摘要:全球算力规模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提升至32%,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当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城市算网基础设施正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的先手棋。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全球算力规模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提升至32%,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当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城市算网基础设施正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的先手棋。
5.17世界电信日系列活动期间,江西南昌成为中国算力网络变革的重要见证。
在我们参加的1ms城市算网专题研讨会上,中国信通院联合业界启动1ms城市算网中国行系列活动,透露未来将以研讨交流和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挖掘城市算力网络建设的新场景、新技术、新应用、新成果等,深化地区发展成果经验交流互鉴。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同期举办的专家座谈会,以及江铜集团和云眼视界两大企业探访,深度了解1ms城市算网如何助力企业生产制造智慧升级,赋能城市治理。
在算力规模之外,如何让算力更精准地触达产业需求、更高效地驱动创新场景,将成为衡量城市数字化水平的核心维度。1ms城市算网将如何成为撬动算力价值的支点?
1ms城市算网为何势在必行?算网需求与政策双驱动
当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引发AI应用井喷,算力需求正经历结构性变革。
以云电竞为例,《黑悟空》等3A游戏的云端渲染需要将本地操作指令以低于2ms时延传输至算力中心,再将渲染画面实时回传,传统网络根本无法满足这类实时交互需求。
而在影视行业,一部《哪吒2》的云渲染源文件可达百TB级,企业与算力池之间需Tbps级带宽保障数据传输效率,这也意味着算力网络必须同时解决时延与带宽的双重挑战。
除了业务需求的井喷式爆发,政策与产业层面的顶层设计亦密集落子。
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1ms时延城市算力网、5ms时延区域算力网、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
在此背景下,1ms城市算网的建设进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中国算力网络竞争力的必答题。它既是应对大模型时代算力需求的基础设施革新,更是推动“东数西算”从蓝图走向落地的关键支点。这场由业务痛点与政策导向共同催生的算力革命,已然箭在弦上。
解构1ms城市算网:实现算力资源的智能调度
你可能想问,究竟什么是1ms城市算网?1ms城市算网具备一毫秒时延、一站式用算、一体化保障、一键式运营四大网络特征,其基于光传送技术,实现城市或都市圈内1ms联算和1ms入算的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让算力触手可及,加速千行百业算力应用创新发展。
为了便于理解,大家可以把1ms城市算网理解成1小时交通圈。
1小时交通圈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使城市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分工协作。同理,1ms城市算网则通过全光网络与分布式算力资源的融合,打造智能时代的1ms时延圈,打破算力资源的地域壁垒,实现算力资源的分时复用与智能调度。
在建设路径上,1ms城市算网以多元算力中心为资源池,以全光品质运力网为传输通道,依托算网大脑实现资源的度量、感知与交易。例如,通过OXC全光交换技术实现算力节点Mesh化互联,将传统网络的多层转发时延压缩至1ms以内;通过OTN与100G+管道升级,让企业用户入光即入算,算力获取效率提升10倍以上。
此次1ms城市算网专题研讨会的最大亮点,当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业界正式启动“1ms城市算网中国行”活动,未来将共同探索1ms城市算网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机遇,全面推动我国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认为,城市算网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神经末梢,只有让算力在城市单元中流动起来,才能真正激活数字经济的毛细血管,期待这一行动能在全国范围内挖掘算网融合的创新场景,推动技术标准与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
1ms城市算网实践样本:运营商样本遍地开花
在江铜集团和云眼视界两家企业探访中,1ms城市算网的赋能效应已清晰可见。
江铜集团与中国电信合作构建的分布式云网架构,将关键工艺指令传递时延降至毫秒级,其智慧质量检测系统通过高清工业相机与AI算法,实现单产品质检时间低于2秒、准确率超98%。同时,江铜集团露天矿山无人运输系统依托1ms算力光网,让无人驾驶远程操控实时性提升33%,安全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云眼视界。这家企业借助江西移动1ms算网全光底座,通过Mesh化直联组网技术将分散算力节点并网,算力资源利用率提升40%以上。在城市治理场景中,其云望大模型实现感知-分析-处置全流程效率倍增:天然气管道巡检的异常行为识别响应时效提升3倍,高空抛物溯源准确率超95%,防溺水监测实现毫秒级越界预警。
上述应用背后,体现出1ms城市算网将碎片化算力整合成弹性资源池的能力。放眼全国范围,三大运营商正以1ms城市算网为支点,重构自身在算力时代的生态位,并涌现出多个样板示范:如上海移动、北京联通、北京电信、浙江移动、天津联通等均是先行者。
其一,上海移动打造1ms浦江算力光网,以临港、青浦为核心节点,构建2+N+X三级算力体系,接入全国首个400G骨干网,可调度总算力超43EFLOPS。这张网络不仅实现全光互联与1ms级算力直达,更通过算力超市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按需付费的算力服务,让AI大模型训练成本降低60%以上。
其二,北京联通则以联通益企品牌为载体,打造1ms首都城市算网,通过一环一纵全光架构,北京实现核心数据中心间1ms互联、业务1ms一跳入云,并构建起京内1ms、环京2ms时延圈,为金融、政务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提供数据不出圈的算力保障。
笔者观察:中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算力强国
1ms城市算网中国行的启动,标志着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算力强国的关键跨越。我们可以从技术革新、产业赋能和区域均衡三方面来理解这场变革蕴含的深层逻辑。
首先,技术革新,从尽力而为到确定性服务。传统网络的不确定性时延,曾是算力协同的最大瓶颈。1ms算网通过全光交换、智能无损传输等技术,将时延波动控制在微秒级,使AI训练效率提升3倍-5倍。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服务模式的颠覆,当算力服务具备类水电的确定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将大幅降低。
其次,产业赋能,算力公有化重构生态权力结构。在算力私有化为特征的传统模式下,中小企业常因算力成本高企而望而却步。1ms算网推动算力资源公有化,通过运营商的算网大脑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资源调度,让中小企业得以低成本接入大模型训练资源。
最后,算力统筹,破解城市“算力孤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衡,有的不够用、有的却大量闲置,已有算力的配置效率有待提高。1ms城市算网把运营商,OTT和社会分散的算力资源整合起来,构筑一体化算力服务,提升全社会算力整体利用率,为社会发展提供普惠、优质的算力保障。
坐在1ms城市算网专题研讨会现场,我们感受到澎湃的算力革新势能。无论中国行系列活动将走到哪里,核心命题始终清晰:在算力决定发展上限的时代,如何让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都市圈都能成为算力网络的活跃节点?而中国正在用1ms城市算网的解题思路,书写自己的答案。
来源:黄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