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多哈世乒赛的混双赛后采访中,王楚钦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让全网炸开了锅——当记者将话筒递向中间时,他侧身一让,把孙颖莎推到了镜头前的C位。这还没完,采访刚结束,他转身走得比记者收话筒的速度还快,留下孙颖莎笑着朝镜头挥手。网友瞬间分成两派:有人调侃“
在2025年多哈世乒赛的混双赛后采访中,王楚钦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让全网炸开了锅——当记者将话筒递向中间时,他侧身一让,把孙颖莎推到了镜头前的C位。这还没完,采访刚结束,他转身走得比记者收话筒的速度还快,留下孙颖莎笑着朝镜头挥手。网友瞬间分成两派:有人调侃“大头这是怕被莎莎的眼神杀”,也有人感叹“这该死的默契,连避嫌都避得行云流水”。
这对被称作“莎头组合”的黄金搭档,总能把赛场内外的细节变成全民热议的社交话题。但这次让C位事件,绝不只是简单的绅士风度。往前翻翻他们的故事会发现,这种“你进我退”的微妙平衡,早刻在了两人并肩作战的基因里。
还记得巴黎奥运混双决赛吗?当王楚钦最后一记暴扣锁定胜局时,孙颖莎几乎是蹦着扑过去击掌。可等到领奖时,原本站在中间的王楚钦硬是往旁边挪了半步,愣是把孙颖莎拱到了聚光灯最亮处。当时就有眼尖的球迷发现,这俩人连金牌都要互相谦让着让对方先戴,活像过年收红包的熊孩子。这种“推拉”艺术到了多哈世乒赛直接进化成肌肉记忆——王楚钦让位的动作流畅得仿佛训练过千百遍,连衣角都没擦到孙颖莎的球衣。
但若以为这只是男队员照顾女队员的老套路,可就太小看这对搭档了。看看这次世乒赛混双对阵日本组合的第四局,16-14的生死时刻,孙颖莎一记反手拧拉擦网得分。摄像机清晰记录下两人同时高举左手庆祝,连手指弯曲的弧度都一模一样。这种同步率,没有八年并肩作战的磨合根本做不到。正如解说员说的:“他们现在连呼吸节奏都是共享的。”
场下的故事更耐人寻味。有次训练结束,王楚钦的鼻炎犯了,孙颖莎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掏出一包纸巾——正是他常用的那个牌子。而王楚钦的背包里永远备着孙颖莎最爱的话梅糖,有次被粉丝拍到还嘴硬:“我就不能自己爱吃吗?”结果转头就在直播里露馅,被孙颖莎当场抓包:“这糖明明是我上周塞你包里的!” 这些细节拼凑出的,是超越战术配合的情感纽带。
但真正让“让C位”举动显得意味深长的,是国乒刚经历的那场“饭圈整顿风暴”。年初乒协痛下决心解散所有官方粉丝群时,王楚钦和孙颖莎是第一批响应的主力队员。孙颖莎在声明里说得直白:“请大家盯着我们的球拍,而不是私生活。” 于是这次采访,王楚钦用身体语言把这句话演绎到了极致——你可以拍我们并肩作战,但别想捕捉任何可供炒作的亲密接触。转身离场的速度,堪比他招牌的反手快撕。
这种分寸感的把握,在当今体娱界限模糊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当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忙着跨界上综艺时,“莎头组合”却在努力筑起一道透明的墙:墙内是他们无需言语的默契,墙外是球迷理性克制的支持。就像孙颖莎常说的:“我们的故事都在球台两侧写完了。” 或许正是这份清醒,让他们能在24岁的年纪就三夺世乒赛混双冠军,却从没让花边新闻抢过金牌的风头。
所以下次再看到王楚钦让C位,别光顾着嗑糖。那后退的半步里,藏着运动员对职业的敬畏,对搭档的尊重,更是对纯粹体育精神的坚守。毕竟在乒乓的世界里,真正的C位从来不在镜头前,而在球拍击出那声清脆的“乓”中。
来源:故檐听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