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想干啥?公然向多国外交使团鸣枪,全球震怒,中国也被波及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4 15:41 2

摘要:这支外交使团由巴勒斯坦外交和侨民部组织,成员包括来自中国、埃及、约旦、摩洛哥、欧盟、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外交代表,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实地考察杰宁难民营的人道主义状况。

上一秒,20多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团还在考察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难民营,下一秒以色列士兵向调查团开火,大家四散奔逃。

近日,以色列军队向包括中国外交官在内的多国外交使团鸣枪示警的事件,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

这一看似"意外"的军事行动,实则是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精心计算的一步棋,它不仅是对国际监督的粗暴拒绝,更是对全球外交规则的公然挑战。

2025年5月21日,约旦河西岸北部城市杰宁发生了一起令国际社会震惊的事件,以色列军队向一支由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交官组成的使团开火。

这支外交使团由巴勒斯坦外交和侨民部组织,成员包括来自中国、埃及、约旦、摩洛哥、欧盟、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外交代表,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实地考察杰宁难民营的人道主义状况。

当使团接近杰宁难民营东侧入口处时,以色列士兵突然朝代表团成员及随行记者开火,现场视频显示外交官和记者们慌忙寻找掩体,枪声在空旷的难民营入口处回荡。

以色列军方事后发表声明,承认确实进行了"鸣枪示警",但辩称原因是"代表团偏离了获准路线,进入了未授权区域",以军对此表示"遗憾",称这只是"技术性误会",并强调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然而这一解释在国际社会看来完全站不住脚,大规模的外交使团出行前必定经过多轮外交协调,路线问题通常是重点讨论内容,不太可能出现如此严重的"偏差"。

更令人质疑的是,现场视频显示,即使在外交使团已经开始撤离时,以军仍在连续开枪,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简单的"示警"范畴,更像是带有强烈针对性和威慑意图的武力展示。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高度关注"此事,坚决反对任何威胁外交人员安全的行为,要求进行全面调查,并敦促以色列不要采取进一步激化矛盾的举动。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强调"警告射击仍是射击",呼吁以色列追究责任人,法国外长巴罗直接将以色列的行为定性为"不可接受",法方随即召见了以色列驻法大使要求解释。

加拿大总理卡尼同样斥责该行为"完全不可接受",因为事件中有四名加拿大外交官身处险境,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约旦、埃及、德国、芬兰等十余国同步谴责以方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多个国家召见以色列大使表达强烈抗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人斯特凡·杜加里克明确表示:"正在执行任务的外交官绝不应该遭到枪击或以任何形式受到攻击,他们的安全和行动自由必须始终得到尊重。"

这已经不是以色列第一次对国际人员和机构采取敌对行动了,历史记录显示,2006年以色列轰炸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观察站,导致中国观察员杜兆宇不幸牺牲。

2024年10月,以色列再次袭击联合国驻黎巴嫩部队阵地,同年12月,以军轰炸联合国人道主义空运处的机组人员,差点导致世卫组织总干事遇险。

2025年3月23日,以色列军队直接袭击联合国医疗队,导致15人遇难事后还试图毁尸灭迹。

以色列军方为杰宁鸣枪事件提供的官方解释看似简单直接,声称外交使团偏离既定路线,进入未授权区域。

然而这一表面说辞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领土控制逻辑和军事优先思维,反映出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长期奉行的单边主义政策,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深层含义,必须剖析以色列如何通过"禁区"概念的滥用,将军事安全凌驾于国际法和外交准则之上。

外交使团前往杰宁的目的十分明确,考察当地人道主义状况,记录以军军事行动造成的破坏,并向国际社会反映真实情况,这正是以色列军方最为担忧的。

杰宁难民营长期处于以色列军事行动的阴影之下,民众生活艰难,基本权益难以保障,允许国际外交官近距离观察和记录,可能暴露以军行动中的敏感信息,为国际社会批评以色列提供更多证据。

在这种情况下,鸣枪驱离外交使团可以被视为以色列掩盖人道主义危机的一种手段,通过制造"意外事件"阻断真相传播的渠道,

杰宁事件中以色列表现出的"禁区逻辑"本质上是一种主权主张的试探,通过单方面划定禁区并对闯入者使用武力,以色列实际上是在宣示对这些区域的控制权。

以色列向多国外交使团鸣枪事件绝非孤立行为,而是其在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系统性战略的一部分,要真正理解这一挑衅行动的意义,必须将其置于以色列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整体军事政治布局中考察。

近年来,以色列领导层的公开言论和政策文件揭示出一个令人不安的长期计划,不仅要打击哈马斯等武装组织,更要彻底重塑巴勒斯坦地区的人口结构和领土归属。

2025年5月1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布的一段视频中明确表示:"以色列将完全控制加沙地带。"

这一计划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军事占领、土地掠夺和人口控制。用更直白的语言说,以色列意图通过武力永久改变加沙地带的地理与人口结构,将北部"犹太化",而将超过200万巴勒斯坦人挤压到南部狭小空间内实行"集中管理"。

这一计划如果实施,其后果将极其严重,加沙地带本就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战前人口密度仅次于东京、曼谷等特大城市。

在以色列持续数月的轰炸下,加沙大部分建筑已成废墟,缺乏基本居住条件。将如此庞大的人口强制迁移至更小的南部区域,实质上是在制造一个巨型露天监狱——或者用更准确的历史类比,类似于二战时期的集中营。

以色列的战略野心不止于加沙,在约旦河西岸,通过持续扩建定居点和军事据点,以色列已经实际控制了超过60%的土地。

这些行动与加沙计划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战略——通过渐进式领土吞并和人口控制,最终使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在事实上成为不可能。

以色列军队向多国外交使团开火事件如同一块试金石,瞬间测出了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政策的忍耐极限。从东亚到欧洲,从阿拉伯世界到美洲,各国政府罕见地展现出高度一致的谴责态度,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外交压力浪潮。

这种集体反弹不仅针对杰宁的枪声本身,更是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日益强硬的整体战略的回应,标志着以色列可能正面临近年来最严重的外交孤立。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明确而坚定的立场。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高度关注"事件发展,坚决反对任何威胁外交人员安全的行为,要求进行全面调查,并敦促以色列"不要采取进一步激化矛盾的举动"。

这一表态延续了中国在巴以问题上一贯秉持的公正立场——既谴责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也反对违反国际法的军事行动,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的持续发声,为制约以色列的激进政策提供了重要的道义和政治支持。[奥特曼]

大河报 - 2025-05-22:以军向多国外交使团鸣枪警告,其中包括中国外交官,中方回应

金融界 - 2025-05-22:以军向20多国外交代表团开火!全球震怒

澎湃新闻 - 2025-05-22:距离73米7声枪响,以军鸣枪警告20多国外交使团引多方谴责

来源:中史华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