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王老汉,你疯了吗?那是条蛇啊!扔了吧!”村口的张婶急得直跺脚。
王老汉却轻轻抚摸着手中那奄奄一息的小东西,固执地摇头:“它受伤了,我不能见死不救。”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向自家院子。
张婶望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这老头子,怎么越活越糊涂了?要是哪天被咬了,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啊!”
谁也没想到,这一养,竟是三年光阴,直到那位年轻兽医面色惨白地说出那句话……
01王老汉今年六十五岁,在小岭村住了一辈子。
老伴五年前因病去世后,两个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只有过年才回来看他一次。
平日里,这座坐落在半山腰的老房子里,就只有王老汉一个人和几只鸡相伴。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王老汉就起床了。
他穿好衣服,端着一碗稀饭,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慢慢地吃着。
吃完饭,他拿起锄头,准备去地里给菜苗松土。
王家的菜园子不大,就在屋后不远处,种着几畦青菜、茄子和辣椒。
王老汉弯着腰,一锄一锄地翻着土,嘴里哼着老一辈人爱唱的山歌。
就在他锄到最后一畦菜地边缘时,锄头突然碰到了什么东西,发出一声微弱的“嘶”声。
王老汉吓了一跳,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儿。他蹲下身子,拨开一些杂草,这一看不要紧,只见草丛中躺着一条约三十厘米长的小蛇,身体呈现出青灰色,头部有一道伤口,正往外渗着血。
小蛇微微蜷缩着身体,看起来十分虚弱。
“哎呀,是我不小心伤着你了吗?”王老汉自言自语道,脸上露出懊悔的神色。
虽然村里人都怕蛇,但王老汉年轻时在山里打过猎,对这些动物并不特别恐惧。
他小心翼翼地用锄头柄拨弄了一下小蛇,发现它只是微微动了动,没有任何攻击的意图。
“看样子伤得不轻啊。”王老汉皱着眉头观察了一会儿,心里犹豫着要不要管这个忙。
按理说,野生的蛇应该让它自生自灭,但看着这个小生命奄奄一息的样子,他又有些不忍心。
正在这时,村里的张婶路过菜园子,看见王老汉蹲在地上,好奇地走了过来。
“老王,大清早的,你在看什么呢?”张婶隔着篱笆问道。
“哦,是张婶啊。”王老汉直起身子,“我不小心锄伤了一条小蛇,看它可怜,想救救它。”
张婶一听是蛇,立刻往后退了两步,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王老汉,你疯了吗?那是条蛇啊!扔了吧!万一是毒蛇怎么办?”
王老汉笑了笑:“我看过不少蛇,这条小家伙应该不是毒蛇。再说了,它现在这么虚弱,连动都动不了,哪有力气咬人啊。”
“那也不行!”张婶急得直跺脚,“蛇这东西邪性得很,养不得!你一个人住,万一出了什么事,谁知道啊?”
但王老汉已经下定决心。
他小心地用一片宽大的树叶托起小蛇,轻声对张婶说:“它也是条生命,我不能见死不救。”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向自家院子。
张婶望着他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这老头子,怎么越活越糊涂了?要是哪天被咬了,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啊!”
回到家后,王老汉找出一个不用的木箱子,垫上一些干草,小心翼翼地把小蛇放了进去。
他记得老一辈人说过,草药可以治疗伤口,于是他在院子里找了些野艾草和蒲公英,捣碎后敷在小蛇的伤口上。
“小东西,你好好养着,别怕。”王老汉轻声说道,仿佛小蛇能听懂他的话似的。
接下来的几天,王老汉每天都会照料这条小蛇。
他用小棍子沾着水,小心地滴在小蛇的嘴边,还捉了些小虫子放在箱子里,希望小蛇能够吃一点东西补充体力。
起初,小蛇几乎不动,王老汉甚至担心它会死去。
但令人惊喜的是,大约一周后,小蛇开始有了明显的好转。
它能够自己移动身体了,虽然动作仍然缓慢,但至少证明它的生命力还在。
“你真是个顽强的小家伙!”王老汉欣慰地说。他开始每天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这条小蛇,观察它的一举一动。
村里人知道王老汉在养蛇后,大多数人都劝他放生或者干脆处理掉,但王老汉却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决定。
他对大家说:“这小东西没有恶意,我照顾它一段时间,等它完全康复了,自然会放它走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蛇的伤口逐渐愈合,身体也变得有力起来。
它开始在箱子里四处爬行,对王老汉送来的食物表现出了兴趣。
王老汉注意到,这条小蛇似乎特别喜欢吃一些昆虫,尤其是蚂蚱和蜘蛛,但对老鼠却不太感兴趣,这让他有些意外。
“奇怪,我记得蛇不是最爱吃老鼠吗?”王老汉挠了挠头,但也没太在意。
他想,可能是因为这条蛇还小,不敢挑战比自己体型大的猎物。
两个月过去了,小蛇完全康复,变得活泼起来。
按照原计划,王老汉本该放它回到大自然,但当他把小蛇带到菜园子边准备放生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小蛇并不愿意离开。
王老汉把它放在地上,它爬行了一小段距离后,又掉头爬回了王老汉的脚边,仿佛在说:“我不想走。”
“你这是认我做主人了?”王老汉哭笑不得,又试了几次,结果都一样。
最后,他只好把小蛇带回了家。
“既然你愿意留下,那我就给你取个名字吧。”王老汉想了想,看着小蛇青灰色的身体,决定叫它“小青”。
就这样,小青正式成为了王老汉家中的一员。
王老汉在院子里专门辟出一块地方,用木板和石头搭了一个简易的窝,里面铺满了干草和落叶,还放了一个浅盘盛水。
小青似乎很喜欢这个新家,经常在窝里和院子之间来回爬行。
王老汉很快发现,小青和他印象中的蛇有些不太一样。
首先,小青特别喜欢晒太阳。
每天上午,只要天气好,它就会爬到院子里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
有时候,王老汉担心它会被晒伤,想把它抱回阴凉处,但小青总是固执地爬回阳光下。
其次,小青对声音似乎很敏感。
每当王老汉叫它的名字,它就会转头看向声音来源,有时甚至会爬过来。
王老汉注意到,小青头部两侧有两个微小的凹陷,像是耳朵的位置,但他记得蛇是没有外耳的。
“你这小家伙,真是奇怪。”王老汉常常摸着小青的头,感到既好奇又有趣。
03随着时间推移,小青在王老汉的精心照料下,逐渐长大了一些。
它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温顺,会主动爬到王老汉的手上或肩膀上,与他亲近。
王老汉独居多年,难得有这么一个伴儿,自然是喜欢得不得了。
他每天都会和小青说话,仿佛它能听懂一样。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小青,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也是去看看小青是否安好。
“小青啊,今天我去地里摘了些新鲜的豆角,晚上炒给你看,不过你是吃不了的,你还是吃你的虫子吧。”王老汉坐在院子里,小青就趴在他旁边的石凳上,静静地“听”他讲话。
村里人起初对王老汉养蛇的事情议论纷纷,有些人甚至避而远之,生怕那条蛇会跑出来咬人。
但久而久之,大家发现小青确实很温顺,从不主动攻击人,也就渐渐接受了它的存在。
有些胆子大的孩子甚至会专门跑到王老汉家,想看看这条“会听话的蛇”。
王老汉总是笑呵呵地让小青做些简单的“表演”,比如爬过一排小石头,或者循着他的手指爬行。
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回家后向父母描述这神奇的一幕。
“王老汉家的蛇真的会听命令!它爬过石头的样子,就像是在听王老汉讲故事一样专注!”
大人们总是不以为然:“那哪是听命令,不过是巧合罢了。蛇哪有那么聪明?”
但王老汉知道,小青确实与众不同。
它似乎能听懂简单的指令,比如“过来”或“停下”。
有时候,王老汉甚至觉得小青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和他交流。
一天傍晚,王老汉在厨房准备晚饭,忽然听到院子里有异常的响动。
他放下菜刀,走出去一看,只见小青正在地上快速爬行,来回往返,样子很着急。
“怎么了,小青?”王老汉疑惑地问道。
小青听到他的声音,立刻爬到他脚边,然后又往大门方向爬去,回头看他,仿佛在示意他跟上。
好奇心驱使下,王老汉跟着小青来到大门口,这时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呼救声。
原来是邻居家的小孙子掉进了村口的水沟里,正在挣扎。
王老汉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救了上来。
事后,他摸着小青的头,惊叹不已:“你是怎么知道有人需要帮助的?你这小家伙,真是太神奇了。”
从那以后,王老汉更加确信小青不是普通的蛇。
他开始注意收集一些关于蛇的知识,想了解更多。
村里新开的小卖部有份报纸,王老汉隔三差五就去看看,希望能找到关于蛇的文章。
就这样,王老汉和小青过了将近三年的时光。
这段时间里,小青成了王老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当王老汉干农活回来,小青就会爬到门口迎接;每当王老汉午休,小青就会安静地趴在他身边;每当王老汉心情不好,小青似乎能感受到,会用头轻轻蹭他的手,仿佛在安慰他。
村里人看到王老汉和小青如此亲密,也不再觉得奇怪,反而羡慕起他来:“老王家的那条蛇,比狗还通人性呢!”
04可就在王老汉和小青相处的第三个年头的秋天,异常情况出现了。
小青开始变得没精神,食欲明显下降,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
它大部分时间都蜷缩在自己的窝里,即使是晴朗的日子,也不愿意出来晒太阳了。
“小青,你是不是生病了?”王老汉担忧地问道,轻轻抚摸着小青的身体。小青只是微微抬了抬头,眼睛看起来无精打采。
王老汉试着给小青喂它最爱吃的蚂蚱,但小青只是看了一眼,没有任何兴趣。
这下王老汉真的急了,他四处打听有没有人懂得治疗动物的病,但村里人都摇头:“蛇生病了?谁知道怎么治啊!”
正当王老汉一筹莫展时,村里来了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叫李小明,是村里李大伯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了几年,最近回村创业,准备发展农家乐和生态农业。
李小明听说了王老汉养蛇的事情,专门来拜访。
当他看到小青的状态时,皱起了眉头:“王老汉,这条蛇看起来状态不太好啊。”
“是啊,最近几天都不怎么吃东西,也没精神。”王老汉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它怎么了,更不知道该怎么治。”
李小明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提议道:“县城里有家宠物医院,听说医生挺有经验的,什么猫啊狗啊兔子啊都能看。虽然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看蛇,但总比在这干着急强。要不,我明天开车带您去看看?”
王老汉眼前一亮:“真的可以吗?那太好了!”
“没问题,我反正明天要去县城办事,顺路。”李小明笑着说,“您把蛇装好,我早上八点来接您。”
当晚,王老汉几乎没怎么睡,一直守在小青身边,担心它的情况会进一步恶化。
好在小青虽然没精神,但呼吸还算平稳,这让王老汉稍微安心了一些。
“小青啊,你可要坚持住啊。明天我带你去看医生,一定会好起来的。”王老汉轻声安慰道,仿佛在安慰一个生病的孩子。
第二天一早,王老汉就起床了。他找出一个带盖的木盒子,里面铺上柔软的布,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小青放了进去。
他在盒子上戳了几个小孔,确保里面有足够的空气。
“小青,忍一忍,一会儿就到医院了。”王老汉轻声说道,然后把盒子放进一个旧布袋里,免得吓到路上的人。
八点整,李小明开着一辆小面包车来到王老汉家门口。
“王老汉,准备好了吗?”李小明下车问道。
“好了好了,就等你呢!”王老汉拍了拍手上的布袋,“小青就在这里面。”
李小明点点头,帮王老汉拉开车门:“上车吧,医院九点开门,我们刚好能赶上。”
一路上,王老汉紧紧抱着布袋,生怕颠簸会让小青不舒服。
李小明通过后视镜看到王老汉紧张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王老汉,您比带孙子看病的老人还紧张啊!”
王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不是头一回带它出远门嘛,怕它害怕。”
05“您和这条蛇感情真深。”李小明感叹道,“我听村里人说,这蛇特别通人性,是真的吗?”
“那可不!”王老汉顿时来了精神,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小青的种种“神奇事迹”:它如何在他呼唤时回应,如何在他心情不好时安慰他,甚至还有那次预警邻居家孩子落水的事情。
李小明听得啧啧称奇:“要不是您说的,我真不敢相信。看来这条蛇真的很特别。”
“可不是嘛!”王老汉骄傲地说,“我家小青比那些宠物狗、宠物猫都聪明!”
大约四十分钟后,车子驶入县城。
李小明按照导航指引,来到了一家名为“康乐宠物医院”的地方。
医院不大,但看起来很整洁,门口挂着各种猫狗的照片,还有“专业、温馨、放心”的标语。
“就是这里了,王老汉。”李小明停好车,帮王老汉拿着布袋下了车。
王老汉有些紧张,他很少来县城,对这样的地方感到陌生。他紧跟在李小明身后,走进了宠物医院。
医院里已经有几位宠物主人在等候,有人抱着猫,有人牵着狗,还有人提着笼子,里面是一只看起来没什么精神的兔子。
王老汉和李小明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王老汉仍然紧紧抱着他的布袋。
“您放心,这家医院评价挺好的,应该能帮到小青。”李小明安慰道。
前台的护士看到他们,走过来询问:“请问是来看病的吗?可以先登记一下。”
李小明站起身:“是的,我们带了一条宠物蛇来看病。”
护士愣了一下,然后有些犹豫地说:“蛇?我们医院主要看猫狗兔子这类常见宠物,没怎么接诊过爬行动物。不过,我可以问问医生是否能看。请稍等。”
护士走后,王老汉更加紧张了:“他们不看蛇怎么办?”
“别急,先等等看。”李小明拍拍他的肩膀。
不一会儿,护士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位年轻的医生,看起来三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白大褂很整洁。
“你们好,我是张医生。听说你们带了条蛇来?”年轻医生面带微笑地问道。
王老汉连忙站起来:“是的,医生,我家小青生病了,最近几天都不吃东西,也没精神。”
张医生点点头:“我对爬行动物了解不多,但可以先看看。能让我看一下它吗?”
王老汉小心翼翼地从布袋里取出木盒,缓缓打开盖子。
小青蜷缩在盒子的一角,看起来确实没什么精神。
张医生凑近观察了一会儿,问道:“这条蛇您养了多久了?”
“三年了。”王老汉答道,“我在地里捡到它时,它受了伤,我就把它带回家养着了。”
“平时吃什么?生活习性如何?”张医生继续问道,同时戴上了一副医用手套,小心地把小青从盒子里取了出来。
王老汉详细地介绍了小青的饮食习惯和日常行为。
张医生边听边检查小青的身体状况,当他仔细观察小青的头部时,突然皱起了眉头。
他把小青翻过来,看了看它的腹部,又仔细查看了它的尾巴部分。
06“有什么问题吗,医生?”王老汉紧张地问道。
张医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继续观察着小青的各个部位,表情越来越严肃。
最后,他放下小青,取下手套,对护士说:“麻烦你帮我叫一下刘主任过来,就说有个特殊情况需要他看一下。”
护士点点头,快步离开了。
张医生转向王老汉,语气变得有些奇怪:“王老汉,您确定这是在野外捡到的?不是从哪里买来或者别人送的?”
王老汉一头雾水:“当然是我捡的啊!我骗你干什么?就在我家菜园子边上,是我不小心用锄头伤着它的。”
李小明也感到疑惑:“有什么问题吗,张医生?”
张医生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等刘主任来了再说吧,他对爬行动物比较有研究。”
王老汉和李小明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从张医生的表情看,似乎情况不太简单。
大约五分钟后,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匆匆走来,想必就是刘主任了。
他穿着和张医生一样的白大褂,但看起来更为资深,眼神中透着专业的锐利。
“小张,什么情况?”刘主任直接问道。
张医生把小青指给他看:“刘主任,您看看这个,我怀疑这不是蛇。”
刘主任走近,俯身仔细观察起小青来。
他的动作很专业,先是观察整体,然后检查头部、身体和尾部。
随着检查的深入,他的表情也变得越来越严肃,甚至有些惊讶。
“这位是宠物的主人?”刘主任抬头看向王老汉。
“是的,我是。”王老汉点点头,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刘主任和张医生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深吸一口气,直视王老汉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老汉,这不是蛇!”
整个候诊室突然安静下来,其他等候的宠物主人也都好奇地看过来。
王老汉愣在原地,仿佛没听懂这句话一样:“啊?不是蛇?那是什么?”
李小明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不是蛇?怎么可能?”
刘主任严肃地点点头:“是的,这不是蛇,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蜥蜴,叫做蓝尾石龙子。”
“蜥...蜥蜴?”王老汉结结巴巴地重复道,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可它没有脚啊,怎么会是蜥蜴呢?”
刘主任解释道:“蓝尾石龙子是一种特殊的蜥蜴,它的四肢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退化,看起来确实像蛇一样细长无脚。但它有很多与蛇不同的特征,比如它有眼睑可以眨眼,有小小的外耳孔,尾巴脱落后可以再生,而且它不像蛇那样能够大幅度张开嘴巴吞食猎物。”
王老汉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我总觉得它和蛇不太一样!它确实会眨眼睛,而且好像能听到我叫它的名字!”
刘主任点点头:“没错,蛇是没有外耳的,它们主要通过地面振动来感知声音。而蓝尾石龙子有耳孔,能够直接听到空气中传播的声音。”
这时,李小明突然想起了什么:“等等,刘主任,您说这是蓝尾石龙子?我好像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
07刘主任的表情更加严肃了:“年轻人,你有所耳闻是正常的。因为蓝尾石龙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非常罕见,尤其是在野外。”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炸得王老汉和李小明都呆住了。王老汉倒吸一口冷气:“保护动物?!那我...我不是违法了吗?”
刘主任看了看紧张的王老汉,语气缓和了一些:“别着急,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情况。您说这是三年前在您家菜园子边上捡到的?当时它受伤了?”
王老汉连忙点头:“对对对!就是我不小心用锄头碰到它,划伤了它的头部。当时它奄奄一息的,我不忍心看它就那么死去,就带回家治疗了。”
“伤口在哪里?”刘主任问道。
王老汉指着小青头部的一个细小疤痕:“就是这里,现在已经好了,就留下这么个疤。”
刘主任仔细查看了那个疤痕,然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伤口确实是旧伤,而且看伤口的特征,确实像是被农具类的锐器划伤的。”
李小明这时候插话道:“刘主任,王老汉是我们村里的老实人,绝对不会撒谎。他确实是在自家地里捡到这个小家伙的,不可能是故意捕捉或者从哪里买来的。”
刘主任看了看李小明,又看了看一脸忐忑的王老汉,语气缓和了一些:“我相信你们说的是实情。不过,按照法规,像蓝尾石龙子这样的保护动物是不能私自饲养的,应该上交给野生动物保护部门。”
王老汉的脸色刷地一下变得惨白:“要...要把小青带走?”
刘主任看到王老汉如此震惊的表情,补充道:“当然,具体情况还需要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评估。考虑到你们是无意间救助了这只蓝尾石龙子,而且已经饲养了三年,情况比较特殊。”
王老汉急切地问:“那小青现在是怎么了?为什么突然没精神,不吃东西了?”
刘主任蹲下身,再次仔细检查了小青的状况:“从表面看,这只蓝尾石龙子似乎是营养不良导致的身体虚弱。虽然您用心照料,但可能饮食结构不完全符合它的需求。蓝尾石龙子主要吃昆虫、蠕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有时候也需要一些植物纤维和特定的维生素补充。”
“那能治好吗?”王老汉着急地问道。
刘主任站起身来:“可以治疗,我们先给它补充一些必要的营养和水分,然后制定一个饮食调整计划。不过,具体的后续安排,我需要联系野生动物保护站。”
李小明看了看脸色发白的王老汉,对刘主任说:“刘主任,能不能先救治小青,再考虑其他事情?王老汉和这个小家伙感情很深,您也看到了。”
刘主任考虑了一下,点点头:“这是自然的。医院的职责是救治生病的动物,我们先解决健康问题。张医生,麻烦你准备补液和营养注射。”
张医生立刻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就带着各种医疗设备回来了。
他们小心翼翼地给小青进行了检查和治疗,包括补液、注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08处理完这些,刘主任对王老汉说:“现在它需要休息,我们有专门的爬行动物保温箱,可以暂时安置它。你们可以在休息区等候,大约两小时后再来看它的情况。”
王老汉不放心地问:“它会好起来吗?”
刘主任笑了笑:“放心吧,它的情况不算严重,主要是缺乏某些特定的营养素。以它目前的状态来看,恢复的可能性很大。”
听到这个回答,王老汉总算松了口气。
他和李小明在医院外的小餐馆简单吃了点东西,然后又回到医院的休息区等候。
这段时间里,王老汉的心情十分复杂。
一方面,他为小青不是蛇而是珍稀保护动物感到惊讶;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小青会被带走,再也见不到它了。
“小明啊,你说他们会不会把小青带走?”王老汉忧心忡忡地问道。
李小明安慰他:“王老汉,您别太担心。既然小青已经和您生活了三年,突然改变环境对它来说可能也不是好事。我相信野保部门会考虑到这一点的。”
“但愿如此吧。”王老汉叹了口气,“这么多年了,我把它当儿子一样养,真舍不得啊。”
两小时后,张医生来找他们:“王老汉,小青的情况稳定多了,您可以去看看它。”
王老汉立刻站起身,跟着张医生快步走向诊疗室。
刘主任正在那里查看小青的情况。小青被放在一个透明的保温箱里,看起来精神比之前好多了,正慢慢地爬动着。
“小青!”王老汉激动地靠近保温箱,小青似乎认出了他的声音,立即爬向箱子的方向,抬头看着他。
“看来它对您的感情真的很深。”刘主任微笑着说,“它的情况已经好转,但还需要继续观察和治疗。”
“太好了!”王老汉喜极而泣,眼眶湿润了,“谢谢您,刘医生!”
刘主任点点头:“不客气,这是我们的职责。不过,关于后续安排,我已经联系了省野生动物保护站,他们会派专家过来评估情况。”
王老汉的笑容顿时僵住了:“那...小青还是要被带走吗?”
刘主任看了看王老汉和箱子里的小青,语气温和地说:“这要看评估结果。按照正常程序,保护动物应该由专业机构进行保护和饲养。但考虑到这只蓝尾石龙子已经与您生活了三年,且状况良好,可能会有特殊考虑。”
这时,医院前台的护士匆匆走进来:“刘主任,野保站的专家到了。”
刘主任点点头:“请他们进来吧。”
不一会儿,两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
其中一位男子自我介绍道:“你们好,我是省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陈海明,这位是我的同事王晋。”
刘主任简单介绍了情况,然后指着保温箱里的小青说:“这就是我们今天发现的蓝尾石龙子,已经被饲养了约三年。”
陈海明凑近观察了一会儿,惊讶地说:“确实是蓝尾石龙子,而且状态看起来不错。在民间能存活三年,实属罕见!”
王晋也仔细查看了小青,然后翻开笔记本记录着什么。
09他抬头问道:“这位是饲养者吗?”
王老汉紧张地点点头:“是的,我是王福顺。”
“王老汉,能请您详细讲一下您是如何获得这只蓝尾石龙子的,以及这三年来的饲养情况吗?”王晋面带微笑地问道。
在李小明的帮助下,王老汉再次讲述了他偶然发现小青、救治它并与它共同生活三年的全过程。
他的叙述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小青的深厚感情。
陈海明听完后,表情严肃地说:“王老汉,您可能不知道,蓝尾石龙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私自捕捉、购买或者饲养都是违法的行为。”
王老汉吓得面如土色:“我...我不知道啊!我只是在地里捡到它,看它受伤了,不忍心丢下它......”
李小明立即站出来:“陈站长,王老汉确实不知情,他是出于善心救助了这只受伤的动物。他不认识这种动物,只当它是普通的蛇。而且这件事在我们村里人尽皆知,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陈海明看了看王老汉诚恳的表情,又看了看保温箱里的小青,稍微缓和了语气:“从您的描述来看,确实属于无意救助的情况。按照规定,野生保护动物在救助后应该及时上报,由专业机构进行保护和放生。但考虑到您当时不知情,而且这只蓝尾石龙子在您的照料下生存了三年,且状况良好,确实是个特殊案例。”
王晋补充道:“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这只蓝尾石龙子的状况,以及它是否适合重新回归野外环境。”
“它...它还能留在我身边吗?”王老汉小心翼翼地问道,声音几乎是哀求的。
陈海明和王晋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陈海明说:“这需要评估和上级部门的批准。不过,考虑到它已经与您建立了依赖关系,而且您也能够提供相对适宜的生活环境,可能会有特殊安排。”
这句话给了王老汉一线希望,他感激地说:“谢谢您!如果小青能留下,我一定按照专业要求好好照顾它!”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野保站的专家对小青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他们还详细询问了王老汉日常的饲养方法和小青的生活习性。
最终,陈海明对王老汉说:“根据我们的评估,这只蓝尾石龙子虽然有轻微的营养不良,但整体健康状况良好,而且已经适应了人工环境。考虑到它已经与您共同生活了三年,且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强行改变环境可能对它产生负面影响。”
王老汉激动地问:“那是不是说......”
陈海明点点头:“我们会向上级部门申请特殊处理,建议允许您在专业指导下继续饲养它。当然,您需要签署一份责任书,承诺按照我们的要求提供适当的生活环境和饮食,并定期向野保站报告它的状况。”
听到这个结果,王老汉激动得老泪纵横:“谢谢!真的太谢谢你们了!”
李小明也松了一口气,拍了拍王老汉的肩膀:“恭喜您,王老汉!”
刘主任笑着说:“这可真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10就这样,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小青暂时留在了医院接受治疗,而王老汉则在野保站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如何更专业地照顾这只珍稀的蓝尾石龙子。
一周后,小青的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已经恢复了食欲和活力。
在野保站和医院的共同安排下,王老汉可以将小青带回家了,但前提是按照专业要求改善它的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
临行前,陈海明给了王老汉一份详细的饲养指南,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种类以及注意事项。
“王老汉,蓝尾石龙子需要充足的阳光,但也需要阴凉处躲避。它的饮食主要是昆虫和无脊椎动物,偶尔也需要一些植物性食物。这里有一些特制的爬行动物营养补充剂,要定期添加到它的食物中。”陈海明耐心地讲解着。
王老汉认真地记着笔记,不时点头:“明白,我都记下了。”
王晋补充道:“另外,每个月我们会派人来检查小青的情况,三个月需要带它来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请立即联系我们。”
“一定一定!”王老汉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感激。
李小明已经安排好了车,准备送王老汉和小青回村。
小青被安置在一个专业的爬行动物运输箱中,看起来很是安静,似乎也在期待着回家。
回村的路上,王老汉突然沉默了。
李小明察觉到了他的异样,问道:“王老汉,您怎么了?不是应该高兴吗?”
王老汉摸着运输箱,轻叹一声:“我在想,小青这么珍贵,我一个老头子,能照顾好它吗?万一出了什么差错...”
李小明笑了:“您养了它三年,它不是活得好好的吗?而且现在有专家指导,您反而担心起来了?”
“那不一样。”王老汉摇摇头,“以前我不知道它这么金贵,就随着自己的想法养,现在知道了,反倒怕做错事了。”
李小明理解地点点头:“人就是这样,不知道的时候反而无所畏惧。不过您放心,我和村里人都会帮忙的。”
回到村里后,消息很快传开了。村民们得知王老汉养了三年的“蛇”竟然是国家保护动物,都感到无比惊讶。然而,出乎王老汉意料的是,村民们的反应并不都是积极的。
“老王,你这是给自己找麻烦啊!”村口的老刘拦住王老汉,“养国家保护动物,万一出了事,谁负责?”
“是啊,而且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万一有人想来偷它怎么办?这东西不是很值钱吗?”老张也附和道。
更让王老汉心烦的是,一些村民开始不断来他家“参观”,有些甚至不请自来,只为看看这个“稀奇玩意儿”。
王老汉烦不胜烦,开始后悔自己的决定。
“早知道就找个借口了,”他对李小明抱怨道,“这样下去,小青哪有安生的日子?”
李小明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王老汉,不如我们把小青的新家建在您后院那块地方,周围围上篱笆,外人不容易看到,小青也能有安静的环境。”
听了这个建议,王老汉立刻行动起来。
他和李小明在后院找了一块向阳的地方,用木板和竹子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围栏,并在围栏内按照专家的建议,设置了晒太阳的平台、遮阳的小棚子和足够深的土层供小青打洞。
但是,困难接踵而至。
首先是天气问题,冬天来临,温度骤降,王老汉担心小青会冻坏。
陈海明告诉他需要购买加热灯和恒温垫,但这些设备价格不菲。
“一个灯就要三百多?这么贵啊!”王老汉看着县城宠物店的价格牌,心里暗自盘算着自己那点退休金。
李小明看出了他的难处,主动提出分担一部分费用,但王老汉坚决不肯:“这是我的小青,我得对它负责到底。”
最终,王老汉卖掉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几只老母鸡和一头小猪,凑齐了购买设备的钱。
回家的路上,王老汉看着车后座上的设备,心里既心疼钱,又为自己能为小青提供更好的环境而感到欣慰。
“小青啊,看我给你买了什么好东西!”回到家,王老汉迫不及待地向小青展示新设备,仿佛在向孩子展示新玩具的父亲。
小青似乎能感受到王老汉的心情,在他手掌上爬来爬去,时不时用头轻蹭他的手指,那亲昵的样子让王老汉心中的疲惫一扫而空。
随着时间推移,王老汉渐渐掌握了照顾小青的技巧。
他学会了如何控制环境温度,如何准备多样化的食物,甚至如何判断小青是否有不适。
村里人见王老汉如此认真,也逐渐不再打扰,有些甚至开始主动帮忙。
“老王,我家地里有蚂蚱,我给你抓了一些,听说你家那宝贝爱吃这个。”张婶提着一个小罐子来访。
“谢谢你啊,张婶。”王老汉感激地接过罐子,心里暖暖的。
“哎,也没什么。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认真地照顾一个小生命,我们都挺敬佩的。”张婶真诚地说。
一转眼,春天到了。
这天,王老汉正在院子里晒太阳,李小明匆匆跑来:“王老汉,不好了!村东头的山上着火了!”
王老汉一惊:“严重吗?”
“风大,火势蔓延得快,村里正组织人去救火,我来叫您进屋避一避,免得烟熏着。”
王老汉赶紧把小青放回它的新家,确保门窗紧闭,防止烟雾进入。
然后,他却转身朝着山的方向走去。
“王老汉,您干嘛去?”李小明拉住他。
“我得去看看那边情况,山上住着不少动物呢。”王老汉执意要去。
李小明无奈,只好陪他一起前往火场边缘观察。
火势确实不小,浓烟滚滚,天空被染成了灰色。消防车的鸣笛声远远传来,村民们正用水桶接力灭火。
正当王老汉担忧不已时,一群人从火场边缘走出来,其中一人令他惊讶——正是陈海明!
“陈站长,您怎么在这儿?”王老汉快步上前。
陈海明脸上沾满了灰尘,显然已经在火场边缘工作了一段时间:“我们接到报告,这片区域可能有珍稀物种,立刻赶过来进行救援。”
这时,王老汉注意到陈海明手中提着一个小箱子,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动。
12“这是......”王老汉好奇地问。
陈海明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一角:“我们在火场边缘发现的,两只幼年蓝尾石龙子,差点被火烧到。”
王老汉凑近一看,只见箱子里有两条小小的、与小青极为相似的蜥蜴,只是体型小得多,看起来非常虚弱。
“天啊,它们没事吧?”王老汉关切地问。
“暂时没有明显伤势,但需要专业照料。问题是,现在送回保护站需要两个多小时,路上颠簸可能会加重它们的应激反应。”陈海明皱着眉头说。
王老汉心中一动:“要不,先送到我家吧?我家就在村子里,有小青的设备,环境也适合它们。”
陈海明迟疑了一下:“这不合规定...”
“陈站长,”李小明插话道,“现在情况特殊,王老汉家确实是最近的合适场所,而且他照顾小青的经验也能派上用场。”
最终,陈海明同意了这个临时安排。
王老汉小心翼翼地接过箱子,如同捧着无价之宝,迅速返回家中。
回到家,王老汉立刻按照陈海明的指导,为这两只幼年蓝尾石龙子准备了临时栖息地。
他分出小青窝里的一部分空间,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还准备了水和一些小昆虫作为食物。
小青似乎察觉到了同类的气息,在围栏边缘不安地爬来爬去,王老汉不得不用一块布暂时隔开它们,以免小青因为领地意识而伤害这两个小家伙。
“它们在陌生环境,先让它们安静一下。”陈海明说,“我需要去火场继续救援,明天会有同事来接它们回保护站。王老汉,今晚就麻烦您照看了。”
“您放心!”王老汉郑重承诺。
那一晚,王老汉几乎没怎么睡,每隔一会儿就起来查看那两只小蓝尾石龙子的情况。
到了凌晨,他惊喜地发现它们开始进食,虽然动作缓慢,但总算是个好兆头。
第二天一早,野保站的工作人员如约而至,准备将两只幼年蓝尾石龙子带回保护站。
令人意外的是,陈海明也来了,而且面色凝重。
“出什么事了?”王老汉问道。
陈海明叹了口气:“火灾造成的损失比我们预估的要严重。那片区域是蓝尾石龙子的栖息地,但现在已经被烧得差不多了。这两只幼崽可能是仅存的个体了。”
这个消息让王老汉心情沉重。
他看着那两只小生命,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它们...能和小青住在一起吗?”
陈海明摇头:“恐怕不行,成年蓝尾石龙子对幼崽并不友善,而且您的设施虽然足够照顾一只,但三只就勉强了。”
王老汉不甘心地问:“那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陈海明思考了一会儿,说:“实际上,确实有一件事您可能能帮上忙。我们想了解蓝尾石龙子在野外的生活习性,以便更好地保护它们。小青和您生活了三年,它的一些行为可能保留了野外的特征。如果您愿意,可以帮我们记录小青的日常行为。”
王老汉眼前一亮:“这个我能做!”
就这样,王老汉开始了他的“研究员”生涯。
他每天详细记录小青的活动时间、进食习惯、对温度变化的反应等等。
虽然他字迹不太工整,但记录非常认真详细。
三个月后,陈海明带着一个好消息来访:那两只幼年蓝尾石龙子健康成长,已经适应了保护站的环境。
更令人惊喜的是,根据王老汉的观察记录,野保站调整了保护站内的饲养环境,使其更接近蓝尾石龙子在野外的生活习性。
“王老汉,您的贡献比您想象的要大得多。”陈海明真诚地说,“您的记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物种。”
王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记录小青做了什么,没什么了不起的。”
就在这时,李小明也来了,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王老汉,好消息!县里同意在我们村东头的山上建立一个小型野生动物保护区,重点保护包括蓝尾石龙子在内的珍稀爬行动物!”
王老汉惊讶地问:“真的吗?那片不是被烧了吗?”
“正因如此,”陈海明解释道,“政府决定投入资金进行生态修复,并建立保护区,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这个消息让王老汉又喜又忧:“保护区建好了,是不是要把小青也送过去?”
陈海明看出了他的担忧,笑着摇摇头:“王老汉,小青已经适应了与人类共处的生活,强行将它放归野外反而对它不利。我们的目标是保护物种,但也要考虑个体的福祉。您继续照顾小青,就是对保护工作的最大支持了。”
听到这话,王老汉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时光流转,一年后,村东头的小型保护区建成了。
在开幕仪式上,王老汉作为特邀嘉宾,讲述了他与小青的故事。
他的朴实言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县里的领导。
仪式结束后,陈海明神秘地对王老汉说:“我有个惊喜要给您看。”
他带着王老汉来到保护区的一处特别设计的栖息地,小心地掀开一块石头,露出下面的景象——三只幼年蓝尾石龙子正在阳光下活动!
“这是......”王老汉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那两只我们救回来的幼崽,其中一只是雌性,今年春天产下了卵,成功孵化了这三只小家伙。”陈海明骄傲地宣布,“它们是这个地区近年来第一批在人工环境下自然繁殖的蓝尾石龙子!”
王老汉激动得老泪纵横:“那就是说,它们不会灭绝了?”
“至少在这个地区,我们有希望建立一个健康的种群。”陈海明肯定地点点头,“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您和小青。如果不是您的悉心照料,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发现这个地区还有蓝尾石龙子存在。”
回家的路上,王老汉心情格外好。
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青,虽然他知道小青可能听不懂,但他就是想分享这份喜悦。
“小青啊,你的同类有救了!”一进门,王老汉就对正在晒太阳的小青说道。
小青抬起头,似乎在认真聆听。
王老汉蹲下身,轻抚它的头部:“你知道吗?要不是当初在我家菜园子边上遇到你,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奇妙。”
小青爬到王老汉的手掌上,亲昵地蹭着他的手指。
岁月静好,王老汉和小青继续着他们平凡而温馨的生活。
来源:烽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