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气温回升,北大荒各农业生产单位纷纷抢抓农时、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备春耕生产各项工作,为夺取全年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下面,就跟随笔者的脚步,带你们去看看热闹吧。
随着气温回升,北大荒各农业生产单位纷纷抢抓农时、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备春耕生产各项工作,为夺取全年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下面,就跟随笔者的脚步,带你们去看看热闹吧。
“预计未来三天,气温小幅波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有阵雨。请各管理区根据天气合理推进春播生产工作。”连日来,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将一条条精准的“气象攻略”化作田间作业的“指挥棒”,确保种植户根据天气变化,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工作人员排查气象监测设备
据了解,这个分公司以“监测+预警+指导”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开展气象监测工作,提前对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布预报信息,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媒介,及时发布春耕期间气象信息,指导种植户合理抢抓农时,为春耕春播提供科学依据。
“在北斗导航系统引导下,插秧机好像有了‘眼睛’,按照设定路线实现自动驾驶,机械化插秧直线精度能达3~5厘米,先进的机械效率就是高!”近日,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二分公司第二管理区万亩水田里,种植户周志鹏看着这台“智慧”农机,难掩喜悦之情。
无人驾驶插秧机
据悉,这种带有北斗导航系统辅助的插秧机拥有厘米级定位精度,即使在夜间或视线不佳的情况下,它也能精准作业,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每天至少可完成插秧面积40亩。
近日,江川农场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联合“寒地水稻逆境生理生态及种质创新科研团队”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科研团队查看苗情
合作中,科研团队在这个农场设置了生物可降解覆膜水稻试验区与普通水稻种植对照区,开展系统性对比试验。同时,科研团队还结合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及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对实验区进行大面积农田数据采集,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据了解,此次对比实验是高校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一线转化的关键一步,并且随着实验数据的持续收集,生物可降解覆膜水稻栽培技术有望在寒地水稻种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在军川农场科普管理区水稻育秧大棚基地内,农业技术人员正在对完成“使命”的智能环境监测设备与智能监控设备进行系统化拆除养护,为新一轮农业生产储备可持续科技动能,以“智慧农业全周期管理”理念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农业技术人员拆除智能监控设备
同时,这个农场还积极动员各管理区工作人员帮助种植户进行大棚清理整治工作,确保棚区内外干净、整洁、无杂草,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坚持做到农业环境建设常态化。
近日,七星农场积极开展春耕期间种植户安全教育专项行动,将安全知识送到田间地头,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在安全教育培训现场,农技专家和安全监管人员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多种方式,向种植户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并详细讲解各类农机设备在启动、作业、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避免机械伤害。同时,专家还针对农药、化肥的科学储存与使用方法进行了重点说明,指导种植户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插秧前要浅水整地,泥浆沉淀后再作业。”“株距太密会影响透光,太疏则会浪费资源。”日前,在青龙山农场的“田间课堂”上,这个农场的农业技术人员手持秧苗,向50余名种植户演示插秧技巧。
插秧示范现场
为保障农业生产高质量推进,今年,这个农场推出了“专家包片”服务,各管理区技术员分片对接种植户,全程跟踪指导春耕。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插秧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手把手教种植户如何操作插秧机、如何科学管理秧苗。并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为种植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今年,这个农场组织培训15场,涵盖智能农机操作、绿色防控等内容,覆盖种植户超1500人次。
近日,在饶河农场稻田地里,一台台安装了智能卫星导航的侧深施肥插秧机驰骋在田间,进行着精准的作业,为农场水稻单产提升和标准化管理提供科技保障。
侧深施肥插秧机作业现场
“以前施底肥既费工时,又容易使化肥流失,还会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现在应用侧深施肥技术,能够延长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水稻长势更好,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个农场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孙普林介绍。据推算,使用侧深施肥技术和卫星导航后水稻每亩减少施肥量5~8公斤,提高肥料利用率30%,亩节约成本30元左右,亩增产4~8斤,不仅实现了减肥增产的目标,还推动了绿色发展。
“以前运秧苗全靠人工肩挑背扛,又累又慢,一天下来运不了多少,还特别容易把秧苗压坏和田埂踩塌。现在有了无人机,时间缩短了一大半,而且秧苗几乎没有损伤,插到田里成活率更高,看着就更有信心了。”曙光农场第四管理区水稻种植大户王飞望着眼前忙碌的无人机说道。
无人机运输秧苗
今年这个农场水稻种植面积6万亩,插秧工作任务繁重。为了提高插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干管人员积极引导种植户引入无人机运苗技术,同时协调经过专门改装、配备了先进的定位系统和载重设备的无人机,一次吊运12盘秧苗,每天可以完成近100亩地的插秧运苗任务。
在北大荒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田成方、秧成行、人欢笑”的丰收图景正逐步展现。
文字编辑:刘小雯 曲宁
素材: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 马文竹
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二分公司 李春 张思明 张美秋子
江川农场 李伟华 刘畅 张莹 王琳琳
军川农场 陈闯 七星农场 马圆圆
青龙山农场 王芳妮 于润涵 饶河农场 贾微 杨翠
曙光农场 马娟 李迪霏
审核:赵阳 张永刚
平面编辑:刘小雯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北大荒日报》
来源:琪琪三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