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要是夸国产车牛,弯道超车吊打特斯拉,底下肯定一堆人点赞,觉得你说得太解气了!但转头就有人酸溜溜地说:“你就看那彩电冰箱大沙发,懂啥技术?”
现在的社会,你是不是也觉得,发表个看法咋就那么难?
不管你说啥,总有一群人跳出来批评你,角度还一个比一个刁钻!
甭管你站哪边,都有人能挑出毛病来,理由还一套一套的,搞得你都不敢随便开口了。
比如最近的热点事件,拿李嘉诚卖港口这事来说吧。
你要是支持他,觉得人家有权处理自己的资产,立马有人跳出来骂你“不爱国”,甚至扣个“卖国贼”的帽子,恨不得把你按在地上摩擦。
你要是反对他,觉得这事有啥不对劲,又有人冷嘲热讽:“咋了?人家处理自己的资产,你管得着吗?”
再看看这几年火得一塌糊涂的新能源汽车。
你要是夸国产车牛,弯道超车吊打特斯拉,底下肯定一堆人点赞,觉得你说得太解气了!但转头就有人酸溜溜地说:“你就看那彩电冰箱大沙发,懂啥技术?”
你要是支持特斯拉,说它技术还是牛,照样有人喷你:“特斯拉早落伍了,毛坯房一个,你还活在五年前的观念里呢!”
你看,不管你说啥,总有人能找到角度怼你,搞得你里外不是人。这社会咋就变成这样了?说啥都有错,咋表达都挨骂,简直让人抓狂!有时候我都怀疑,是不是闭嘴不说话才是最安全的?但转念一想,闭嘴也不是办法啊!这社会要是人人都怕挨骂不敢说话,那还怎么进步?
所以,咱得好好想想,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咋才能让大家好好说话,不至于一开口就吵翻天。
我琢磨着,问题根上还是因为现在大家讨论事的时候,离客观事实太远了,情绪化、标签化的东西太多。
你看那些吵得不可开交的,多少是基于“感觉”而不是“事实”?多少人是为了争个输赢,而不是真想把问题搞清楚?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吵来吵去的有多少人真去研究过电池技术、续航数据、自动驾驶的算法?大部分人不就是被营销号一带节奏,或者看了几个短视频就觉得自己懂了,然后就开始站队开撕?再比如李嘉诚那事,多少人真去查过港口交易的细节、法律依据、国际背景?没几个人吧!大家伙更多是听了个标题,脑子一热就开喷了。
所以,想让这社会少点撕裂,少点无意义的争吵,咱们得回归两样东西—客观事实和法律。
这俩玩意,就像定海神针,能把乱七八糟的争论给摁住。
法律是啥?就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准绳。有了法律,大家就有了共同的底线,吵来吵去也没啥意义,因为法律说了算。比如资产处置、商业行为,都有法律条文在那摆着,照着来就行,哪还需要吵得脸红脖子粗?
再比如,客观事实是啥?就是别老吹牛、别老营销过头,把数据、技术、真相摆出来,让大家自己判断。
但问题来了,事实和法律为啥现在好像不管用了?因为咱们的社会信息环境太乱了!营销号、短视频、自媒体,啥都敢说,啥都敢吹,动不动就“震惊”“吊打”“完胜”,把大家的情绪撩得老高,理性早就被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还有,很多人压根不关心真相,就爱看热闹,爱站队,觉得吵架比讲道理爽。你说特斯拉牛,有人觉得你崇洋媚外;你说国产车好,有人又觉得你盲目自大。总之,你说啥都不对,因为总有人想把你按进他们的“对错框架”里。
我觉得,解决这“说啥都错”的局面,关键得从两方面下手。
第一,普及法律知识,让大家知道凡事得有规矩,依法办事。法律为啥牛?因为它不看你是谁,不看你多有钱、多有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像李嘉诚卖港口这种事,法律规定咋样就咋样,有争议上法庭,判了就完事,哪用得着网上吵得乌烟瘴气?
第二,普及基本的逻辑和常识,鼓励大家用事实说话。别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也别被营销号带节奏。比如讨论新能源汽车,咱就老老实实聊数据、聊技术,别一上来就“国产无敌”或者“特斯拉完蛋”这种空话。把事实摆出来,理性分析,谁强谁弱自然清楚。
当然,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普及法律和常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得从教育抓起,从媒体抓起,甚至从我们每个人抓起。
咱得学会多点耐心,少刷点煽情的短视频,多看看靠谱的数据和分析;少点站队的心态,多点独立思考。比如下次再看到啥热点事件,先别急着评论,去查查背景、看看数据,问问自己:我这话有依据吗?跟法律冲突吗?如果答案是“Yes”和“No”,那就大胆说!别怕挨骂,因为事实和法律,永远是你最硬的底气!
说到底,社会撕裂的根源,就是大家离真相太远,离情绪太近。咱们得把这风气扭过来,让理性多点,偏见少点;让事实多点,空话少点。慢慢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就能更统一、更正向。
来源:李昕言娱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