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鹿仙草,老药工都叫它"鹿衔草"或者"肾精草",《滇南本草》里记载它"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二经",最喜欢长在云南、贵州这些地方海拔1500米以上的松树林里。清代医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特别夸过它:"专治肾虚腰痛,久服令人有子",可见古人早就发现它补
大家好,我是肾内科李同侠医生。鹿仙草这味药,就像深山里的老郎中,看着不起眼,关键时刻能救命。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味治疗肾病的"山珍"。
说起鹿仙草,老药工都叫它"鹿衔草"或者"肾精草",《滇南本草》里记载它"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二经",最喜欢长在云南、贵州这些地方海拔1500米以上的松树林里。清代医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特别夸过它:"专治肾虚腰痛,久服令人有子",可见古人早就发现它补肾的妙处。
图片来源于: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现代研究发现这味药可不得了!它含有的鹿仙草素和多种黄酮类物质,就像给肾脏装了个"净化器"。临床上我常用它治疗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的患者,特别是那些总感觉腰酸腿软、夜尿多的肾友们。药理实验显示[1],它既能减少肾小球内炎症因子的产生,又能促进受损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相当于西医说的"抗炎+修复"双管齐下。
去年接诊的王大叔就是个典型例子。这位58岁的糖尿病患者,2024年3月12日初诊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达3.8g,血肌酐156μmol/L,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面色晦暗、下肢浮肿明显,夜里要起夜3-4次,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辨证属脾肾阳虚兼湿瘀互结。
在西医基础治疗上用我的经验方:鹿仙草(先煎)、黄芪、丹参、茯苓、山茱萸、金樱子,配合玉米须利湿消肿。
注意:因每个人的病因病机体质不同,中西药治疗须由执业医师辨证施治并开具处方,患者不可擅自抓药服用,以免贻误病情或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二诊时水肿减轻,加芡实固精;三诊复查尿蛋白降到1.2g,血肌酐稳定在132μmol/L,患者自己都说"腰杆有劲了,晚上能睡整觉"。这个方子里鹿仙草配合黄芪就像给肾脏"充电宝",丹参活血就像"疏通管道",整个方子补而不腻,特别适合长期调理。
不过要提醒各位肾友,鹿仙草虽好也要注意几点:①感冒发烧时要停用;②每天用量不能超量;③最好用砂锅先煎30分钟;④服药期间发现口干或大便干燥要及时复诊调整。我常跟患者说,治肾病就像煮老火汤,火候和配料都得讲究。
参考文献:
[1] Zhang, L. et al. (2023). Phytotherapy Research, 37(5), 1892-1905.
【原创声明】本医学科普系本人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成果,未侵犯第三方权益,如引用古籍及现代研究文献均已规范标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版权归作者所有,侵权必究。本账号发表任何方剂经方均只作为专业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尝试,不承担任何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来源:肾病内分泌科李同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