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落选荷赛,是实力不行还是文化差异?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4 17:46 2

摘要:韩国、缅甸都上榜了,为什么中国又缺席了?”2025年荷赛大奖已经揭晓,中国摄影师又一次无缘大奖。有人怒斥“黑幕”,有人痛心“技不如人”,先别着急。咱们先看一组数据:近十年中国摄影师在荷赛的获奖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比如2023年,储卫民凭借《烂尾楼的微弱光芒》

韩国、缅甸都上榜了,为什么中国又缺席了?”2025年荷赛大奖已经揭晓,中国摄影师又一次无缘大奖。有人怒斥“黑幕”,有人痛心“技不如人”,先别着急。咱们先看一组数据:近十年中国摄影师在荷赛的获奖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比如2023年,储卫民凭借《烂尾楼的微弱光芒》获得亚洲区荣誉提名奖,成为当年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但到了2025年,规则调整、类别缩减,中国摄影师直接“团灭”。这种聊胜于无的成绩单,其背后远非实力不行能解释。

为什么我们总在荷赛“水土不服”? 首先中国摄影师偏爱“诗意叙事”。比如王乃功的获奖作品《和你在一起》,用大画幅拍家庭日常,细腻呈现癌症患者的生命态度,像一首散文诗。而荷赛近年获奖作品,多是“视觉炸弹”——比如2025年韩国摄影师拍摄的收养欺诈父女泪崩瞬间,印尼镍矿工人直面镜头的压迫感,这些作品像一把刀,直接剖开社会伤口。 中式含蓄美学,在西方主导的评审眼中,可能成了“不够锋利” 。

那我们是该迎合还是坚持自我?荷赛偏好战争、难民、环保等“国际议题”,而中国摄影师更擅长家庭、乡土、个体命运抗争等“内向表达” 。2025年荷赛缩减了奖项类别,增加了地域配额,看似公平,实则让竞争更残酷。比如东南亚和大洋洲区评委明确表示,要平衡“新闻热点”和“被忽视的故事”,而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往往卡在“新闻”和“艺术”的夹缝中。

其实我倒是觉得,荷赛不是终点,文化自信才是答案。与其纠结“为什么没获奖”,不如思考“为什么一定要获奖”。荷赛的标准本质是西方话语体系下的“政治正确”,而中国摄影真正需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叙事语言 。其实,摄影的终极战场在人心。荷赛的落选,或许是在提醒我们,不必做西方的“答题者”,而要做自己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播者 。当中国摄影师不再执着于“国际奖杯”,而是专注于用镜头真诚记录这个时代的褶皱与光芒时,真正的突破,或许就在下一个转角。又或许咱们是该诞生一个中国人自己的的权威奖项了。

来源:摄影师不可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