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诊断标准……难治的特应性皮炎有了哪些治疗新进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4 21:27 1

摘要:“回顾我国特应性皮炎和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治疗学方面。”5月24日,第十四届特应性皮炎与免疫性皮肤病学术会议在京举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建中介绍了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的多项新进展。

“回顾我国特应性皮炎和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治疗学方面。”5月24日,第十四届特应性皮炎与免疫性皮肤病学术会议在京举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建中介绍了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的多项新进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建中。主办方供图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还容易反复发作。2023年张建中团队发布的中国成年人特应性皮炎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特应性皮炎患病率约6%,这意味着我国至少有7000万~8000万患者,这一疾病常见发病部位为手、小腿、颈和面部,中重度患者占比达到1/4。

此前,张建中团队提出了更符合中国患者的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目前,这一标准在中国的使用率达到67.3%,协助更多医生明确诊断:一、病程超过6个月,且皮肤对称性湿疹状问题;二、患者本人或家庭成员有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三、化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或血清总IgE升高或过敏原阳性。若满足第一条,且第二、三条中有任意一条,即可确诊为特应性皮炎。

目前,全球尚无彻底治愈特应性皮炎的方法,其治疗管理仍重在改善症状、预防和控制复发。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无论是诊断标准还是新药研发,我国研究都有了新进展。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公开数据,近10年我国皮肤病药物临床试验数量在不断走高。“2024年,我国化学药品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数量和生物制剂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数量,皮肤及五官科药物申请数量仅次于抗肿瘤药物,分别为183项及105项。”张建中表示。

近十年来,专家们参与、见证了众多医院参与到药物临床研究中,协同参与临床转化。目前,国内多家创新药企在此布局,2024年,用于特应性皮炎的国产IL-4单抗、首个芳香烃受体调节剂本维莫德相继获批,业内券商分析特应性皮炎药物国产替代将至。此前,度普利尤单抗等药物就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有效减轻了患者负担。

“无论是新药研发,还是建立康复关爱队伍、还是大众科普,我们一直都在奋斗,努力拓宽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边界。”张建中说。

责编:李欣

主编:邱越

校对:刘诗霞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