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守护古蜀文明——记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三星堆文物修复师郭汉中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4 21:51 2

摘要:在位于四川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有这样一位匠人:他倚玉石、拂金片,侣陶器而友青铜,以精湛技艺唤醒6000余件珍贵文物,让沉睡数千年的古蜀文明以完整姿态诉说天府雄国的辉煌;他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与创新文物修复工艺,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成为文物修复领域当之无愧的“

在位于四川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有这样一位匠人:他倚玉石、拂金片,侣陶器而友青铜,以精湛技艺唤醒6000余件珍贵文物,让沉睡数千年的古蜀文明以完整姿态诉说天府雄国的辉煌;他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与创新文物修复工艺,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成为文物修复领域当之无愧的“标杆”。他就是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部长、文物修复高级技术工郭汉中。

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时,郭汉中站在青铜神坛底座旁,向总书记详细汇报文物修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文物修复久久为功”的嘱托,让他深受鼓舞,获得深耕文物修复领域的不竭动力。

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继2022年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后,郭汉中再获“全国道德模范”殊荣。择一事,终一生,40年的孜孜以求,郭汉中不断攀登文物修复技艺的高峰,成为我国文物修复领域的杰出代表。

织补时光,学徒蜕变为修复大师

郭汉中的经历堪称传奇。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三星堆发掘时租住在他家。那时16岁的郭汉中还是一个在鸭子河里扑腾,和小伙伴嬉戏打闹的少年,因常给考古队打杂,渐渐对文物发掘产生兴趣。聪明勤奋的他被考古队相中,开始跟随专业老师学习陶器修复。

1986年夏,三星堆1号、2号祭祀坑惊世而出,“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数千件珍贵文物亟待修复,人手紧缺。凭借挖掘经验和陶器修复基础,郭汉中进入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师从文物修复大师杨晓邬,从此踏上文物修复之路。

在狭小的工作室里,他与师父夜以继日地分类、拼合、焊接、雕刻文物,并虚心向国博、故宫专家求教。三星堆海量出土文物为他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机会,让他积累了丰富经验。“十年磨一剑”,他以超乎寻常的耐心和细致,迅速掌握青铜器修复技术,并在四十年间不断精进技艺、优化方法,终成行业“带头人”,为三星堆乃至四川文物保护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妙手回春,古蜀瑰宝重焕新生

最具挑战的当属一号青铜神树修复。这件近4米高的“世界最大单体青铜文物”出土时,已碎成200多块残片,完全看不出原貌。

没有参考样本,面对海量残片,郭汉中和师父杨晓邬用“笨办法”——先分类残片,再根据大小、材质、颜色等特征,一块块比对茬口,推测原本位置。他们创新采用传统锡焊结合铆接、灌注工艺,历时6年,日复一日的拼接,终于让这件3000多年前的瑰宝涅槃重生,成为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

“每当看到文物重新焕发光彩,就非常有成就感,如同赋予它第二次生命!”郭汉中说。如今三星堆展厅里,“青铜大立人”“青铜鸟足神像”“青铜神坛”等青铜器都在他手中重现风采。

2020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对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考古新发现进行现场直播。在全国观众注视下,郭汉中将3号祭祀坑内的青铜大口尊提取出坑,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文物安全无损,成为文物保护直播的经典案例。

守正出新,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40年来,郭汉中始终秉持“自学、自练、自悟、自省”的准则,不仅研读大量专业书籍,还虚心向专家请教,并注重雕塑、冶炼、钣金、雕刻、美术等技能与修复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提升修复水平。

郭汉中努力接触新鲜事物,并且“活学活用”将新技术与传统工艺完美结合。他创新使用塑形补配、黄泥石膏翻模等工艺,有效保护脆弱青铜器;发明3D扫描与手工雕刻结合的补配技术,精准复原缺失部件;还在三星堆建立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实现文物预防性保护。

2019年三星堆新发现6座祭祀坑时,面对糟朽象牙的提取难题,他自制小工具,创新采用高分子“绷带”固型法,让上百根珍贵的象牙安全出坑,既解决了材料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创了考古发掘过程保护的先河。

除三星堆文物外,郭汉中还主持了10多项省市修复项目。汶川地震后,四川省文物局启动了一系列灾后可移动文物修复工程,郭汉中带领团队修复了灾区3000多件文物,获得业内一致好评。他发表的《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玉石器环氧树脂的脱胶处理》《3D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等论文,填补了国内文保事业多项技术空白。

薪火相传,文物修复匠心永续

“技术不该是个人财富,要让更多年轻人接过接力棒。”作为四川青铜文物修复带头人,郭汉中始终践行着“传帮带”使命。

他建立“师徒传承制”倾囊相授:从清理泥土的细微手法到焊接茬口的精准操作,坚持手把手教学,要求“零误差”;推行跨学科培养,要求学员系统学习历史、雕塑等知识;更以新祭祀坑发掘为实战课堂,带领团队攻克神坛底座等复杂修复难题,开创“多学科联合攻关”新模式。

他不遗余力悉心传授文物修复知识和实操技术,为三星堆博物馆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老中青”三代修复队伍,不仅提升了馆内修复水平,更奠定了其在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地位。

2022年,郭汉中成立“文物修复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各地文博单位纷纷派人前来拜师学艺,在他的指导下,这些学员迅速成长为文博骨干,为文物修复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用匠心拼合历史碎片,以创新守护文化根脉,以传承延续技艺生命,郭汉中始终秉持初心,在文物修复领域里耕耘不辍。他主持修复的文物已在30多个国家展出,使三星堆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正是这位“时光修补者”的敬业与坚守,不仅让古蜀文明重现神韵,更在新时代的文明传承之路上,刻下了令人赞叹的永恒印记。

西南商报全媒体记者 李鹏飞(德阳市委宣传部供稿)

来源:源点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