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坑底乡首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日均消耗茶青2000余斤。这一项目的落地,有力解决了茶叶销售加工难题,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途径,也为打响坑底乡高山有机茶品牌、加快茶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坑底乡首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日均消耗茶青2000余斤。这一项目的落地,有力解决了茶叶销售加工难题,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途径,也为打响坑底乡高山有机茶品牌、加快茶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坑底乡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种茶历史久远,高海拔云雾环境,造就了茶叶叶厚、形美、耐泡、香高、味醇的品质,是寿宁高山茶的重要产区。乡域内拥有大面积百年野生老茶树,成规模茶园面积约1400亩,种植面积覆盖20个行政村,茶产业承载着众多茶农的希望与生计。然而,受制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等瓶颈,茶产业大多停留在初级农产品阶段,经济效益未能得到充分挖掘,茶农收入的提升也面临难题。 为解决茶叶加工“小散乱”“有品类、无品牌”的产业短板,近年来,坑底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茶产业发展品质、品牌、渠道三大关键因素,积极探索“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谋划建设坑底乡茶叶加工厂房并对外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23年通过“筑巢引凤”方式与福建水来香茶业有限公司成功牵手,开启了坑底乡茶产业高质量整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合作。
如今,由福建水来香茶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落地建成。项目总投资约300多万元,用地面积达1980㎡,拥有两层主体建筑,功能分区明确,主要设置加工区、包装区,成品仓库、设备间及配套用房。车间拥有标准化白茶生产线2条、红茶生产线1条,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设备一应俱全,实现了茶叶加工半自动化生产。设备全线投产后预计日处理鲜叶能力可达8000至10000斤。 “寿宁乌茶主要采用金牡丹,坑底乡的金牡丹味道独特,对生产乌茶品质有保证,是最好的原料!去年我们用坑底乡榅当洋村的金牡丹作为原料参加县市级比赛,荣获了金奖和特别金奖。好的资源就要好好利用起来!”坑底乡茶叶加工厂负责人李春禄笃定地说道。
厂房落地后,该企业着重在整合茶树资源、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以推广生态有机的种植方式,指导推动茶园生态可持续发展。通过“订单”收购的合作模式,对坑底乡芎坑村、榅当洋村300多亩老茶树、6亩金牡丹开展保护和利用,以科学的种植养护,标准的生产流程,严格的品控管理,提升茶叶质量,让坑底高山老茶树、金牡丹茶的品质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同时,采取“党支部+村集体+茶农”的合作方式,逐步整合其他村庄农户零散茶地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经营,以村集体为桥梁,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茶叶集中生产、加工、销售,有力保障茶叶质量、卫生、安全、价格。该项目预计每年将为坑底、芎坑等合作村带来超1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通过产业辐射带动全乡村民就业,推动形成各村抱团发展、农户增收、集体经济壮大、茶产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的多方共赢格局。 据了解,福建水来香茶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成立,多年来,公司始终秉承着“纯天然、高品质”的制茶理念,致力打造健康、生态、有机的寿宁高山茶。该企业生产的水来香牌系列白茶、红茶不仅在多项全国茶赛中摘金夺银,同时畅销东北、华北、华中、西北等国内各茶叶市场,进一步扩大了寿宁高山茶的品牌效应。李春禄也被授予白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宁德市制茶大师的荣誉。有品牌才能提效益,有品牌才能拓市场,依托茶企的资源和影响力,将有力推动坑底乡茶叶加工逐步迈向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坑底茶叶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让茶农得到更高的附加值和回报率,企业得到良好发展。
下一步,坑底乡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集茶叶生产加工、展示体验、文化推广、直播销售等一体的综合性茶叶加工示范基地,打造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平台,加快塑造坑底乡核心茶产业发展新名片。
通讯员 陈静雯
编辑:周义铭 郭秋燕
校对:郑永桦
审核:李廷华
在看你就赞赞我!
来源:寿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