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生命的最高礼赞,是在身后将其托付给更需要的人。5月22日晚,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退休副主任技师崔之础先生因为肿瘤恶化不幸离世。崔之础在生前和妻子俞锦芳一同签署了眼角膜捐献同意书和遗体捐献同意书。5月22日晚,崔之础的眼角膜捐献给南通市红十字眼库,遗体捐
对生命的最高礼赞,是在身后将其托付给更需要的人。5月22日晚,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退休副主任技师崔之础先生因为肿瘤恶化不幸离世。崔之础在生前和妻子俞锦芳一同签署了眼角膜捐献同意书和遗体捐献同意书。5月22日晚,崔之础的眼角膜捐献给南通市红十字眼库,遗体捐献给南通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教育事业。据了解,崔之础是南通市第88位遗体捐献志愿者。
崔之础早年作工作报告
“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点,会有人继续替我看这世间大好河山。”2025年初,崔之础的肿瘤指标反复升高,频繁呕吐,病情恶化。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一直在思考生命的意义,肉体可以消亡,但是高尚的精神却“不与草木同腐”。
为此,崔之础与妻子俞锦芳共同作出了一个决定,联系南通市红十字会,准备在身后捐献眼角膜;同时,还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给南通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事业的教学与研究。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前往崔之础家中时,崔之础已经被病痛折磨得十分虚弱,但他依然坚持在《南通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2日晚,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崔之础妻子俞锦芳,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办理相关手续
22日晚,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崔之础妻子俞锦芳,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办理相关手续。“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也希望能起到带头作用,为医学事业献出微薄之力,孩子也十分支持我们的决定。”俞锦芳红着眼眶说道。5月22日20:42,崔之础与世长辞后,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珍贵的眼角膜捐献给了南通市红十字眼库,将遗体捐献给了南通大学医学院。据了解,崔之础是南通市第88位遗体捐献志愿者。
1980年6月,作为通大附院派出的首批援疆医疗队员,崔之础满怀工作热情奔赴新疆。面对没有专业的免疫室、没有正规医学专业的化验人员、免疫基础为零等诸多挑战,崔之础“白手起家”,带领当地医院的联络员,建立了医院免疫室,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检验队伍”。
崔之础早年工作场景
“崔之础一直是个勤奋好学、热心公益的人,他在援疆结束之后持续与当地医院的医务人员保持信件往来,为当地医院提供医学技术指导。”原酶学实验室主任王惠民回忆道。“上学时期,学校解剖室陈列的黄竺如教授的心脏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他的这种精神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当我知道崔之础要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他对学校、医院的深厚感情,以及这种医学慈善精神的传承。”
114年前,张謇先生以“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的理念,在濠河畔播下慈善的火种,创建了南通医院。114年来,一代代医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张謇先生的慈善精神。
通大附院东院区宏善苑张謇雕像
“我的冠心病很典型,临床的观察和治疗都很全面,一份完整的教材就缺心脏标本了。”曾任南通医学院院长的黄竺如教授将他的心脏献给学校,供科研和教学使用。
“我要把我的遗体献给学校,作最后的贡献,制成骨骼标本,让医学生摸着我的骨骼,走进神圣的医学殿堂。”曾任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代理院长的夏元贞教授离世前说道。
“我希望更多的人得到光明。”曾任通大附院眼科主任的陈锳教授捐献了她的眼角膜,为两位患者送去了光明,南通也因此正式成立了红十字眼角膜库。
通讯员 吴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