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一瞥-化学识记点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01:23 4

摘要:1.Na2O2、H2O2、HClO(Cl2、NaClO、Ca(ClO)2)、O3 :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指示剂褪色。

一、漂白性比较

1.Na2O2、H2O2、HClO(Cl2、NaClO、Ca(ClO)2)、O3 :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指示剂褪色。

2.SO2: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能使指示剂褪色。

3.活性炭:物理吸附。

二、药品变质

1.钠在空气中放置:Na→Na2O(变暗)→NaOH→NaOH溶液(小液滴)→Na2CO3·10H2O→Na2CO3。

2.Na2SO3溶液:在空气中蒸干或存放变为Na2SO4 。

3.H2S、Na2S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有S析出。

三、药品保存

1.氯水、HNO3、AgNO3、AgBr、AgI:光照分解,保存在棕色瓶中。

2.HNO3、Br2、KMnO4:腐蚀橡胶,保存时不能用橡胶塞。

3.液溴:加水封盖。

4.Na2SiO3、NaOH、Na2CO3:试剂瓶不用磨口玻璃塞(可用玻璃瓶)。

5.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不能用玻璃瓶。

6.FeCl2溶液:①加入铁粉防止Fe2+被氧化;②加入盐酸防止Fe2+水解。

四、物质的检验

1.Fe3+:加入KSCN溶液,若变为(血)红色,证明原溶液存在Fe3+。

2.Fe2+:加放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中存在Fe2+。

3.Fe2+(含Fe3+):加入KMnO4溶液,若褪色,则原溶液存在Fe2+。

4.NH4+:加入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若试纸变蓝,则原溶液含NH4+。

5.SO2:通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红色,证明气体是SO2。

6.CO2和SO2混合气体

方法: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的洗气瓶。

证明SO2存在的现象:第一瓶品红溶液褪色。

证明CO2存在的现象:第二瓶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SO42―:先加入HCl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若得到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SO42―。

8.卤素离子:先加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淡黄色/黄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存在Cl-(Br-/I-)。2.规律总结:

①酸:多数可溶,仅H2SiO3难溶。

②碱:多数不溶,仅KOH、NaOH、Ba(OH)2、NH3·H2O可溶,Ca(OH)2微溶。

③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④硫酸盐:仅BaSO4、PbSO4难溶,CaSO4、Ag2SO4微溶。

⑤氯化物:仅AgCl难溶。

⑥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磷酸盐:多数不溶,仅钾、钠、铵盐可溶。

⑦碳酸氢盐、亚硫酸氢盐、醋酸盐:多数可溶。

9.无机物的基本性质




有机物的性质比较(选修)

化学发展史:

近代化学的里程碑

1661年,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4年,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二、我国科学家对化学的贡献

1943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来源:日语加油君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