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0日,南方航空CZ5968航班在北京至哈尔滨航段执行任务时,发生触地复飞特情。该航班于11时14分从北京大兴机场起飞,计划13时16分抵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据航旅纵横数据显示,飞机在首次降落阶段遭遇6次重度颠簸、2次中度颠簸和1次轻度颠簸,最
2025年5月20日,南方航空CZ5968航班在北京至哈尔滨航段执行任务时,发生触地复飞特情。该航班于11时14分从北京大兴机场起飞,计划13时16分抵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据航旅纵横数据显示,飞机在首次降落阶段遭遇6次重度颠簸、2次中度颠簸和1次轻度颠簸,最终在机轮接触跑道后紧急复飞,盘旋10余分钟后完成二次降落,实际到达时间较计划提前13分钟。
民航安全专家指出,触地复飞属于标准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统计,全球民航业每年约发生0.3%的进近复飞案例,其中触地后复飞占比不足5%。资深机长陈建国分析,此次事件可能涉及多重因素:哈尔滨市气象台5月20日12时发布的大风蓝色预警显示机场区域阵风达7级;航路强对流天气导致飞机在进近阶段遭遇持续颠簸;飞行数据显示首次接地时下降率异常,可能触发机组复飞决策。这些技术细节表明,机组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执行了复飞操作。
事件引发公众关注的核心在于信息沟通机制缺陷。多名乘客反映,复飞过程中出现剧烈颠簸导致呕吐、短暂晕厥等生理反应,但机组全程未进行必要解释。南航客服21日回应称"未收到复飞信息",将事件归因于"跑道未准备就绪或天气因素",该说法与哈尔滨机场气象台"未记录异常天气"的回应形成矛盾。这种信息不对等状态,暴露出航空公司应急预案中乘客沟通环节的薄弱点。
此次事件为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敲响警钟。民航管理部门需强化特情处置的信息披露规范,要求机组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客舱广播系统向乘客说明基本情况。航空公司应当建立特情事件快速响应机制,在航班落地后2小时内向乘客提供初步情况说明。更重要的是,民航系统需要加强公众航空安全知识普及,消除"复飞即事故"的认知误区,提升社会对民航安全运行机制的信任度。
参考资料:
1. 南航客服回应飞机触地复飞:为何这班航班引发热议?(极目新闻)
2. 一航班触地复飞,盘旋10多分钟降落!亲历者:不少乘客被晃吐了(中国新闻网)
3. 北京飞哈尔滨客机触地复飞后盘旋,多方回应(华商报)
4. 北京飞哈尔滨客机触地复飞空中盘旋 最终平稳落地(航旅纵横)
5. 资深机长解析触地复飞操作标准(民航资源网)
声明:本文内容均为本作者原创,但文章中有部分图片(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来源:镜头里的世纪中国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