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涂层球囊远期疗效,急诊PCI无复流预测因素或成临床破局关键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4 02:00 2

摘要:在EuroPCR 2025这场充满活力的学术盛会上,几项突破性研究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注入新思考。药物涂层球囊(DCB)的远期疗效数据再次验证了其在冠状动脉病变及小血管介入中的持久优势,尤其是对于高出血风险患者,DCB“介入无植入”理念或将成为更普适的选择。与

在EuroPCR 2025这场充满活力的学术盛会上,几项突破性研究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注入新思考。药物涂层球囊(DCB)的远期疗效数据再次验证了其在冠状动脉病变及小血管介入中的持久优势,尤其是对于高出血风险患者,DCB“介入无植入”理念或将成为更普适的选择。与此同时,急诊PCI无复流预测因素的研究,通过血流动力学、生物标志物动态变化,为破解无复流这一“介入医师的噩梦”提供前瞻性干预靶点。这几项进展看似分属不同技术领域,却共同指向了精准介入时代的核心诉求——以更小的创伤换取更持久的疗效,以更精准的预测实现更主动的防控。未来,随着DCB适应证的扩展与无复流预测模型的落地验证,冠心病急慢性病变的诊疗范式或将迎来新一轮优化。

定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后药物涂层球囊的远期疗效

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治疗大分叉病变,特别是左主干病变的长期疗效尚不清楚。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定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DCA)后再行DCB (DCA/DCB)治疗大分叉病变的长期疗效。

本回顾性多中心研究分析了来自DCA/DCB登记的129例病例,其中80.4%涉及LMT分叉病变。既往报道的12个月结果显示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3.1%,显示出良好的中期疗效。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评估了长期临床结果。主要终点是36个月时的临床驱动(CD)TLR。次要终点包括24个月和36个月时CD靶血管重建术(TVR)、CD靶血管衰竭(TVF)和不良事件,例如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靶血管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需要。

平均随访53.4±23.9个月。24个月时CD-TLR率为5.0%,36个月时主要终点为5.9%。CD-TVR在24个月时为14.0%,36个月时为15.0%,而CD-TVF在24个月时为14.9%,36个月时为16.7%。不良事件包括24个月时全因死亡率为0.8%,36个月时全因死亡率为1.8%,24和36个月时心源性死亡率均为0.8%。无靶血管AMI或CABG报道。

总之,36个月的CD-TLR率持续较低,支持DCA/DCB策略对包括LMT在内的大分叉病变的有效性,表明其持续有效性。这些发现强调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SHUNSUKE Kitani , YASUMI Igarashi , ETSUO Tsuchikane, etal. EuroPCR 2025.Long-term outcomes of drug-coated balloon after directional coronary atherectomy for bifurcations

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预测因素

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与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它增加了手术时间,产生术中血流动力学失代偿、心律失常,并以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形式与术后预后不良有关。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急诊PCI无复流现象的预测因素,以便立即治疗和校正这些风险因素获得良好的术后结果。

研究共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8例,其中男性40例(68.96%),平均年龄56.50±8.60岁,女性18例(31.04%),平均年龄59.60±7.30岁。所有患者在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研究发现了无复流现象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老年(> 60岁)(OR=2.83,95%CI:1.77~3.94,PPP 200 mg /dl,OR= 3.83,95%CI:2.57~4.04),P 140/90 mm Hg,OR=2.43,95%CI:1.62~3.21,P 12 h,OR=3.88,95%CI:2.77~5.29,P 2(OR= 3.74,95%CI:2.86~5.40,P 2 mg /dl)(OR=3.69,95%CI:2.77~5.32,P 110次/分(OR=3.43,95%CI:2.30~4.59,PP 30 mm,OR=4.58,95%CI:3.30~5.86,PPPP

综上得出,男性、糖尿病(RBS> 200 mg/dl)、肌酐升高(>2 mg/dl)、PCI延迟(>12小时)、Killip分级(>2)、心率升高(> 110次/分钟)、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病变长度延长(>30 mm)、多支血管病变和高血栓负荷是急诊PCI无血流现象的有力预测因素。在这些病例中,立即使用冠状动脉内腺苷、硝酸甘油和冠状动脉内GP IIb IIIa抑制剂治疗无复流现象可获得良好的术后预后。

参考文献
PANDA DEBASIS , PANDA Debasis , DASH DEBASISH, etal.EuroPCR 2025.Predictors of Intraprocedural No Reflow Phenomenon During Primary PCI

常规冠状动脉内成像指导在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疗效

推荐冠状动脉内成像指导左主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但其常规使用的实际效果仍不确定。这项研究探讨了采用常规影像学指导的大型队列的长期结果。

回顾性纳入19家医院的806例连续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无保护的新生LM病变的患者。其中,剔除48例标准不匹配或随访不完整的患者,对758例患者进行分析。740例(97.6%)患者采用影像学指导。主要终点是3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脑血管疾病、任何临床驱动的血运重建术和心肌梗死。

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73.1±10.0岁,左心室射血分数(56±15%)相对保留,但男性(78.6%)、血脂异常(71.0%)、糖尿病(49.3%)、既往心肌梗死(25.6%)和既往冠状动脉重建术(43.3%)的患病率较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占31.8%,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功能性心绞痛(CCS)≥III级占39.9%,机械心脏辅助装置占16.6%。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别占86.5%和12.0%。LM分叉病变占78.5%,双支架植入术占8.9%。MACCE发生率为32.3%(全因死亡15.1%,脑血管疾病4.1%,任何临床驱动的血运重建术15.0%,心肌梗死3.0%)。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为4.0%,心源性死亡率为5.1%。MACCE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CCS≥III级(风险比[HR] 1.45,95%可信区间[CI]:1.06~2.00,P=0.021)、机械心脏辅助装置使用(风险比1.98,95%CI 1.40~2.82,P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P=0.029)和非挠动脉入路(风险比1.64,95% CI:1.25~2.22,P=0.001)。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或病变复杂因素,例如真分叉病变或重度钙化需要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无显著影响。

因此,常规影像学引导下的LM PCI与靶病变血运重建和心源性死亡率低相关,表明治疗部位的局部有效性。然而,急性期左心室功能障碍合并血流动力学衰竭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需双支架植入的复杂LM分叉病变仍与较高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风险相关。

参考文献
MURASATO Yoshinobu , MURASATO Yoshinobu , HIGASHI Kensaku , etal.EuroPCR 2025. Real-world efficacy in routine intracoronary imaging guidance in left main coronary intervention

来源:国际循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