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控核聚变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控制核聚变反应的速度和规模,实现安全、持续的能量输出。
一、可控核聚变的定义与意义
可控核聚变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控制核聚变反应的速度和规模,实现安全、持续的能量输出。
其原理是将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如氦),并释放巨大能量。这一过程模拟了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因此被称为“人造太阳”。
核心优势:
1. 清洁安全,反应产物无长期放射性污染,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2. 原料丰富,氘可从海水中提取,1升海水所含的氘聚变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
3. 能源潜力,理论上可实现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供应,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和气候问题的终极方案。
目前,全球可控核聚变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需突破高温等离子体约束、材料耐受性等关键技术。
例如,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的NIF装置实现了能量净增益(输出能量超过输入能量),但商业化应用仍需数十年。
二、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上市公司五强
根据产业链布局、技术突破及市场表现,以下为当前A股中与可控核聚变密切相关的五家核心企业(按综合影响力排序):
1. 西部超导
核心业务:超导磁体材料(如Nb3Sn超导线材),是核聚变装置磁约束系统的关键供应商。
技术优势: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超导线材业务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长近20%。
市场地位:国内超导材料领域龙头,产品广泛应用于托卡马克装置。
2. 联创光电
核心业务,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及低温制冷设备,为核聚变装置提供核心组件。
技术突破,旗下联创超导研发的百米级集束超导电缆已应用于核聚变项目,2024年相关业务营收增长45.92%。
合作项目,中标“星火一号”核聚变实验装置建设。
3. 上海电气
核心业务,聚变堆主机设备(如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H-70、真空室等)。
技术成果,完成全球首台紧凑型聚变装置EXL-50U真空室的整体交付,参与ITER项目关键设备制造。
产业链布局,覆盖超导电机、真空系统等中游核心环节。
4. 安泰科技
核心业务,核聚变装置关键材料(如低杂波天线钨串式限制器)及抗辐射材料。
应用案例,产品已用于东方超环(EAST)等装置,2024年上半年中标多个聚变项目。
技术储备,在高温合金、难熔金属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5. 永鼎股份
核心业务,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用于核聚变装置的磁体绕制。
市场表现,2024年第三季度超导业务营收2.31亿元,子公司东部超导技术国际领先。
三、行业现状与投资提示
可控核聚变尚未商业化,相关公司业务多为设备材料供应或科研合作,收入占比普遍较低。
中国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目标2050年建成商业示范堆。
可控核聚变概念在美股出现了大规模上涨,这是核电技术的顶级技术,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