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秦皇岛通桥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用一项“黑科技”——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制造技术加工管坯。这项新技术让公司产品疲劳寿命比国家标准高出35%,每年还能省下15%以上的制造成本。“多亏市里组织的政校银企对接活动,我们才能抢到这项技术!”公司董事
【强信心 增动能——高质量发展一线报道】
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跃上“货架”
——我市科技创新组合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在秦皇岛通桥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用一项“黑科技”——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制造技术加工管坯。这项新技术让公司产品疲劳寿命比国家标准高出35%,每年还能省下15%以上的制造成本。“多亏市里组织的政校银企对接活动,我们才能抢到这项技术!”公司董事长杨芝宝兴奋地说,“现在桥壳漏油、断裂的行业难题,被我们一举攻克了!”
这仅仅是我市科技创新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近年来,市科技局以“1236”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打出“成果对接+项目攻关+校企联动+人才培育”组合拳,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书架”快速跃上企业“货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精准建立对接机制,市科技局当起了“科技红娘”,常态化举办政校银企对接会。国家“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省级对接会等20余场活动轮番登场,发布成果4000多项,现场签约130余项。更亮眼的是,驻秦高校转化的1731项成果中,520项直接“嫁”到本地企业,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3000余项。
我市通过积极跑办争取支持,华恒生物“高端丙氨酸绿色结晶精制技术与产业化”等8个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支持滨沅国科“‘双碳’目标下绿色智慧港口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等21个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转化,哈电重装备“高温气冷堆核电蒸汽发生器用ERNiCrMo-3焊丝研制及应用”等8个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市40多项“卡脖子”技术被攻克,省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揭榜挂帅”项目支持资金合计2505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11亿元,最终换来6.58亿元的产值“大丰收”。
我市目前有16个“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270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一线,他们作为“技术顾问”,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000多场,攻克57项关键技术,转化44项成果,搭建31个创新平台。企业纷纷表示:“这些专家一来,车间的机器都变得更聪明了!”
成果转化离不开“懂行人”。我市主动承接省科技厅在我市举办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等培训活动,目前有技术经纪人286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员40人,为加速推动我市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今后,我市还将瞄准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新赛道,打通京津与本地高校的资源壁垒,搭建“需求发布—精准对接—落地服务”的快车道,把更多“科技盆景”变成“产业风景”。
记者:李楠
编辑:张程程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