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1新冠又开始闹腾了,没错,就是你以为已经慢慢淡出视线、结果又悄咪咪卷土重来的那个新冠。最近这波,和前两年比起来,真是完全变了个脸。很多地方医院呼吸科门诊直接暴增37%,但你走进发热门诊,发现人还真不多。为啥?多数人根本没发烧,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网友留
01
新冠又开始闹腾了,没错,就是你以为已经慢慢淡出视线、结果又悄咪咪卷土重来的那个新冠。最近这波,和前两年比起来,真是完全变了个脸。很多地方医院呼吸科门诊直接暴增37%,但你走进发热门诊,发现人还真不多。为啥?多数人根本没发烧,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网友留言说:“这两天老是咳嗽,喉咙发干,累得不行,测了抗原才发现阳了。”是不是有点熟悉?身边是不是也多了好几个人突然咳嗽、没劲,但体温一直正常?别以为没烧就安全,这一波新冠,套路深着呢!
02
咱们先把权威数据放这儿。《中华医学杂志》2024年3月刊研究,最新变异株感染者,发烧比例直接从87.5%掉到了61.2%。你看,这发烧都快成“非主流”了。反而咽痛、干咳、嗅觉异常这些小“信号”,成了新冠的“新名片”。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也直接说了:“感染新冠不一定会发烧,但有些症状组合,感染概率能超过80%。”这话听着吓人,但真不是危言耸听。
03
那问题来了,新冠到底都冒出什么新花样?我这两天翻了不少资料,结合身边人的实际经历,总结出来,现在最值得警惕的五大症状,真不是你以前印象里的那套。
第一,咽部不适。**不是那种痛到吞口水都难受,很多人就是觉得嗓子发干,像有异物,或者痒痒的。研究说76.8%的感染者有咽部不适。你喝再多凉茶,喉咙依然“卡壳”。
第二,干咳或者咳痰少。**不少人夜里咳得睡不好,白天就是断断续续咳,偶尔带点白色泡沫痰。82.3%的感染者会有这个。有人全程只有咳嗽,还以为自己空调吹多了。
第三,嗅觉或者味觉异常。**这事最容易忽略。明明咖啡、榴莲、火锅都没啥味儿,吃啥都一个样,结果测了抗原才知道是新冠。43.6%的人会有这种症状。
第四,非典型疲劳。**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累,是那种“骨头里都软了”,怎么睡都不解乏,洗脸穿衣都费劲。91%的感染者表示中招。
第五,肌肉和关节酸痛。**很多人觉得自己是不是运动拉伤,结果根本不是。分散的酸痛、胀痛,轻的能忍,重的直接影响走路。这个也很常见。
04
看到这,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其实网友、社区医生都在说,最近来看病的,没几个高烧,多数都是“咽干、咳嗽、没劲、头痛、肚子不舒服”。有个大姐一边挂水一边跟我说:“我真以为是感冒,没发烧,谁想到阳了,这玩意太能藏了!”
香港那边,一周就有31宗死亡,全国范围内估计数万人中招。而且这回新冠“隐身术”更高,很多人自己都没感觉,结果到处跑、到处传。你说怕不怕?
05
还有个细节我得提醒,**新冠的“潜伏期”依然在1-14天之间,平均3-7天。**有时候你以为只是前两天出门冷风一吹,其实病毒早就悄悄在体内搞事情了。
再说个现实问题,这一波变异株,跟两年前那种“刀片嗓”有点像,但持续时间更长。很多人嗓子肿痛快一周,整个人都“蔫”了。你身边要是有人最近总喊嗓子难受、咳嗽、没劲,真得多留个心眼。
06
不少人问,怎么自测才靠谱?讲个实在话,抗原早中晚测出来结果都不一样。数据说,中午、下午测阳性率比早晨高23%。有症状那几天,最好连着测两次,隔24-48小时。只测一次,假阴性能有25-40%。别掉以轻心。
07
还有,别以为新冠症状轻就没事。权威研究直接点名,14-30%的感染者有后遗症。什么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慢性疲劳、气短、心悸、甚至心脑血管风险都增加。别说年轻人,没基础病的也有中招的。看到这,有没有一丝后怕?
08
说到防护,大家都懂那套:**口罩、勤洗手、通风、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但说实话,真的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尤其是聚餐、唱K、打牌这些场合,病毒传播特别快。还有,手别老往脸上摸,尤其是揉眼睛,很多人以为戴口罩就安全,结果病毒还是从眼睛溜进去了。
09
我还聊了几个社区医生,他们说,这波新冠“没什么征兆”,但社区门诊人流量明显上升。小区里没发烧的病号越来越多,大家都以为自己就是“风吹受凉”。可惜事实不是这样。
再就是,不少网友说自己阳了之后,还是硬扛,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其实真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胸痛、意识模糊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别拖。
10
说句心里话,新冠这几年教会了我们啥?就是“别掉以轻心”。病毒会变,防护措施也得跟上。现在没发烧不代表没事,有这五个症状,测一测、警惕点、别乱用药、别乱串门。
你身边最近有没发烧但咳嗽、累、嗅觉变差的?有的话评论区说说,大家互相提醒,别让自己和家人蒙在鼓里。
您怎么看?
来源:健康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