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应该“ 静养 ”吗?

摘要:踝关节扭伤(即崴脚)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女生穿着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是小伙子们在篮球场上不小心踩在了别人脚上,又或是生活中不小心踩空了楼梯等,都会引起崴脚。据调查统计,美国平均每天就有约3万人因为崴脚(踝关节扭伤)就诊,而在中国发生的人数约是它的

本文作者:

柳青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主管技师

袁延鑫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踝关节扭伤(即崴脚)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女生穿着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是小伙子们在篮球场上不小心踩在了别人脚上,又或是生活中不小心踩空了楼梯等,都会引起崴脚。据调查统计,美国平均每天就有约3万人因为崴脚(踝关节扭伤)就诊,而在中国发生的人数约是它的10倍!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至少发生1~2次的崴脚。

央视网《生活提示》曾做过一档关于“崴脚后您如何养伤”的街头采访,其中九成民众认为应该静养。大家的这个认知正确吗?答案是“错!”对于崴脚,静养远远是不够的,而且多数人认为的“踝关节扭伤不需要上医院,养养就好了”,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崴脚看似小毛病,实则可能隐藏大麻烦。

PART 01

崴脚非“小事”

崴脚的普遍性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大多数人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如此轻松?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崴脚似乎太“平常”,以至于大家把它视为“小事”。然而,随着运动方式的多样化,崴脚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重视伤后的处理,避免因小失大。很多人可能会抱着“这点小伤,不用太在意”的心态,然而,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受伤后的处理不仅关乎身体的康复,更关乎未来的生活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必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健康意识,确保在遇到意外伤害时能做出正确的应对。

PART 02

崴脚了,可不能只是忍忍

崴脚即踝关节扭伤,是指足过度内翻或外翻引起踝部韧带、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根据受伤体位分内翻位和外翻位,主要表现为踝部的肿胀、疼痛、运动功能受限。而对于陈旧性的(3周以上)损伤,其不仅会导致脚踝局部的慢性疼痛,还会因为力线改变,而产生膝痛、腰痛等症状。

我们常常认为,痛只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但其实,痛感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崴脚这样的情况。许多人在受伤初期很容易忽视疼痛,认为只要休息几天就可以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人会发现原本的小伤愈发难以忍受,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尤其在现代社会,随着运动方式的多样化,很多人对踝关节的承受能力产生了过高的期望。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加大崴脚带来的困扰,最终演变成更为复杂的健康问题。因此,及早发现伤情的严重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PART 03

崴脚后,应适量活动

有一定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崴脚急性期,我们可以采用“PRICE”这一黄金法则进行紧急处理,即保护(Protect)、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但这种做法完全正确吗?

其实,“PRICE”法则的提出者盖布·米尔金(Gabe Mirkin)博士早在2014年就修改了自己的观点。新观点认为,冰敷只需要在受伤后6小时内使用2~3次,每次使用时间少于10分钟即可,之后就不再建议冰敷。同时,在脱离急性期后,就可以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活动,不建议完全休息,这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细胞的清除,且可防止肌肉长时间不运动产生萎缩。

所以新的观念已经修改成了“POLICE”,即保护(Protect)、适当负荷(Optimal Loading)、冰敷(Ice,刚受伤时做即可)、加压(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

在这方面,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给了我们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误导。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对待受伤的偏方和误解,导致许多人在处理崴脚时采取了不当的方法。即使是受到广泛认可的“PRICE”法则,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因此,我们在面对伤痛时,尤其是像崴脚这样常见却复杂的伤情,理应学会甄别信息的真伪,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最为重要的是,要记得向专业的医疗人员咨询,以获得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毕竟,面对健康问题时,科学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急性期除了“POLICE”法则,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医的正骨、西医的动态关节松动术等技术将错位的关节调整好,防止错位的骨头因关节内疤痕组织增生粘连而增加治疗难度,同时借助针灸、红外线、超短波、肌内效贴等减轻肿胀、疼痛,加快修复关节内及韧带的损伤。

我们常常忽视传统疗法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崴脚来说,中医与西医的结合能够形成一种更为全面的医疗方法。很多人对中医的正骨和针灸表示怀疑,认为这些古老的治疗方式与现代医疗相比显得落后。然而,许多研究证实,传统疗法在某些情况下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疼痛管理和功能恢复方面,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加快恢复过程。因此,在崴脚的康复过程中,合理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能会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我们需要建立起这样的健康观念——有时,最有效的医疗手段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那些技术,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

PART 04

重视崴脚后遗症

崴脚急性期之后,痛感也会慢慢地消失,这时,所谓的“后遗症”也会到来,此时小腿的肌肉力量会下降,甚至臀部肌肉力量也会下降,进而两侧腿部肌肉和臀部肌肉的围度出现差异。踝关节松弛,运动时或者日常活动中总觉得踝关节变得很不稳定,不敢剧烈运动,害怕再次扭伤。踝关节本体感觉减退,造成对踝关节控制变差,运动中总是摆不对踝关节位置,而且总是感觉不得劲儿。踝关节对位可能发生不良,距骨可能前移,造成踝关节背屈(勾脚)活动度不足,或者可能产生腓骨下移和前移,同样影响踝关节背屈和外翻,这种不良的对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膝关节、髋关节甚或骨盆和腰。这就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关节部位发生问题,可能影响全身的力线结构,导致再次发生运动损伤风险。

后遗症实际上是身体对伤害的一种长时间反应,这种情况在很多运动员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些运动员在一次小伤后,虽如愿回归赛场,却发现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大不如前。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去关注伤后康复,但若不引起重视,后续的问题只会加重。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通过手法与训练相结合,对踝关节进行牵引松动,同时松解小腿周围紧张的肌肉,然后进行下肢力量练习以及臀部肌群的训练,可有效缓解和治疗崴脚造成的“后遗症”。

锻炼方法可以选择多练习单足站立以及不稳定条件下的单足站立(如站在枕头上),来提高本体感觉,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之后进行功能训练,如下蹲、跳跃、落地,渐渐过渡到练习正常的运动模式,达到减少崴脚概率的目的。

只要我们日常给予崴脚这件“小事”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不忘综合策略,定能保护脚部健康,踏上活力四射的生活旅程!

来源:家庭用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