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菊||都说梦想会开花——浅评郭灵莉的词《西江月·海嘎小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5 09:57 2

摘要:六盘水市钟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郭灵莉这首《西江月·海嘎小学》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勾勒出一幅教育工作者在偏远地区默默耕耘的感人画面,描绘了海嘎小学孩子们的梦想与成长。海嘎小学坐落于六盘水市钟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海嘎村,海嘎村地处韭菜坪之怀抱。韭菜

还记那年那月,谁持一把吉他?都说梦想会开花。开遍春秋冬夏。

已在凉都海嘎,育出多少新芽?从来学海就无涯。看我以勤为马。

——《西江月·海嘎小学》

六盘水市钟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郭灵莉这首《西江月·海嘎小学》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勾勒出一幅教育工作者在偏远地区默默耕耘的感人画面,描绘了海嘎小学孩子们的梦想与成长。海嘎小学坐落于六盘水市钟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海嘎村,海嘎村地处韭菜坪之怀抱。韭菜坪乃贵州屋脊,该小学遂有“贵州最高学府”“云上海嘎”等美誉。

词中,“还记那年那月,谁持一把吉他?”开篇便给出一个镜头,筑梦者持一把吉他上路。至于向着何方而去,又是为何,都暂且按下不说,从而给读者制造出揪心的悬念。那把吉他将弹奏出怎样的旋律,会是希望的旋律吗?

“都说梦想会开花。”此处迅速点明主旨,毫不拖沓。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梦想美好未来的期许,也反映了教育者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以及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深沉感触和对孩子们未来的美好祝愿。“开遍春秋冬夏”将前一句的意境进一步补充,读来让人感觉充满希望,美好就在前方。暗示了梦想的持久和四季更迭的自然规律一样,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梦想和希望始终存在。

“已在凉都海嘎,育出多少新芽?”凉都,六盘水的别称。这是一句击向灵魂深处的叩问,也是一句触及心尖的惊叹。不仅让人思考教育的力量,也让人对海嘎小学的未来充满期待。同时,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力量,它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孩子们的心灵得以成长和绽放。“育出多少新芽”可以理解为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希望之花,象征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海嘎小学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教育角落,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孕育出无数希望的“新芽”,孕育了孩子们纯真而坚定的梦想,让孩子们的梦想显得更加珍贵和坚韧。作者通过这样的设问,巧妙地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对教育意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孩子们未来可能成就的无限憧憬。词中所蕴含的对教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正是此词最打动人心之处。

到了这里,不难看出,开篇中那把悬在读者心上的吉他,象征着音乐与教育的结合,以及梦想与希望的传递。作者用这样的意象,巧妙地将音乐与教育事业联系起来,让读者感受到音乐在启迪心智、丰富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它如同教育的号角,唤醒了沉睡的山乡。在海嘎小学,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每一次和弦的跳动都映射出他们心中梦想的光芒。

“从来学海就无涯”,强调了学习的无限可能和深远意义。它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学习的道路永远没有尽头,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不断进步。“看我以勤为马”,则形象地描绘了海嘎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以勤奋为马,驰骋在知识的海洋中,勇往直前,追求梦想。不仅赞美了海嘎小学教师们的辛勤付出,更是对所有在教育一线辛勤工作的教师们的颂歌。他们自己“以勤为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也鼓励了孩子们要像词中所言“以勤为马”,勤奋学习,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恰似词中所描绘的,学海无涯,正是这份无尽的追求和探索,让梦想得以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最终开花结果。

此词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力量,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尤为宝贵,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应怀揣梦想,勤奋努力,让梦想之花在自己的生命中绽放。海嘎小学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追求,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此词也启示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启迪。海嘎小学的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通过教育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和力量,这正是教育最本质的意义所在。郭灵莉通过她的词,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真正价值,那就是激发潜能,点燃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勇敢前行。

从郭灵莉此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这种理念强调教育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核心,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海嘎小学的教师们正是这种理念的践行者,他们不仅教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词中还可以发现一个观点,那就是在逆境中寻找成长的契机。这种观点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发现自我成长的力量,学会在困难中寻找机遇,从而实现自我超越。教育的力量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潜能和塑造品格。海嘎小学的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这种精神力量的培养,是教育最宝贵的成果之一。海嘎小学的孩子们面对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有精神上的挑战。

郭灵莉的《西江月·海嘎小学》不仅是一阕充满诗意的词,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教育宣言,一阕激励人心的励志之作。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教育的真谛和梦想的力量,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心中对教育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它以简单而深刻的语言,传递了对教育的尊重和对梦想的坚持,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在逆境中成长的智慧和勇气。教育是点亮孩子们心灵之光的灯塔,是激发他们潜能的源泉。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教育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的教育问题远比词中描绘的要复杂。要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和梦想的普遍实现,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海嘎小学的孩子们在逆境中展现出了坚韧和希望,也侧面反映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物质基础和社会支持。教育的力量巨大,却并非所有孩子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城乡差距,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都可能成为孩子们追梦路上的障碍。说来说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使命。海嘎小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扶持,还是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都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尽管郭灵莉此词鼓励孩子们以勤为马,勤奋学习,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勤奋并非成功的唯一因素。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等因素同样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梦想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都可能生根发芽,但要让这些种子开花结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更多的支持。《西江月·海嘎小学》传递了对教育的尊重和对梦想的坚持,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将这种尊重和坚持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何改善教育条件,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无疑,社会各界主动承担起责任,更能共同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比如,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资源分配,对于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就十分有利。家长和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也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此外,还应鼓励孩子们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让他们明白,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学习都是通往梦想的桥梁。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孩子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此词不仅仅是对海嘎小学老师和孩子们的赞美,更是对所有在逆境中奋斗的人们的鼓励。它告诉我们,梦想的种子一旦播下,就有可能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生根发芽,开出最灿烂的花朵。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用心灌溉,每一个梦想都能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开花结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梦想之花终将在每个孩子的心田里绽放。

郭灵莉是六盘水知名诗人,她的诗词总会让人感觉亲切,尤其是那一阕阕灵动优美的词作,每每读来,让人不禁为之眼前一亮。甚至有时候,心尖儿也会一颤一颤的。比如:“窗底无明月,杯中有浪花。”(《饮茶》)“无非经过,莫道人间相遇错。与我同肩,休管秋冬几变迁。”(《减字木兰花·雪花》)

在此,就让我们以郭灵莉的《西江月·海嘎小学》为灵感,携手努力,共同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勇敢前行,最终开花结果。

来源:一丝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