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这波“全球宣传战”,真是把面子工程做到了极致。说真的,过去几年国际舆论场上,我还没见过哪个国家能把一场区域性军事摩擦,硬生生推成“全球话题”——而且不止是喊两句口号、人造几个热搜,是真的一车一车人往外送,七支队伍全世界跑,誓要让每个国家都明白:印度这回赢了
印度这波“全球宣传战”,真是把面子工程做到了极致。说真的,过去几年国际舆论场上,我还没见过哪个国家能把一场区域性军事摩擦,硬生生推成“全球话题”——而且不止是喊两句口号、人造几个热搜,是真的一车一车人往外送,七支队伍全世界跑,誓要让每个国家都明白:印度这回赢了,赢大了,赢得全世界得点个赞。
这事怎么看?我觉得有点魔幻,也有点可悲,但更重要的是,这背后的盘算、焦虑和自信,都藏着南亚地缘的新逻辑。你要是只看“热闹”,那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隔空互喷;但要是扒拉开大喇叭背后的动机,这场宣传战甚至比炮火还凶险。
先说说这7支宣传队。印度这回不是玩票,更不是应付舆情。七支队伍,五十多位议员、前部长,跨党派阵容,直接奔着32个国家和欧盟总部去了。你以为他们只是简单地“讲讲故事”?不,印度人是带着150页的材料去的,里面全是“揭露”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的证据,各种细节、案例、照片、数据,恨不得让全世界相信,印度这次打得不仅漂亮,还正义无敌。宣传队还专门挑了日本、韩国、新加坡、沙特、欧盟、非洲这些区域的国家,明显就是想在印太和能源圈子里多拉几个“铁杆粉丝”。
有意思的是,印度舆论攻势刚一出,巴基斯坦这边立马“镜像”反击。也是组团,还是老牌外长比拉瓦尔坐镇,走遍世界讲“印度的双标和侵略本质”。巴方的剧本也很熟悉,先把印度对克什米尔的军事行动定性为“种族清洗”,再把印度修水坝、截水这种事摆到台面上,说印度“蓄意制造人道主义危机”。更绝的是,巴方故意在联合国和国际人权组织递材料,试图把水资源、恐怖主义、克什米尔这几个老问题炒成新的“国际热点”。
我看了一圈,国际社会其实也挺尴尬。日本外相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客气地谴责了恐怖主义,但死活没表态支持印度的“胜利说”。土耳其直接站队巴基斯坦,批评印度的“军事冒险行为”。欧美大国其实更精明,嘴上不沾边,实则就是看热闹。印度还真想靠这波宣传改变国际舆论?恕我直言——想多了。
但印度为啥要这么“拼”?莫迪政府其实很清楚,国内需要一场“胜利庆典”来凝聚民族主义情绪。电视直播、街头庆祝、社交媒体“胜利日”推送,再加上高规格的闭门简报会,所有动作都围着一个主题打转:印度不仅赢了,还赢得理直气壮。可问题是,真有那么稳吗?有议员开始嘲讽印度空军了,说“阵风战斗机像小鸟一样被击落”。你要是国际调查真查下去,印度这场“胜利”多半要打水漂。
巴基斯坦这边其实思路很清晰。国内重点是发展经济、搞工业化,但印度一搞舆论战,巴方就必须出手反击。要是让印度的“反恐领袖”叙事坐实了,巴基斯坦以后在国际场合还怎么讲话?比拉瓦尔的策略就是:先把印度打成“水资源武器化”的反面教材,再把克什米尔问题放大,争取让更多国家理解巴基斯坦的安全焦虑。说实话,这种打法虽然有点被动,但也很现实。
我得说一句,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波“宣讲团对攻”,其实远比军事对峙更危险。在核威慑的大背景下,真要开战谁都输不起,可舆论战场上,谁能把自己洗白、把对方搞臭,谁就能争取到更多国际支持。你可以说这是外交的“新常态”,也可以说是两国都在为联合国安理会可能的辩论提前布局。可有一说一,这种高强度的国际动员,短期内根本停不下来——克什米尔、水资源、恐怖主义,这些老矛盾根本没解决,宣传战只会越来越卷。
其实最可怜的,还是克什米尔的老百姓。印巴在全球互怼,最后受苦的还是那些在冲突线上挣扎求生的人。你说,宣传队跑遍全球、材料写到天亮,有谁真关心这些普通人的安危?现在全世界都在看印度和巴基斯坦怎么“抢话筒”,可谁能让两国坐下来,别再让老百姓为政治买单?
印度这波全球宣传战,表面是“外交大国崛起”的豪言壮语,骨子里还是老问题、老矛盾、新瓶装旧酒。要我说,真想让世界相信你赢了,靠宣传队、靠材料、靠口号都没用,最硬的底气还是你能不能真正解决矛盾、让南亚少点战火、多点对话。宣传队可以跑遍全球,但和平只会从谈判桌上走出来。
你要问我怎么看印度这波操作?我只能说,赢没赢,全世界心里都有数。真理和谎言,总会在时间面前现原形。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