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糖皮质激素的安全用药: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13:09 2

摘要: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在风湿免疫病及各大系统疾病中均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激素长期使用会有代谢紊乱、感染、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其中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致椎体、肋骨和髋骨等部位骨折。激素使用初期即可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在风湿免疫病及各大系统疾病中均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激素长期使用会有代谢紊乱、感染、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其中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致椎体、肋骨和髋骨等部位骨折。激素使用初期即可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且剂量越大骨量丢失越多。因此,《2020版中国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防治专家共识》建议,无论激素剂量如何,给药途径如何,所有需要长疗程(≥3个月)激素治疗的患者均需考虑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具体表现如下: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痛或周身骨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变矮、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改变腹腔解剖结构,导致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3.脆性骨折:不少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骨折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患者在低能量或非暴力情况下(如轻微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发生骨折即为脆性骨折。骨折常见部位为胸椎、腰椎、髋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发生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即会明显增加1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激素治疗过程中,需确认患者是否有脆性骨折史、脆性骨折家族史、跌倒史及原发病的控制情况,并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和骨折风险评估。经医生临床评估后,低度骨折风险的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中、高度骨折风险的患者还需接受双膦酸盐、特立帕肽、地舒单抗、雷洛昔芬(限绝经后)、降钙素(限3个月)等药物治疗。中国指南建议,为预防骨质疏松,所有使用激素疗程≥3个月者,应调整生活方式,每日补充元素钙(1000-1200mg)、维生素D(600-800IU)或活性维生素D1

调整生活方式

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体重维持在推荐范围内、戒烟、常规承重或对抗性训练、限制酒精摄入、适当接受阳光照射和防止跌倒。

1.均衡饮食、维持体重:研究显示,体重指数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独立保护因素(正常为18.5-23.9kg/m2),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体重,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2.戒烟:吸烟是预测骨质疏松的最重要的行为危险因素,主要通过影响雌激素、钙和维生素D的代谢导致骨量丢失与骨折。建议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戒烟。

3.限制酒精摄入:适量饮酒可增加骨密度,每周饮酒1-3杯的老年女性股骨和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不饮酒者,但过量饮酒(乙醇摄入量≥3单位/d)是骨质疏松重要的危险因素。

4.适当的负重运动:适量的负重运动可增加骨膜下骨沉积,提高皮质骨面积和强度,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建议每周运动3-5次。相关研究显示,8-12个月的持续运动才能增加少量的骨密度量,而如果运动负荷停止,增加的骨量可再度消失。另外,运动强度应中等,较为理想的运动强度表现为:老年人运动时不紧张,无面红耳赤,气不急喘,感觉轻松。如果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无脉搏加速,或者运动后2分钟即可恢复常态,则说明运动强度偏小;反之,如果运动后大汗淋漓、胸闷气短、运动后15分钟脉搏还不能恢复到常态,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需要适当减少运动强度

5.适当接受阳光照射:日照水平可间接影响体内骨代谢,阳光中所含的紫外线照射到人体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光化学作用转化为维生素D,有助于钙元素的吸收。

6.防止跌倒:长期接受激素治疗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平衡能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加,而反复跌倒是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故从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方面防止跌倒非常重要。

补充钙剂、维生素D

对于长期接受激素治疗者,需联合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推荐每日摄入钙元素1000-1200mg维生素D总量(包括食物来源)600-800IU,并维持25羟维生素D水平≥20μg/L。另外,与普通维生素D比,活性维生素D可能更适合老年人、肾功能不全及1‐羟化酶缺乏者,并具有免疫调节和增加肌力和平衡能力的抗跌倒作用,包括1,25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推荐剂量为0.25-0.5μg/d)和1‐羟基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推荐剂量为0.5-1.0μg/d)。

除了补充剂,患者还可通过饮食补充部分钙和维生素D。膳食钙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和水,奶中含钙量丰富吸收率也高,所以是钙的最好的来源。牛奶中钙含量一般约为100mg/100g,因此,每天喝1瓶(250g)奶即可获得约250mg的钙。大豆及其制品也是钙的很好来源,如豆腐含钙量为110-140mg/100g,但因吸收率较低(约15%),要从中吸收近100mg的钙,约需摄入350g的大豆。一些深绿色蔬菜类中钙含量也较丰富,含量在50-130mg/100g。但在选用蔬菜时,应注意其中草酸含量(表1)。

表1 常见蔬菜中钙和草酸含量/mg·100g

可采用适当措施去除妨碍钙吸收和利用的因素,如先焯后炒(使部分草酸溶于水),洗大米时加以浸泡以使植酸酶活跃;面粉经过发酵,可减少植酸含量。此外,还应采用合理烹调处理方法,避免食物中钙的损失3 。例如,在烹调富含钙的食物时加些醋,能促进食物中的不溶性钙变成钙离子状态;还可以进行合理的食材搭配,如维生素D、K、C等都能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因此,豆腐炖鱼、小白菜炖豆腐等都是良好的搭配;另外,烹调时少油少盐也有助于补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少于5g,每天油脂的摄入量为25-30g。

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D的方法包括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海鱼,以及维生素D强化食品。大多数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低,动物性食物中只有富含脂肪的海鱼(虹鳟鱼、大马哈鱼等)、动物肝脏、蛋黄和奶油中有相对含量较多的维生素D3。因此,许多国家均在常用的食物中进行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的强化,如牛奶和奶制品、豆奶、酸奶、早餐麦片等不少患者可能担心,激素停用后,其对骨骼的影响可逆吗?中国指南指出,激素停用6个月后骨密度可部分恢复,骨折风险下降;但若骨丢失量很大(超过10%)则不能完全恢复,椎体变形和腰背痛可持续存在1。除此之外,患者还需积极接受原发病治疗,以预防由原发病引起的骨质疏松。

参考文献:

1.2020版中国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21, 60(01):13-21.

2. 孙悦婉, 王冬梅, 王玮, 孙璟川. 老年人骨质疏松运动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9, 38(02):233-239.

3. 杨月欣, 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354.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