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情梗概朱杨两家作为邻居,曾相处得十分和睦,却因房屋扩建、油烟问题反目成仇,最近更是因小事从口角之争演变为肢体冲突,导致杨某右手被砸成轻伤……这对老邻居究竟能否放下十年恩怨?请看楚检君以“六尺巷”的故事唤醒邻里温情。
01
【朱某正在自家菜园给辣椒苗培土,邻居杨某轻咳一声,走上前来。】
杨某:老朱啊,我这月跑了三趟物业,还是得辛苦你挪挪你们家抽油烟机。
朱某(竹耙猛地插进土里):说过多少回,别打我们家的主意!
杨某(从兜里掏出一张图纸展开):你先别急嘛,你看看这管道走向,就借你家墙根三十公分,到时候我们自己出钱做防油烟涂层。
朱某:我告诉你,没那好事!你们家十年前还占我家半米地基呢,你忘了?
杨某:当年村委会丈量过的,边界线在槐树根第三道年轮那儿…
朱某:量?谁知道怎么量出来的?你们家砖墙压着我家下水道,下雨天返的全是臭水!
杨某:这…额,说起来,你们家园子里这茬黄瓜长得真好…
朱某(挥开他的手):少套近乎!当年你扩建厨房时,我妈蹲在你家墙根哭了半宿!
杨某:老朱,咱们都是当爷爷的人了,别老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你儿子结婚的时候,我还帮着抬过圆桌呢。
朱某:抬桌?你当时把我家喜字都贴歪了,害得我儿媳妇说风水不好!
杨某:老朱,咱不能跟小辈似的,得讲点道理。
朱某(突然踢翻脚边的空酒瓶,玻璃碴子飞溅到杨某脚边,随后揪住杨某的衣领):你说谁不讲道理?
杨某:你你你快松开!
朱某:松开?当年我妈求你爸挪墙的时候,你们松开过吗?
杨某:我好声好气跟你商量,你一直翻旧账,你就是这么胡搅蛮缠!难怪你儿子媳妇都不愿跟你住一块儿!
朱某:你再说一句试试看?
杨某:我就说怎么了?今天不把这事儿说清楚,咱没完!
朱某(拿起一旁的木凳向杨某砸过来):你找死!
【警车鸣笛声转场。】
02
【检察官讨论案件。】
楚检君:杨某和朱某本是邻居,十余年前因房屋扩建、厨房排烟等问题反目成仇。最近,杨某到朱某的菜园旁与其商量腾挪抽油烟机之事时,二人再次发生口角,从互相辱骂升级到互殴。混乱中,朱某用木凳将杨某的右手砸伤,经鉴定为轻伤。目前,公安机关主动邀请我们介入。
检察官助理拂晓:感觉这个案件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消除两家多年的心结。
楚检君:没错。这种因邻里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主要是因为双方积怨已久,如果不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恐怕今后更难相处。
检察官助理拂晓:从案卷资料上来看,这两家以前相处还是挺和睦的,应该有达成刑事和解的基础。
楚检君:嗯。适时介入、上门调解,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的绝佳时机。先和公安机关沟通后,请他们一起到当事人家中开展调解工作。
检察官助理拂晓:好!
【检察官和公安干警驱车到当事人家中共同开展调解工作。】
公安干警(翻开案卷,语气平和):咱们先把事情经过捋清楚。杨师傅,您当时找朱师傅商量的是抽油烟机移位的事儿?
杨某:是啊!我都画好图纸了,他上来就翻旧账,说我家占他家地基!
朱某:图纸?你当年扩建厨房的时候,咋不拿图纸说话?我妈跪在你家门槛上求你爸…
杨某:你们看看!他一提事儿就翻旧账,根本没法好好说话!
楚检君:朱师傅先喝口水。杨师傅,您提到的防油烟涂层,具体怎么操作?
杨某:就沿着这面墙走管道,离他家窗户还有两米距离呢!
朱某:两米?你家炒菜的油烟能飘三里地!去年我孙子咳嗽三个月,大夫就说是吸入性污染!
杨某(拍着桌子站起来):你孙子咳嗽关我家油烟什么事?你家油烟机三年没洗过,好意思说别人!
朱某(猛地站起身撞翻椅子):你敢说你家没责任?我这就去把你家管道砸了!
公安干警:哎哎哎!都有话好好说!老朱,你快放下!
楚检君:听过“六尺巷”的故事吗?在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老家府宅与吴家相邻,吴家建房想占两家间的通道。张英家人写信请他出面干涉,他却回信写下“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就主动让出三尺墙基,吴家深受感动,也跟着让出三尺,最后成了“六尺巷”,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成为了邻里谦让的美谈。你们是邻居,按理说“远亲不如近邻”,更应和睦相处。
杨某:当年我爸和你妈确实为墙基吵过架,但他也说,不全怪你们家。
朱某:那喜字的事情…其实我儿媳妇后来也说没啥。
楚检君:其实你们原本就关系不错,是因为门口那块地方产生了纠纷,可以试着各退一步,一个拆除扩建的建筑,一个同意和解,互谅互让、和平相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03
【经过检察官与公安干警上门释法说理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检察官助理拂晓:楚检察官,今天有一件特别好的事!在行政部门和社区的见证下,困扰杨、朱两家十余年的“堵心墙”终于拆除了。
楚检君:拆了好啊,两家的心结也该跟着解开了。
检察官助理拂晓:那朱某涉嫌故意伤害罪的案子应该怎么处理?
楚检君:朱某犯罪情节轻微,鉴于其具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认罚并取得被害人谅解,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我们依法对朱某作不起诉处理。邻里纠纷看似鸡毛蒜皮,但如果任由矛盾激化,轻则伤了情分,重则触碰法律红线。通过刑事和解化解积怨,既彰显了法律的温度,也能告诉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要遇事讲法、处事循法、解决问题靠法。在邻里关系中,互谅互让的“六尺巷”精神,永远比拳头更有力量。
2142期
湖北检察融媒体中心
荆州市人民检察院
石首市人民检察院
联合出品
来源:荆州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