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23日,以“科技赋能美妆 绿色创引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化妆品科学技术大会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大会期间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精彩不断,化妆品配方师行业职业技能演练于21日率先举行,为配方师们搭建起交流竞技平台,助力美妆行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2
5月21日—23日,以“科技赋能美妆 绿色创引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化妆品科学技术大会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大会期间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精彩不断,化妆品配方师行业职业技能演练于21日率先举行,为配方师们搭建起交流竞技平台,助力美妆行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22日,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科技进展评价活动启动,打破科技创新“孤岛”,鼓励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位院士领衔的“创新领航 智美未来”论坛、化妆品前沿科学技术交流、特色植物资源创新研发、培育健康资源新质生产力、抗糖化抗氧化机理的认知与实践创新等分论坛和平行会议不断碰撞思想火花,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思路。23日,第二场化妆品行业前沿科学技术交流、动物替代与皮肤器官芯片功效评价技术、2025中国化妆品科技大会优秀论文交流等会议相继成功举办,赓续精彩。
让科学与美学深度融合
23日举办的第二场“化妆品行业前沿科学技术交流”会议由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靖主持,来自国内外化妆品及其原料生产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从原料研发、皮肤毛发护理、作用机理研究等多个方面给与会代表带来了精彩的分享。
谷雨集团首席科学家、研发负责人,谷雨青囊研发中心创始人李安章以《极光甘草 高透皮、靶向黑色素细胞的高纯光甘草定纳米包裹体》为题,介绍了谷雨的光甘草定应用技术新案例,也为解决光甘草定在美白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南京盛德创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莎莎女士以《合成生物学助力化妆品原料的创新发展》为题,介绍了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进展,阐述了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妆品原料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虾青素、萜类化合物等案例,为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头皮是人体中拥有独特生理特点的重要皮肤,很多人经常被头皮问题困扰。为此,联合利华清扬创新和配方高级经理皮瑛瑛在《头皮健康学专研和技术分享》中,针对头屑、头油、脱发等常见问题分析其成因、影响因素,介绍了清扬专研的二硫化硒PRO去屑技术及OCT MAX去屑技术、吡罗克酮抗屑调理头皮精华、PURISCALP控油技术、Dynoxidil防脱发技术等在修复头皮问题,保护头皮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成效。
东方美谷企业集团美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施雁勤从植物细胞外囊泡的发现、形成机制、特性和优势、对皮肤的功效等方面介绍了《植物细胞外囊泡在美容护肤领域的应用》,并以马齿苋、人参为例,对体外细胞摄取测试、体外抗炎功效测试、转录组学测序、在体功效测试、在体安全性评价进行了详细解读。
逸仙集团研发副总监、原料及技术开发负责人,完美日记(Perfect Diary),达尔肤(DR.WU)品牌技术官鲁旺旺以《新一代妆养科技及其应用》为题,阐述了妆养一体的概念,分享了完美日记在妆养一体的最新进展,为新一代妆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亚什兰亚太区临床和消费者科学负责人江月明带来《超分子技术焕启皮肤抗衰新“肽”度》的演讲,介绍了亚什兰基于分子建模技术,首次利用专利的2HP技术开发的超分子结构再生胶原肽在瞬时减轻“表情纹”、改善“静态纹”、减淡眼周皱纹等方面的不俗表现。
宝洁公司大中华区护肤研发总监毛婧倬在《肌肤抗糖的系统化评估》中,针对中国女性暗沉、暗黄肌肤,蛋白糖化明显的问题,分析皮肤蛋白糖化的成因,针对抗糖评估进行详解并分享了OLAY的抗糖化系统评估总结以及创新思考。
浙江养生堂天然药物研究所研发项目经理洪涛以《桦褐孔菌发酵桦树汁对皮肤光老化的影响及机制》为题,从皮肤衰老及其光老化的机理出发,介绍了养生堂桦褐孔菌发酵物解决皮肤光老化问题的研究思路。
北大汇丰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实践导师、未来实验室发起人&首席未来学家,北京大学校友创业联合会副会长,海创汇合伙人和首席生态官,前微软加速器(北京)CEO檀林以《未来更美丽从-L’Oréal BeautyTech Accelerator 看中国美妆行业创新的命题孵化》为题,介绍了AI技术对美妆行业提出的“范式革命”,通过详细的案例分享,提出了企业/品牌的AI融合战略。
美白是众多爱美人士孜孜以求的目标,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创新研发部总监林梦雅基于肌肤未来研发团队在黑色素沉着领域长达20多年的研究经验带领听众《走近精准美白》,分享了肌肤未来与全球顶尖原料供应商共同在国内领衔研究推广377成分,从377到377脱色弹的技术创新、从377脱色弹到二代377的技术创新、从美白到国人理想肤色评价体系,致力成为科学美白专研者的故事。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行业前沿科技的集中展示,更标志着中国化妆品行业正迈向科技驱动、创新引领的新纪元,每一项创新进展都彰显着科学与美学的深度融合。
化妆品行业未来之路向美更向善
动物实验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动物实验曾是必经的临床前验证过程,而其背后却面临着伦理的拷问和公众对动物权益的担忧。因此,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案成为了科研领域的新趋势,器官芯片技术的发展为寻找替代动物实验的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中国化妆品科学技术大会期间召开的“动物替代与皮肤器官芯片功效评价技术”会议,其非凡意义可见一斑。此次会议由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主办,一苇评测协办,众多来自高校院所、企业的技术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化妆品行业应用动物替代技术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苇评测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明远带来《向善而研:动物替代技术赋能美妆CRO价值链》的演讲,介绍了动物替代技术对我国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激起行业的深度共鸣,他以美妆CRO价值链为轴,为绿色研发注入哲学思考。
美国体外科学研究院教育和外联项目的高级科学家张全顺博士带来了《化妆品安全和功效评估的先进体外技术》的分享,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国际上先进的体外技术在化妆品安全和功效评估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为参会者带来了国际化的前沿视角和宝贵经验。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生物医药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刘杰以《皮肤类器官芯片:驱动化妆品研发的伦理革命与科学未来》为题,通过丰富的实际案例,展示了皮肤类器官芯片在动物替代方面的卓越成效,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研究与功效评价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尚靖聚焦《天然植物原料功效评价中的技术问题思考》,深入探讨了天然植物原料功效评价技术的最新进展,为化妆品原料的创新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胡江苗教授解析了《动物替代技术在抗衰功能聚糖功效研究中的深化应用》,进一步阐述了动物替代技术在抗皮肤衰老领域的深入应用及研究成果。
花王(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研发专家薛燕女士分享了《真实世界下防晒涂抹制剂技术的紫外线防护机制研究与探索》,对防晒产品的技术研究进行了深入解读,通过具体的案例功效实测,为防晒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会上还举行了《化妆品行业动物替代与皮肤器官芯片白皮书》的启动仪式,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顾问董树芬女士出席并发表了致辞。她指出,在全球化妆品行业正经历重大变革的当下,“技术向善”和“绿色研发”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追求。白皮书的启动有助于行业迅速建立起一个“政策-技术-市场”三位一体的协同生态系统。
在圆桌论坛环节,主持人李明远先生与中山大学教授、博导,生物医药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刘杰教授,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导黄庆教授,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法规科学总监朱介兵先生,华熙生物体外功效评估工作室负责人吴越先生四位嘉宾,就动物替代技术与皮肤器官芯片功效评价技术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经验,对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全面剖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新方案取代传统的动物实验,实现商业、科研与伦理的多重进步。在这条向美更向善的道路上,中国化妆品行业正笃步前行,以开放姿态书写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优秀论文交流
为美妆行业注入鲜活动能
大会期间,“2025中国化妆品科技大会优秀论文交流”会议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特邀副理事长、江南大学教授杨成主持及进行点评,原拜尔斯道夫创新中心东北亚区首席创新官梅维平先生,谷雨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研发负责人李安章先生担任点评专家,论坛上来自高校、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分享交流了2025中国化妆品科技大会优秀论文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交流分享环节,上海珈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基础研究部经理黄芳从DP分离与培养、DP永生化改造与验证、hi-DP的应用三个方面带来了《中国人永生化毛乳头细胞-hiDP的构建》的解读,介绍了中国人永生化毛乳头细胞(hiDP)的构建方法及其在防脱发、皮肤再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雄激素/Wnt信号通路、FGF7信号通路和压力诱导信号通路的机制探索。
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朱安明针对敏感肌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皮肤问题分享了贝泰妮近期的研究成果《茵陈蒿提取物抑制cGAS/ STING通路对抗UVB诱导的细胞凋亡和炎症》,介绍了茵陈蒿提取物通过抑制cGAS/STING通路,有效对抗UVB诱导的细胞凋亡、炎症及线粒体损伤,为敏感性皮肤的光保护提供了天然植物解决方案。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研究员赵炳天分享了其论文《蛋白质组学揭示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增强角质形成细胞迁移的机制》,介绍了低分子量透明质酸(LMW-HA)通过调控HIF-1α/VEGF信号轴和FGFR2/STAT3通路,显著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和皮肤修护的分子机制,为化妆品和创伤修复领域提供了科学依据。
云南白药集团中央研究院采之汲部门研发总监权强华从表皮的结构及作用、表皮稳态的定义、表皮稳态的重要性等方面入手,带来《基于皮肤类器官模型探究刷酸对表皮稳态的影响》,围绕建立刷酸后表皮稳态失衡的3D皮肤模型,揭示了刷酸抑制表皮增殖的机制,并验证了高原植物提取物(如球药隔重楼)对修护皮肤屏障和舒缓的有效性。
联合利华中国研究与发展中心基础研发高级研究员肖雪女士分享了其论文《卷柏抗衰老功效的系统评价及其潜在分子网络表征研究》,介绍了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提取物通过抑制紫外线诱导的炎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释放,同时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和真皮-表皮连接(DEJ)结构完整性,从而发挥皮肤修护作用。
在“2025中国化妆品科技大会优秀论文交流”中,各位专家、学者对化妆品行业最新科研成果和未来创新趋势的分享,展示了行业的在科技创新中迸发的蓬勃活力,为我国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鲜活动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化妆品行业正面临产业升级带来的创新机遇和时代挑战。共探学术前沿、共话行业发展、共谋前行之路,2025中国化妆品科学技术大会的成功举办无疑为致力中国美妆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识之士搭建起一座良好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科技创新需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充分调动各方创新积极性,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将充分发挥资源汇聚、思想碰撞、互通共赢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香妆融媒体的现场报道,仅供行业参考。本文如有疏漏之处,请以会议现场实际情况为准。本文由中国香妆融媒体授权转载)
/// END ///
来源: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