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藏家“王半街”,白手起家到藏品过亿 | 05月26日15:00、20:00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5 15:33 4

摘要:在扬州玉器界,谈及收藏之道,“王半街”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庆喜,扬州玉器收藏界的名家,投身藏玉领域三十余载,从一穷二白起步,构建起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玉雕收藏帝国,藏品价值过亿,故而被业内尊称为“王半街”。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财富的积累史,更是一曲关

在扬州玉器界,谈及收藏之道,“王半街”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庆喜,扬州玉器收藏界的名家,投身藏玉领域三十余载,从一穷二白起步,构建起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玉雕收藏帝国,藏品价值过亿,故而被业内尊称为“王半街”。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财富的积累史,更是一曲关于热爱与智慧的修行之歌。

从零到亿:

“半藏半商”间的收藏智慧

上世纪90年代末,王庆喜还只是一名为玉雕师定制包装盒的小商贩。然而,频繁出入大师工作室的经历,意外为他打开了玉雕世界的神秘大门。他曾在扬州某位玉雕大师家中,连续三个月专注观察同一件作品的打磨过程,只为探寻“什么是油润感”。这种近乎偏执的钻研精神,让他在和田玉行情爆发的黄金十年里,精准捕捉到时代赋予的机遇。

但真正令人钦佩的,是他“半藏半商”的生存智慧。当多数藏家执着于“只藏不卖”的理念时,王庆喜已构建起“材料—加工—销售—收藏”的完整闭环。他凭借定制包装盒积累人脉,利用边角料加工试水市场,再用销售利润反哺收藏事业。

这种“以藏养藏”的模式,助力他在2005年前后完成原始积累,更让他在扬州玉雕圈赢得“王大拿”的江湖地位。毕竟,能同时掌控原料、工艺与市场的藏家,在扬州城屈指可数,故有“半条街”之称。

王庆喜的收藏哲学,始终围绕“价值最大化”展开。他常说:“一块料子,若连它能做什么都不清楚,又何谈收藏?”这种实用主义思维,使他在2006年后迅速崛起。此时的他,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加工,而是深度参与设计。一块看似普通的青花籽料,他能依据黑白分布设计出如水墨画般的意境;一块带僵的碧玉,他能巧妙利用僵色,化腐朽为神奇。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时间管理术”。自2010年起,他每年都会将30%的利润转化为藏品,且只选择“让自己心跳加速”的作品。这种“为悦己而藏”的理念,让他在市场波动中始终保持从容淡定。旁人嫌弃的冷门题材,他却执意收入囊中。在他看来,残缺之美才是人生的常态,收藏本就是一场与自己的深度对话。

以心驭玉:

从“半商”到“半藏”的华丽蜕变

探访王庆喜的藏馆时,满墙的藏品令我感到震撼不已。他的藏品丰富多样,既有名家精心雕琢的精品,也有看似普通却独具韵味的作品。面对一块带裂纹的玉牌,他说:“真正的藏家,看的是气韵而非皮相。这块料子的油性、雕工、神态,都是当代少见的,一道石纹反而成了它的‘身份证’。”

这种“重神韵轻皮相”的收藏观,贯穿于他的整个收藏体系。他收藏的明清老玉,多选择包浆醇厚但品相不完美的器物;当代作品则偏爱工艺突破常规之作。在他眼中,收藏的本质是“与物对话”,而非“与价博弈”。这种纯粹的热爱,让他在藏品价值过亿后,依然保持着初学者的谦卑。

王庆喜的收藏哲学,可用“越看越舒服”五字精准概括。他从不迷信标签,更不追逐市场热点,只相信直觉与时间的沉淀。“好玉如老友,初见或许平淡,久处方知深情。”这种“以藏养藏、以心驭玉”的理念,让他既能从容应对商海的波谲云诡,亦能在艺术世界里自由驰骋。

05月26日下午15:00及晚上20:00,“王半街”王庆喜将携新作做客藏玉直播间。这不仅是一次聆听大师玉言的绝佳机会,更是一场见证“藏家精神”的现场教学。他将分享如何从包装盒小贩逆袭为亿元藏家,如何用三十年修炼出“一眼辨真伪”的敏锐眼力,以及在市场狂热时保持清醒的秘诀。

无论你是初入玉门的爱好者,还是寻求突破的资深藏家,这场对话都将为你打开全新的视野。毕竟,在王庆喜的故事里,藏玉从来不是一场金钱的游戏,而是一场关于热爱、智慧与坚持的生命修行。5月26日,让我们相约藏玉直播间,不见不散!

部分拍品一览

来源:藏玉APP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