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地铁里的未寄出的信】粮票、铜像与1973年的感人留言:一位老工程师的45年守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5 17:13 2

摘要:2017年春,我在革新站维修通道捡到一本泛黄的工作手册。翻开扉页,一行褪色钢笔字刺痛双眼:"昌浩,若我未归,请带这封信去平壤火车站。"落款日期是1973年9月5日——平壤地铁通车前夜。

2017年春,我在革新站维修通道捡到一本泛黄的工作手册。翻开扉页,一行褪色钢笔字刺痛双眼:"昌浩,若我未归,请带这封信去平壤火车站。"落款日期是1973年9月5日——平壤地铁通车前夜。

1973·血色贯通夜

"那天隧道渗水像在流泪。"83岁的李仁宇掀开左腿裤管,露出30厘米长的疤痕。1973年9月5日,他作为爆破组组长在革新线作业时遭遇塌方。战友金在勋把他推出险境,自己却被埋进岩层。"他口袋里还揣着女儿满月照,说通车后要抱着孩子坐首班车。"

那夜共有11人遇难,遗体永远封存在花岗岩中。次日通车典礼上,金日成亲自将11枚"共和国英雄"勋章交给家属,却无人敢提——所有报道只写"在领袖关怀下零伤亡竣工"。

1994·粮票背面的遗书

饥荒最严重的1994年冬,地铁成了临时避难所。52岁的朴顺姬带着三个孩子蜷缩在凯旋站,用丈夫的烈士抚恤券换到半袋玉米面。粮票背面有行小字:"顺姬,照顾好我们的星星"——这是丈夫1973年临死前用铅笔写的,直到二十年后她才在阳光下看清。

"他说的'星星'是小女儿艺瑟啊。"如今艺瑟成了地铁播音员,每天用磁带播放1973年版《平壤地铁进行曲》,"每次听到'车轮滚滚向太阳',都像听见爸爸在隧道里喊号子。"

2008·铜像瞳孔里的秘密

2008年大雪夜,电工崔尚禹在检修荣光站金日成铜像射灯时,发现右眼瞳孔里有微小刻痕。他用放大镜辨认出"PSJ-0915"——正是1973年牺牲的战友朴成俊名字缩写和忌日。

"当年我们被迫连夜浇筑铜像,成俊偷偷刻的。"崔尚禹颤抖着说,"现在每次擦铜像,我都用袖子遮住那只眼睛,怕领导发现。"这个秘密至今仍在17座车站的铜像间流传。

末班车上的陌生人

2015年平安夜,末班车司机李哲民在空车厢发现一个旧军用水壶。壶底刻着"给在勋,1973.9.5"。他按地址找到金在勋家,开门的却是他92岁的遗孀。

"这是他进隧道前装大麦茶的壶啊!"老人把脸埋进壶口抽泣,"他说通车后就回家泡新茶..."如今这个水壶摆在革新站员工休息室,乘务员换班时都会摸一摸壶身,仿佛能触到1973年的体温。

迟到45年的重逢

2018年9月6日,地铁45周年纪念日。清晨5点,李仁宇带着11朵木兰花走进荣光站隧道。他跪在当年塌方处,从怀里掏出11封手写信,逐封塞进岩缝:

"在勋啊,你女儿当了播音员,声音和你一样洪亮..."
"成俊,铜像上的字还在,我每周都去擦..."
"英浩,你老婆去年走了,临终前还攥着你的安全帽..."

花岗岩突然传来细微震动,恰似1973年贯通时的爆破声。老工程师把耳朵贴紧岩壁,泪水砸在生锈的钢轨上:"原来你们一直在这里听着列车经过。"

终章:永不消失的9月5日

2019年我重访平壤时,荣光站多了块无名纪念碑。地铁员工说每天末班车后,会有老人来更换碑前的野花。

在飞离平壤的航班上,我翻开那本1973年的工作手册。最后一页有行新添的笔记:"今日地铁运客80万人次,累计里程可绕地球214圈。你们看见了吗?——李仁宇,2019.9.5"

窗外云海翻涌,恍惚间似有11道身影站在云端,俯视着地下100米川流不息的列车。

来源:百姓识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