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急诊科依然灯火通明,医护人员忙碌得像陀螺。刚送走一位心梗患者,急诊医生林医生揉着酸痛的脖子,准备喘口气。突然,诊室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瘦弱的身影走了进来。
凌晨三点,急诊科依然灯火通明,医护人员忙碌得像陀螺。刚送走一位心梗患者,急诊医生林医生揉着酸痛的脖子,准备喘口气。突然,诊室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瘦弱的身影走了进来。
“医生,我实在撑不下去了……”67岁的退休护士陈阿姨声音微弱,脸色苍白,额头渗着细汗。她扶着门框坐下,双手捂着上腹部,呼吸急促,眼神里满是焦虑。
林医生赶紧起身,语气温柔:“陈阿姨,别急,慢慢说,哪儿不舒服?”
“我这肚子疼了一星期,吃不下饭,还老吐,吐得我整个人都没劲了。”陈阿姨皱着眉头,声音里带着点无奈,“我以前是咱们医院的护士,觉得自己还能扛,没想麻烦你们,可实在受不了了才来。”
林医生一听,拍拍她的手,安慰道:“没啥麻烦的,身体不舒服就得来看。您先躺下,我给您查查。”陈阿姨勉强点点头,躺在检查床上,瘦弱的身体微微发抖。
林医生轻按她的腹部,发现剑突下有明显压痛,但无反跳痛。她眉头一皱,心里盘算:腹痛一周,伴呕吐、食欲下降,这可不是小毛病。她问:“除了腹痛,还有其他症状吗?发烧?胸闷?”
陈阿姨喘着气说:“没发烧,就是喘得厉害,感觉气不够用,呼吸有点深。”她顿了顿,苦笑:“我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好多年了,平时控制得还行,没想到这次这么严重。”
林医生在病历上写下初步诊断:腹痛、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她心里却犯了嘀咕:腹痛原因太多,可能是胃肠道疾病、胰腺炎,甚至心血管问题。她果断开出腹部CT和血常规检查单,叮嘱道:“陈阿姨,先做检查,查清楚原因咱们才能对症下药。”
陈阿姨拿着检查单,慢吞吞地去了CT室。半小时后,CT结果传回,林医生点开影像,眼睛瞪大了:右肺下叶有个明显的空洞性病变,周围炎症明显,提示肺脓肿!她赶紧拨通CT室电话:“老王,这片子真是肺脓肿?”
CT室王医生语气肯定:“没跑,空洞、液气平面,典型的肺脓肿表现。你这患者腹痛,不会是脓液刺激膈肌引起的吧?”
林医生愣住了。腹痛来诊,怎么查出肺脓肿?她翻出陈阿姨的病历,仔细回忆:腹痛、呕吐、呼吸急促……难道是肺脓肿引起的膈肌刺激?她果断把病历上的第一诊断改成肺脓肿,后面依次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
很快,血常规结果也出来了: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符合感染特征。林医生心想:这下诊断明确了,肺脓肿无疑。她立刻安排陈阿姨留院观察,并请了呼吸科主任张教授和急诊科主任李教授会诊。
两位主任赶到病房,仔细询问病史,查看CT和血检结果。张教授推了推眼镜:“影像和化验都指向肺脓肿,而且患者有糖尿病,免疫力低,肺部感染不奇怪。建议今晚先用抗生素抗感染,明天一早做支气管镜,明确病灶情况,之后转呼吸科治疗。”
林医生却插了一句:“张主任,肺脓肿能不能穿刺引流?”张教授笑着摇头:“穿刺风险太大,容易引起脓胸,处理起来更麻烦。还是先保守治疗吧。”
会诊后,林医生按照主任的意见,给陈阿姨开了广谱抗生素,并安排她住进留观病房。陈阿姨躺在病床上,虚弱地说:“林医生,我当了半辈子护士,咋就没看出自己这么严重呢?”
林医生握住她的手,安慰道:“您别自责,病这东西狡猾得很。咱们查清楚了,治起来就有底了。”
夜深了,急诊科渐渐安静。林医生回到办公室,翻开陈阿姨的病历,却越看越不对劲。她喃喃自语:“肺脓肿是明确了,可腹痛和呕吐怎么解释?膈肌刺激能引起腹痛,但持续一周,还伴严重呕吐,不太对啊……”
她再次打开CT影像,仔细查看肺部病灶。肺脓肿清晰可见,但没有脓胸或胸膜炎,按说不该引起这么严重的腹部症状。她又跑到病房,问陈阿姨:“您最近吃什么了?腹痛具体是哪儿?”
陈阿姨有气无力地说:“啥也吃不下,就喝点水,还吐得厉害。肚子就这儿疼。”她指了指上腹部。
林医生皱眉,心想:肺脓肿一般不会导致这么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她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但夜已深,支气管镜室医生已下班,只能等明天检查。她给陈阿姨加了止吐药,叮嘱护士密切观察,自己则回到值班室休息,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第二天清晨,林医生还没睡醒,护士小刘慌张地冲进值班室:“林医生,陈阿姨叫不醒了!”林医生一个激灵,冲到病房,只见陈阿姨脸色青灰,呼吸浅慢,已陷入深度昏迷!
“快!抽血气分析,转监护室!”林医生果断指挥。医护人员迅速行动,给陈阿姨插上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同时启动血液滤过治疗。抢救室里,仪器滴滴作响,林医生额头渗汗,双手不停调整设备。陈阿姨的女儿小梅赶到医院,泪流满面:“妈,您可不能有事啊!”
经过5小时的紧张抢救,陈阿姨终于苏醒,呼吸平稳,意识逐渐恢复。林医生松了一口气,但疑问更深了:肺脓肿怎么会突然恶化到昏迷?
抢救后,科室组织紧急讨论会。张教授和李教授重新翻看了病历和检查结果,突然发现关键线索:腹部CT显示胃潴留,胃部积液位置与陈阿姨的腹痛点一致。更重要的是,血气分析显示二氧化碳分压仅12mmHg,pH值低至危急值,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张教授一拍桌子,“我们都把注意力放在肺脓肿上了,忽略了糖尿病的代谢问题!”他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胃排空障碍,引发腹痛和呕吐,而酸中毒加重了呼吸急促,误导医生以为是肺脓肿的症状。
林医生听后一阵后怕:“幸亏抢救及时,不然再按肺脓肿治下去,酸中毒不纠正,患者可能再次昏迷,甚至没命了!”
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医疗团队迅速调整治疗方案:胰岛素滴注纠正高血糖,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继续抗生素治疗肺脓肿。陈阿姨的病情逐渐稳定,腹痛消失,呕吐停止,呼吸也平稳了。
几天后,陈阿姨转到普通病房。小梅握着林医生的手,泪眼汪汪:“谢谢你们救了我妈!她当护士一辈子,觉得自己啥都懂,没想到差点出大事。”
陈阿姨也感慨:“我干了30年护理,觉得自己有点小病能应付,谁知道差点把自己害了。”她看向林医生,笑着说:“小林,你这年轻医生真有两下子!”
林医生摆摆手:“您别夸我,是团队的功劳。以后可别硬扛了,有问题赶紧来医院!”
陈阿姨的案例让人唏嘘,也揭示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隐蔽性和危险性。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它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紊乱,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杂志》(Diabetes Care),酮症酸中毒多由胰岛素不足或应激状态(如感染、创伤)引发,导致体内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血液呈酸性。
症状包括:
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7.8mmol/L。酮症:多饮、多尿、食欲下降。酸中毒:乏力、气短、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肺脓肿又是怎么回事?它是由肺部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病变,常伴咳嗽、发热、脓痰。陈阿姨的糖尿病降低了免疫力,诱发肺脓肿,而酮症酸中毒加重了病情,形成了“双重危机”。
为什么腹痛被误认为是肺脓肿的症状?张教授解释,酮症酸中毒可引起胃潴留,导致上腹痛和呕吐,而肺脓肿可能刺激膈肌,引起牵涉性腹痛。两者症状叠加,极易误导诊断。
陈阿姨的经历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以下是几点建议:
单一症状可能掩盖复杂疾病。专家建议: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呕吐,需做血气分析、CT、血糖等检查,排除多系统问题。
陈阿姨出院时,特意给林医生送了一篮水果,笑着说:“小林,我这老护士算是服了你!以后再也不自己当医生了!”林医生笑着摆手:“您健康就好,咱们医患一条心,病魔跑得快!”
这次经历让林医生感慨万千。她想起那晚的疑惑和抢救时的紧张,庆幸团队及时发现真相。她在病历本上写下心得:“医生的直觉有时比检查更重要,但信任和配合是救命的关键。”
陈阿姨的故事告诉我们:糖尿病不是小病,腹痛更不是小事。及时就医、全面检查,才能让隐形杀手无处遁形。愿每个人都能重视身体的“求救信号”,让健康常伴左右。
参考资料:
《Diabetes Care》,2023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The Lancet》,2022年,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防治指南。来源:程医生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