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5日,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JM》上重磅刊发了一项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团队领衔的3期临床试验。
2025年5月25日,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JM》上重磅刊发了一项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团队领衔的3期临床试验。
这项被称为“GLORY-1”的研究,专门观察了一种名为“玛仕度肽(Mazdutide)”的药物在中国超重/肥胖人群当中的减重效果。
而“玛仕度肽”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新型【减重针】,也是全球首款“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与“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的双靶点激动剂。
这不仅证明了我国医药企业的原创实力,更意味着中国在代谢减重治疗领域,已经站到了“世界前列”的位置!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让众多肥胖/超重人群了解到【减重针】这一概念的,是一款名为“司美格鲁肽”的药物。
这款由丹麦医药企业研发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单靶点激动剂,从欧美到亚洲,让无数被肥胖/超重所困扰的人们通过它实现了体重下降。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司美格鲁肽的“成就”,那就是“减肥神话”---它只需要“每周皮下注射1次”,就可以让很多人的体重下降十几斤甚至几十斤。
而如今,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玛仕度肽,则是用更短的时间就交出了一份毫不逊色于司美格鲁肽的成绩单!
在司美格鲁肽众多的3期临床试验当中,STEP-7研究是专门针对我们中国肥胖/超重人群所开展的一项减重研究,与玛仕度肽的GLORY-1研究定位完全一致。
在STEP-7当中,研究者发现:经过司美格鲁肽2.4mg连续44周的治疗以后,我国肥胖/超重人群的平均体重下降了12.1%。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玛仕度肽的GLORY-1研究则是证明了:玛仕度肽6mg只需连续治疗32周以后,就可以让我国肥胖/超重人群的平均体重下降12.55%;而到连续治疗的第48周时,这一平均体重降幅更是达到了14.01%!
也就是说,在整体试验条件类似的前提下,玛仕度肽只需要花更短的时间就可以让我国的肥胖/超重人群达到一定的体重降幅。并且,其最终所带来的体重降幅,有超过司美格鲁肽的趋势。
虽然,从严谨的科学角度来说,我们并不能拿两项不同临床试验所得到的数据去做直接对比。
但是,从大致的形势上看,我们至少应该承认:玛仕度肽交出了一份“足以媲美”司美格鲁肽的答卷。
最后,在安全性方面,玛仕度肽同样展现出了不亚于司美格鲁肽的表现。
在STEP-7研究当中,超过90%的中国肥胖/超重人群能够长期维持司美格鲁肽2.4mg的治疗剂量,因为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的比例不足5.9%。
而在GLORY-1研究当中,同样有超过九成的中国肥胖/超重人群都可以长期维持玛仕度肽的治疗。并且,因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的比例,玛仕度肽4mg组仅为1.5%,玛仕度肽6mg组甚至只有0.5%。
必须承认,玛仕度肽之所以能够展现出可以媲美甚至可能超越司美格鲁肽的减重效果,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的双靶点激动剂。
相较而言,司美格鲁肽则仅为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单靶点激动剂。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精密的汽车,那么减肥的本质就是让“能量的消耗>能量的摄入”。
过去,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单靶点”药物,主要通过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来给能量摄入“踩刹车”---它就像一位严格的管家,向大脑发送“吃饱了”的信号、抑制食欲,同时减缓胃排空,让人吃得少、饿得慢,以此来达到减重的效果。
可问题在于,单靠“管住嘴”似乎还不够完美。就好像,长时间“踩刹车”可能导致车辆过热一样!
“单靶点”药物虽然有效,却难以突破某些减重瓶颈;甚至,部分患者还会遭遇体重反弹。
而玛仕度肽的“双靶点”设计,则更像是给这辆车同时装上了“刹车”与“油门”!
玛仕度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能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还能同步刺激“胰高血糖素受体”。如果说“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是“刹车”,那么,“胰高血糖素受体”就是“油门”:它能促进肝脏分解脂肪、加速能量代谢。
更关键的是,这两个靶点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可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对此,就有医学专家形象地表示:“胰高血糖素样肽-1抑制了食欲,减少了能量摄入;胰高血糖素则是提高了基础代谢率,增加了能量消耗。两者结合,相当于既做到了开源,又做到了节流。”
除此以外,玛仕度肽对于这两种受体的激活比例,也是经过精准调控的!
这样一来,既能避免胰高血糖素样肽-1过度抑制食欲导致的营养不良,又能防止胰高血糖素过度激活引发血糖波动。
这种“平衡”的设计,使得其疗效可能优于“单靶点”药物,但副作用的发生率反而可能低于“单靶点”药物。
事实上,就在十几天以前,另外一款“双靶点”【减重针】---替尔泊肽的SURMOUNT-5研究也才刚刚刊发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这研究直接以“头对头”的方式对比了“双靶点”【减重针】替尔泊肽与“单靶点”【减重针】司美格鲁肽的减重疗效,并最终证明:替尔泊肽在包括“减重幅度”、“腰围减少”以及“体重达标比例”等方面,全面“超越了”司美格鲁肽。
而这项研究的重磅发布,则明确意味着:【减重针】领域的发展,已经正式由过去的“单靶点”时代正式进入了“多靶点”时代。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替尔泊肽SURMOUNT-5研究公布的同一个月内,玛仕度肽的GLORY-1研究也登上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这两款“双靶点”【减重针】---一个来自美国医药巨头,一个来自中国创新药企。
这种中美新技术在同一世界顶尖医学顶刊上的“隔空对话”,在代谢疾病领域,还尚属首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与替尔泊肽的GLP-1/GIP“双靶点”不同,玛仕度肽选择了GLP-1/GCGR组合。这种差异化的技术路线,既避免了专利壁垒,也拓宽了“双靶点”药物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一场“双靶点”甚至“多靶点”【减重针】的研发热潮。
目前,仅国内,已有10余家医药创新企业加入了这一领域的研发赛道,靶点组合涵盖了GLP-1/GIP、GLP-1/GCGR等“双靶点”激动剂,甚至GLP-1/GIP/GCGR“三靶点”激动剂。
相信在未来的5-10年,全球的减重药物市场,将会不断涌现出这一领域的新药。
当然,这场技术革命的最终受益者,无疑是数以亿计的肥胖/超重患者。
“双靶点”【减重针】不仅带来了更优的疗效,其“国产化”还将打破进口药的价格垄断。
尽管,玛仕度肽的减重适应症还尚未在我国正式获批,但随着GLORY-1研究结果的重磅发布,该药物的上市将会被快速提上日程。
更有消息指出,玛仕度肽上市后的预估年治疗费用,将有望比司美格鲁肽还低50%左右。
也就是说,对于我国广大的肥胖/超重人群来说,大家或许很快就可以使用到代表了该领域最新潮流的“双靶点”【减重针】,并且,成本还可能比进口的“单靶点”【减重针】更低!
【参考文献】
1,Once-Weekly Mazdutide in Chinese Adults with Obesity or Overweight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May, 2025
2,Tirzepatide as Compared with Semaglu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Published May 11, 2025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家有好医赵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