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0月7日, 哈马斯发动对以色列毁灭性袭击后几个小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熟练地拨通了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阿勒萨尼的电话。
小国卡塔尔如何成为巴以冲突中的关键国家
大国的成功总是相似的,小国则各有各的生存之道。
2023年10月7日, 哈马斯发动对以色列毁灭性袭击后几个小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熟练地拨通了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阿勒萨尼的电话。
这样做的不仅仅是美国。由于以色列承认双重国籍,哈马斯挟持的200多人质中有不少人持有其他国籍。
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卡塔尔首都多哈成为了各国外交官来往最频繁的目的地之一。许多国家,甚至包括以色列的代表都希望卡塔尔能够作为中间人,出面与哈马斯协商,释放本国的人质。
10月20日,哈马斯释放了第一批人质,两名美国人朱迪思和拉南(Judith and Natalie Raanan)。美国官员第一时间感谢了卡塔尔的帮助。
哈马斯释放两名美国人质
作为美国在海湾地区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卡塔尔却跟许多美国认定为恐怖分子的组织保持着公开联系。
一方面,卡塔尔首都附近就驻扎着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庞大的军事基地之一,乌代德空军基地,并且是最早与以色列建立贸易关系的阿拉伯国家之一;另一方面它又在2012年允许哈马斯在多哈设立一个政治办事处,并一直运作到今天。
这种八面玲珑的外交风格,让卡塔尔可以做到连美国人也无法轻易做到的事,也使它成为复杂的中东局势中最惹人瞩目的角色之一。
第一节 帝国残阳
Sunset Empire
1968年1月24日,英国工党议员戈隆威·罗伯茨 (Goronwy Roberts)面对挤满了敌对议员的议事大厅,有些后悔答应担任外交大臣一职。
戈隆威·罗伯茨
随着二战的结束,一个衰落帝国的外交大臣注定要成为一个倍受羞辱的角色。英国在苏伊士运河上的败退仅仅是一个开端。罗伯茨刚刚担任外交大臣,就要面对一个无情的事实:英国已经无力支撑庞大的海外军备开支。
如今,他不得不向下议院解释,英国军队已经无法保护海湾地区的酋长国,必须从那里撤离。
然而,消息传出后不久,这些酋长国的首领甚至比罗伯茨更加焦急。卡塔尔、迪拜和阿布扎比等部落的领导人甚至提出,只要英国军队肯留下,它们愿意共同支付所需的费用。
但是,英国政府拒绝了这一提议。国防部长希利向BBC电视台解释道:“英国军人不应该成为阿拉伯酋长们的白人奴隶。”
不过,酋长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这时的海湾地区已经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缺少了英国的军事保护,这些酋长就像抱着金砖走在闹市的孩子。因此,他们并不像很多国家那样渴望独立。相比英国的驻军,伊朗、沙特等地区大国的威胁,更加让他们感到忧虑。
就在英军撤出后不久,伊朗出兵占领了几个具有争议性的岛屿。沙特也主张对阿布扎比的部分领土拥有主权。
最终,7个部落商讨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但是,由于对内部的权力分配不满意,卡塔尔选择了独立建国。
卡塔尔于1971年9月1日独立
1971年9月3日,艾哈迈德·本·阿里(Ahmad bin Ali)宣布卡塔尔独立。然而,如此重要的宣言却发生在国王的瑞士别墅,而不是首都多哈。这为这个新生的国家埋下了动荡的伏笔。
不到半年时间,他的堂弟谢赫·哈利法发动政变,成为了新的国王。不过,无论谁做国王,安全问题都是卡塔尔王室关心的头等大事。
历史上,巴林曾经是卡塔尔的宗主国。为了重新控制卡塔尔,巴林曾经联合其他王国攻打卡塔尔,并且两国还有领土纠纷。为了调节与邻国的矛盾,卡塔尔跟其他海湾产油国一样决定跟随沙特。
当时,非洲雄狮纳赛尔刚刚去世,但埃及仍然是阿拉伯世界声望最高的国家。
1973年10月,为了支援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的军事斗争,以沙特为首的海湾产油国向西方国家发起了石油禁运。卡塔尔也加入了制裁的行列。这是阿拉伯世界最后一次团结一致对抗美国和以色列,但最终还是被一一击破。
1978年,在美国的撮合下,埃及跟以色列议和,拿回了西奈半岛,但代价是将半岛永久非军事化。
埃及的妥协让阿拉伯世界失去了主心骨。海湾地区的各个产油国开始盘算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1981年,沙特组建了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将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等6个海湾国家整合在一起。这些国家有两个共同特点:都是君主制国家,油气资源都很丰富。它们抱团在一起,希望能跟伊拉克和伊朗这两个地区强国对抗。
1981 年海湾合作委员会首次峰会
遗憾的是,沙特没有能力保护它们。1990年8月,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派兵入侵科威特,两天时间就吞并了科威特全境。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深深刺激了卡塔尔。在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海湾战争中,卡塔尔表现非常积极,与美国缔结了一项防务合作协议。随后,卡塔尔耗资超过10亿美元修建了乌代德空军基地,成为美军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
不过,就在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达到顶峰时,伊朗代替了埃及的角色,成为了反美反以的主角。
1995年,卡塔尔国王的长子哈马德趁父亲在瑞士度假的机会,发动宫廷政变,成为了新的埃米尔(国王)。面对中东地区新的安全形势,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哈马德带领卡塔尔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第二节 八面玲珑
Balanced foreign policy
2001年10月7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电视直播中宣布,将对阿富汗的目标发动军事打击,作为对 9/11 恐怖袭击的回应。
几个小时后,另一个电视画面震惊了全世界。奥萨马·本·拉登,美国认定的911事件的策划者,通过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段预录制的视频,向美国发出威胁。
奥萨马·本·拉登出现在半岛电视台
两周后,当整个西方世界的情报机构都在寻找本·拉登的下落时,半岛电视台记者泰西尔·阿洛尼Tayseer Alouni又一次在一个秘密地点采访了他本人。
这起事件让半岛电视台在全世界声名鹊起,而此时距离半岛电视台成立,才刚刚过去五年。
实际上,将卡塔尔打造成阿拉伯世界对外的舆论窗口,提升国际影响力,是国王哈马德新国家安全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
哈马德通过宫廷政变上台后,一直担心父亲卷土重来。1996年2月,老国王与前经济部长密谋发动“反向政变“,以失败告终。而且,卡塔尔的传统盟友沙特、阿联酋、巴林、埃及等众多阿拉伯国家都卷入了这场阴谋。
驻扎在首都附近的美军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并不关心具体是由谁掌握权力。这让哈马德意识到,必须将牌捏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政权的稳定。
哈马德的做法是将卡塔尔的国家财富,转化成国际影响力。恰好,就在他挫败老父亲的复辟阴谋后不久,BBC 阿拉伯电视台由于制作了一档批评伊斯兰教法的纪录片,遭到沙特政府的封禁。
新成立的半岛电视台收编了大批被解聘的资深编辑与记者,并承诺不干预节目的独立性。
从阿拉伯世界内部看,半岛电视台的节目相当大胆,从伊斯兰教的道德观念、到同性恋、再到美国驻军等话题都曾进行公开讨论。从外部看,半岛电视台是世界了解阿拉伯国家独一无二的窗口。伊拉克的萨达姆、利比亚的卡扎菲、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等都曾是它的采访对象。
如今,半岛电视台的新闻业务在全世界拥有70 个分社,是全球媒体公司中分社数量第二多的机构,仅次于BBC。
除了增加媒体影响力,卡塔尔还慷慨解囊,广交朋友,是许多组织的幕后金主,其中有很多还被沙特、阿联酋,甚至美国列为恐怖组织。
由于没有人愿意得罪自己的金主,这些组织的袭击活动大都默契地避开了卡塔尔。因此,尽管中东地区深受恐怖主义行为的危害,但是卡塔尔连续五年位列全世界最安全国家的榜首。
2015年,一群包含王室成员的卡塔尔游客,在伊拉克沙漠地区猎鹰时被劫持为人质。除了要求巨额赎金,绑架者希望卡塔尔利用其影响力,将叙利亚境内什叶派和逊尼派武装分别控制的两个城镇的居民进行对调。
两年后,手眼通天的卡塔尔王室竟然真的设法做到了,28名人质也全部平安返回。
不仅如此,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并关闭了驻喀布尔大使馆。为了帮助来不及撤离的美国公民,卡塔尔充当了美国在阿富汗的“保护国”,负责为美国公民提供领事服务,以及处理华盛顿与塔利班政府之间的日常官方沟通。
不过,卡塔尔四处撒钱、八面下注的行为,也一度激怒了周围的阿拉伯国家。
2017年6月,沙特联合阿联酋、埃及在内的多个阿拉伯国家,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禁止卡塔尔航空公司的班机飞越其领空,并封锁了卡塔尔与外界之间唯一的陆路通道。沙特甚至计划,在卡塔尔和沙特之间挖一条运河,使卡塔尔从半岛变成孤岛。
沙特等国要求卡塔尔减少与伊朗的外交关系,停止与土耳其的军事协调并关闭半岛电视台。
最后,在美国的斡旋下,卡塔尔在没有答应任何一项要求的前提下,就渡过了它在本世纪最危险的一次外交危机。
这场博弈的胜利,标志着卡塔尔在中东地区的独特地位已经牢不可破,也注定了它将在未来中东局势中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
第三节 生存之道
The Art of Diplomacy
2023年10 月 13 日星期五,疲惫的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终于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自巴以冲突发生以来,布林肯在中东各国频繁出入,开启了经典的穿梭外交。然而,以色列极端强硬的态度,极大地压缩了美国的外交空间。
沙特、约旦、埃及等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盟友也开始怀疑,在将来任何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可能发生的争端中,美国是否有能力或者意愿保护它们的利益。
布林肯也明白,要想得到阿拉伯盟友的支持,继续推动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常化,美国必须首先表现出自己拥有约束以色列的能力。否则,布林肯很难期待自己的到访能够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欢迎。
2023年10月13日美国国务卿会见卡塔尔阿勒萨尼
不过,比起在其他国家的冷遇,卡塔尔温和的态度让布林肯久违地松了一口气。
10 月 13 日,布林肯在多哈发表讲话,对卡塔尔为阻止其他地区参与者升级巴以局势所做的努力表示欢迎。
但是,让布林肯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也是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伊朗外长与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讨论了在对以色列取得“历史性战胜”之后继续合作的问题。
随后,伊朗外长还在与卡塔尔国王的会面中,对美国和以色列发出警告:“如果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对加沙平民的袭击持续下去,没有人能保证局势得到控制,战斗范围不会扩大。”
在本次巴以冲突中,卡塔尔国王谢赫·塔米姆仍然遵循了父亲哈马德留下的平衡策略,对各方势力都保持友好,将外交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种平衡策略使卡塔尔成为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独一无二的调解者,让美国在这种特殊时刻必须依赖卡塔尔,进而不得不容忍它多面下注的行为。
2001年,当美军攻陷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卡塔尔的居民们发现多哈的街道上多了不少身材魁梧、留着大胡子、身着传统长衫的阿富汗人,带着他们的妻子购买最新一季的时装。
2001年美军攻陷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卡塔尔帮助塔利班领导人逃避美国人的追捕,为20年后它帮助美国人撤离阿富汗打好了基础。
卡塔尔与哈马斯的关系,也不仅仅是设有政治办事处这么简单。卡塔尔设有一个专门负责监督与哈马斯关系的部门,并且每年援助上亿美元,来维持加沙的基础设施和公务员系统。甚至,哈马斯很大一部分的政治决策,都是在卡塔尔进行。
因此,卡塔尔才能在释放人质方面对哈马斯施加影响力。
过去20多年的历史经验表明,作为一个无力争夺地区主导权的小国,卡塔尔的生存策略是有效的。
站在卡塔尔本国的利益看,要求它放弃多年来积累的政治资源,向着任何一方一面倒都是不现实的。
从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看,卡塔尔既不是能够影响局势的地区大国,更加不是左右世界走向的体系制定者。卡塔尔选择充当的一个调停平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冲突的烈度,让卷入其中的平民少受一些苦难,已经是目前它能够发挥的最大价值。
换个角度,即使如今的卡塔尔真的愿意舍弃左右逢源的立场,全身心投入到支持巴勒斯坦人的事业中去,那么它很可能会渡不过下一次政变或者外交危机。
这便是当今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只要不改变那个已经腐朽了的顶层秩序,这一切都不会从根本改变。
来源:棱镜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