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化艺体课程改革,创新“五育融合”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健康体魄,近期,济南高新区泰和小学举行艺体公开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集结美术、音乐、体育学科骨干教师,通过课例展示、互动研讨等形式,探索“玩中学、学中练”的艺体教学新样态,让艺术之美与运动之趣在
为深化艺体课程改革,创新“五育融合”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健康体魄,近期,济南高新区泰和小学举行艺体公开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集结美术、音乐、体育学科骨干教师,通过课例展示、互动研讨等形式,探索“玩中学、学中练”的艺体教学新样态,让艺术之美与运动之趣在课堂中交相辉映,为构建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新生态注入创新动能。
该校音乐教师方淑斐以谜语游戏导入,通过视频分享、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老虎的认知兴趣。课堂采用“聆听、学唱、轮唱”梯度教学——先通过钢琴辅助建立音高概念,再以接龙游戏掌握轮唱技巧,最后鼓励个人展示培养自信。教学中巧妙融入动物保护理念,将识谱难点转化为游戏化体验,实现从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这节充满活力的音乐课,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与团队协作能力,更让童声演唱成为传递生态保护的生动载体,在音乐之美中播撒了生命教育的种子。
该校教师王书丽以生活美学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民族纹样、潮流涂鸦等多元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图案设计与色彩碰撞的妙趣。课堂采用“赏析—构思—创作”的递进模式,学生以手工剪贴方法设计,以空白T恤为画布,将个人创意转化为独特纹样。从卡通形象到几何拼接,不同基础的孩子都能挥洒灵感,完成彰显个性的文化衫作品。这节以创意为核心的美术课,既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动手能力,更让每件文化衫成为承载童真与自信的艺术载体,展现了“生活即美育”的生动实践。
马超以动物纹理为切入点,通过斑马条纹、孔雀翎羽等生动案例,引导学生观察点线面组合与色彩搭配。课堂以“观察—启发—创作”为主线,孩子们用画笔为动物设计“新衣”,在趣味互动中提升纹理表现力与色彩感知。从老虎斑纹到蝴蝶翅膀,零基础学生与“小画家”都能自由发挥,完成充满童趣的作品。这节以学生为中心的美术课,既培养了自然审美能力,更让每个孩子在艺术创作中收获自信与快乐,留下珍贵的童年美育印记。
杨璐老师课堂以动画与主题旋律创设森林情境,通过乐器视频直观呈现长笛小鸟、双簧管鸭子、圆号狼等音色角色。以“听辨、模仿、共创”为路径,学生用肢体演绎弦乐跳跃(翻越围墙)、定音鼓定格(猎人举枪),并在分组表演中自主创编智斗恶狼等情节,实现乐器音色与戏剧表达的有机融合。这节充满游戏精神的音乐课,以交响童话为载体,成功构建了故事化聆听、沉浸式体验的美育新样态。
在该校,这样的音、体、美课程还有很多。该校校长姜燕说,当美术遇见生活创意,当音乐融合戏剧表达,当体育化身情境游戏,艺体教育便焕发出独特的育人魅力。期待老师们继续以学生为中心,在玩与学的辩证关系中深耕教学设计,让每一节艺体课都成为滋养想象力、锤炼意志力、提升审美力的生命场域。
记者:李鹏 编辑:周全 校对:李莉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