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说喝茶有四个层次,首先是喝,只要有味,灌上一大缸,走到哪喝到哪;其次是品,可以具体分出每个茶类,喝茶可以讲究起来;再次是茶艺,将艺术、技术融入在喝茶中,让同一价格的茶表达到最佳品质;最后是茶道,茶像极了人生,茶人交融,达到喝茶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据说喝茶有四个层次,首先是喝,只要有味,灌上一大缸,走到哪喝到哪;其次是品,可以具体分出每个茶类,喝茶可以讲究起来;再次是茶艺,将艺术、技术融入在喝茶中,让同一价格的茶表达到最佳品质;最后是茶道,茶像极了人生,茶人交融,达到喝茶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诗云:“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以茶会友,既是社交,更见风雅。独坐饮茶,既成日常,却不寻常。茶,寄托着天人合和,浸润着身心和谐。不妨拾起一盏茶的时间,读读茶叶口诀,品茶悟道!
一、习茶口诀
1、《茶三字经》
席要洁,具要净;气要匀,心要清;神要聚,体要送;指要柔,臂要弯;壶要悬,斟要低;闻要细,饮要啜;清如兰,飘九畹;苦与甘,心自明;人生味,寓其中;茶为儒,贵礼雅;茶即佛,长至善;茶乃道,重摄生;惜茶韵,念心恩;品禅茶,福悠远。
解读:
席要洁,具要净:习茶伊始,茶席和茶具必须洁净,利于卫生,利于心情;
气要匀,心要清:调整好呼吸,吐纳自然顺畅,心无杂念;
神要聚,体要送:须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注意力高度集中;
指要柔,臂要弯:手指要柔软而非僵硬,手臂要弯曲而非僵直;
壶要悬,斟要低:开水冲入茶壶或茶杯时,水壶必须高悬在上,利用冲力把茶叶冲开,在翻腾中快速均匀、充分的释放出茶味,冲泡出茶汤。而斟茶时则要把茶壶或公道杯放低,靠近杯边沿可以避免把茶香气冲散挥发掉,尽量保持茶汤的质量;防止杯中产生气泡。
闻要细,饮要啜:拿起杯盖或端起茶杯做深而长的吸入,品茶分小口啜饮;
清如兰,飘九畹:清如兰代表茶香持久,香气能飘得很远;
苦与甘,心自明:无论苦中有甘,先苦后甘,品者自可从中领悟,或许如明镜,却不足以为外人道;
人生味,寓其中:习茶的过程,既是开启心灵之旅,享受精神愉悦的过程同时也是体会人生真谛的过程,人生百味,尽在其中。
茶为儒,贵礼雅:茶道吸收了儒释道三教精华,于儒,注重“礼”“雅”的中庸和谐之美。
茶即佛,长至善:由“茶禅一味”到“吃茶去”的著名公案,便可知茶和佛的极深渊源,而佛门慈悲,与茶的善性共通。
茶乃道,重摄生;道家古名摄生,以茶养的方法来达到身心健康之目的。
惜茶韵,念心恩:真正的好茶,汇集和浓缩了阳光、土壤、水分、植物的精华和人的辛勤劳作。因此真正懂得品茶者,会珍惜茶中所凝聚的缘分自内心感谢造物。
品禅茶,福悠远:用禅定的方式去品味生活,才是圆满的习茶过程,并将由此得到绵长久远的福分。
茶叶三字经,太有才了!
中国茶,源流长,发神农,起汉唐。先入药,后成汤,闻四海,传八方。茶经书,陆羽撰,人工培,吴理真。产茶区,布长江,存古树,在西南。数茶制,工艺繁,六大类,同树干。红绿白,黑青黄,俱神韵,不一般。
红茶柔,绿茶香,黄茶悠,青茶扬,白茶雅,黑茶亮。举精品,每惊叹,毛尖细,出信阳,毛峰奇,长黄山,寻龙井,到西湖,索黄芽,问君山,饮甘露,在蒙顶。
品普洱,入云南,六堡茶,篓子装,千两茶,柱子扛,茯砖茶,发泾阳,老青砖,号三川,宝炎沱,走下关,古藏茶,看雅安。
泡绿茶,有讲究,玻璃杯,赏茶形。水温度,八十多,不闷泡,更鲜爽。泡红茶,有讲究,可大杯,可盖碗。水温度,八九十,加糖奶,更醇香。泡乌龙,有讲究,工夫泡,小口饮。水高冲,香气扬,韵味足,细品尝。
泡白茶,有讲究,一百度,舒展好。老白茶,更甜醇,先冲泡,后煮饮。泡黄茶,有讲究,遇单芽,似银针。水温度,同绿茶,可开水,味香甜。泡黑茶,有讲究,水温高,才醇厚。第一泡,是润茶,至无味,亦可煮。
手捏饼,龙凤团,捞青去,蒸青转。散茶兴,复而砖,行边销,把马换,走西域,入蒙藏,经印度,涉扶桑,苏俄喜,欧美尚,白银流,列强颤,一叶茶,引战争,开锁国,启闭关,过重洋,流不断,有典故,说不完。
五千年,路漫漫,茶脉络,大篇章,文字早,见尔雅,为贡品,纳周王,晏子论,同菜肴,梦梁录,等米盐,茶代酒,吴孙皓,茶入药,本草纲,茶学士,乾隆封,茶大观,出宋皇,撰叶嘉,苏东坡,蒸乌茶,朱元璋,喝茶去,千年偈,破孤闷,七碗酣,儒释道,同参悟,涤尘俗,达深观,依静寂,存和雅,体甘苦,即是禅。
养生道,有善端,维生素,矿物质,多酚类,氨基酸,抗氧化,降脂糖。提精神,促胃肠,常饮用,保健康。神奇树,文化茶,寻源路,在脚下。走武夷,上班章,入祁门,访六安,福鼎看,白牡丹,安化赏,黑金香,羊楼街,寻茶贩,滇藏路,赶马帮,银生城,古木生,千家寨,拜茶王。
二、茶叶口诀,全是人生哲学
2、饮酒看人品,吃茶讲学问。
喝酒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饮茶讲究的是一个人的学问。明代文人陈继儒说:“酒类侠,茶类隐。”酒似侠客,可不拘小节,只图一个酣畅淋漓。但茶如隐士,是中国人生活美学与礼仪学问的具象化。
3、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水质的优劣会影响茶的口感,茶具的好坏也会影响茶的味道。《梅花草堂笔记》中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则茶死,有好茶,无好水,也是枉然。水的母性滋养,会直接影响茶汤的透亮与喉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才是对茶性最好的激发。
4、斟茶不过七分满,留得三分是人情。
倒茶要倒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人情世故。常言道:“茶满欺客。”在中国人看来,将茶倒满,等于是下逐客令。七分茶汤,三分留白,才是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
5、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
泡茶时,第一是洗茶的水,第二道是茶的真味,第三、第四道是茶的精华所在。
6、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喝茶,一人能悟得天地神韵,两人能领略饮茶情趣,三人能品出茶中滋味。
白居易诗云:“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一人喝茶,最是自在,无需顾忌他人,不必刻意逢迎。二人喝茶,最是雅趣,闲谈古今中外,分享喜怒哀乐。三人喝茶,最是有味,体悟人生况味,探讨茶道真味。
7、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若能养成喝茶的习惯,便可却病远痛,延年益寿。有道是:“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茶,不止是颐养性情,亦可养生保健,胜过无数灵丹妙药。
8、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喝三杯茶就能抵达道的境界,何必费尽心思去解忧除烦呢?
《菜根谭》中讲:“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一饮涤昏寐,提神醒脑,消除身心的疲惫困乏。再饮清我神,净化心灵,忘却世俗的喧嚣嘈杂。三饮便得道,超脱精神,抵达内心的平静安宁。
9、茶禅一味。
茶道与禅意,相通相近。林语堂曾言:“茶之为物,其性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墨香人生的世界。”茶可参禅,茶可悟道。茶中自有禅意,禅心常寓茶中。执壶便可入禅境,使人清空妄念,归回自性清明。故而禅家倡导“吃茶去”,借此冥思省悟,达至沉静透彻。
10、四季喝茶口诀
春茶肥,秋茶瘦,夏茶薄,冬茶透,春喝花茶,夏喝绿,冬喝普洱,秋喝红,一年四季喝乌龙。
11、功效口诀
绿茶护肤,抗氧化,白茶护眼能退烧,乌龙降脂抗衰老,红茶暖胃消疲劳,黄茶助消化,黑茶降血糖。
12、水温口诀
绿茶八十不苦涩,红茶九十出甜汤乌龙要用沸水冲,普洱越煮越香醇。白茶要分老和新,新茶八十五度左右,老茶直接一百度。
13、手法口诀
低温快出多鲜甜,悬壶高冲激茶香,高温久闷苦涩重,定点低冲韵入汤,白茶,绿茶,低温快出,茶汤鲜甜,岩茶,凤凰单丛,悬壶高冲,激发茶香,老白茶,普洱熟茶,高温久闷,滋味浓,陈年普洱生茶,黑茶,定点低冲,韵味足。
14、洗茶口诀
绿茶,红茶和黄茶,头道,茶汤是精华,白毫银针,白牡丹,不用洗茶入口甜,岩茶,单丛都很贵,洗茶完全是浪费,粗茶,老茶,紧压茶,润上一道唤醒它。
15、泡茶口诀
绿茶黄茶不过三,头道二道入口鲜,红茶能泡四五道,二道三道滋味妙,白茶至少七八遍,从头到尾都很甜,普洱十泡很稳定,三泡开始入佳境,乌龙七泡有余香,岩茶头道还魂汤。
16、饮茶口诀
茶淡一身轻,茶浓伤神经体热黄绿白,体寒黑红青,饮茶不服药,喝茶不醒酒,冷茶伤脾胃,烫茶伤五内,空腹不喝茶,饭后等一等。
17、品茶术语
先苦后甜叫回甘,口水直流叫生津,闻着香气水飘香,喝完还香水含香。要是嘴里凉飕飕,说明茶有清凉感,要是一路甜到喉,这就叫做甜落喉,后背热手心汗出,这些我们叫茶气。
18、你的年龄适合什么茶?
20岁:手机电脑常相伴,来点绿茶试试看,30岁:工作事业正当时,来泡白茶正合适40岁:生活阅历有品味,喝点岩茶不嫌贵50岁:低调深沉不嫌老,红茶暖胃刚刚好。
19、送茶不纠结口诀
六堡熟普送长辈,健康醇厚还不贵,知名茶叶送领导,坑涧名山不能少,红茶白茶送女士,小种牡丹很明智。茶叶风格各不同,不知喜好选乌龙。
20、卖茶避坑5句话
红茶看杯沿,金边不能少,绿茶直接冲,嫩绿色为好,乌龙闻茶汤,高香才是宝,白茶看茶毫,必须有绒毛,普洱看叶底,肥厚不能老。多喝再决定,顺口才最妙。
三、教你轻松冲泡普洱茶
“泡茶这么麻烦,不如喝白开水”……不论是生活中还是网络上,都有一些新手茶友或茶圈外的朋友们如此认为。
其实,泡茶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就如烹饪,只要了解什么食材用什么锅,掌握好火候,适当时机出锅即可收获美食,泡茶亦如此。
对于新手茶友来说,刚开始喝茶时往往因为不了解一些关键要点,而白白浪费了不少好茶。想要泡出一杯美味的茶,以下这四个方面至关重要。
1、首先是器具的选择
不同的茶适合不同的器具
盖碗:适合新生普,用盖碗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出汤,避免内含物过多浸出。
紫砂壶:适合老生普、熟普,紫砂壶因其材质特点,其优点是便于提温、吸附杂味,用来冲泡老生普和熟茶能够使茶汤更为醇厚和陈香。
宽口白瓷盖碗、玻璃公道杯、窄口白瓷品茗杯是泡生茶必备的三件套。瓷质盖碗泡生茶还原度较好,不仅不会有汤熟感,还可以很好地彰显茶的香气,感受一款茶的真实表现。玻璃公道杯导热性好、质地透明,能更好地观察汤色。窄口白瓷品茗杯既可以欣赏汤色之美,又能起到收香的作用。
2、水温决定茶汤品质
普洱茶的水温一般在100度-95度。适宜的水温,能够让茶内含物质大量释放,泡出层次丰富汤感稠滑的茶汤。低水温,不能够激发茶叶内质,内质释放少,茶汤自然是单薄、寡淡的。如果不注意注水温度,很容易让好茶失去原有的风味。
水为茶之母。对喝茶人来说,好水犹如好茶,好茶需用好水泡。一般而言,普洱茶冲泡的水温越高越好,特别是老茶、熟茶。具体到新茶,建议在95℃左右为佳。水温太高,茶香容易往上涌,且容易出苦涩味,影响茶的鲜爽度,这时需要快冲。水温偏低,又难以将生茶的风味充分激发出来。
3、投茶量是关键的一点
投茶过多,茶汤会过于浓郁,苦涩感明显;投茶过少,则茶味寡淡。一般来说,120毫升的水,投入8g普洱茶为适量。具体还需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叶的种类进行调整。
所谓众口难调,茶水之间并没有严格的比例,依个人口味而定。茶水1:20是比较常用的数值,基本可以泡出适合大多数人口味的茶来。当然这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茶水比例,“1”指生茶的净重,“20”
指盖碗的容积,比如100ml的盖碗按比例投入5克茶,但注入的水是不可能达到100ml的。
除茶水比例外,影响滋味、口感的还有水温、浸泡时间等因素。
如果水温太高、浸泡时间过长,苦涩味容易溢出过多,对茶底茶质的伤害比较大,后续冲泡时就很难让茶回到正常的茶性上来了。而想要泡出来的茶汤淡雅、甜润、苦涩弱,则可以减少投茶量、适当降低水温,或者是缩减每泡的浸泡时间来实现。
出汤时间同样不容忽视
一般普洱茶,前三泡一般 3 - 5秒出汤,后续可适当延长10-30秒。
“快出水”能让品茶的过程呈抛物线式递进,品茶体验感直线上升。如果出汤时间把握不好,茶汤要么过淡,要么过浓,无法呈现出茶叶的最佳口感。
4、冲泡流程
普洱茶的冲泡,就生茶、熟茶、老茶而言,流程大同小异。但就不同的茶,也有不同之处需要注意。新茶按如下方式冲泡,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冲泡需要。
1.醒好的茶按1:20的茶水比例投入到盖碗后,沸水低位注水。烧水壶出水口离盖碗约10~15厘米的距离,沿盖碗杯壁三点至四点钟位置定点注水。水线要细,水流缓缓注入。
2.水浸过茶叶少许后停止注水,盖上盖子5秒出汤至公道杯。此为头道水,可饮可弃。
3.第二次注水,浸泡15秒出汤。
4.第三次到第六次注水,浸泡5秒出汤.
5.第七次后,每泡递增10秒。
6.每次注水都要按一样的方式,忌高位注水、直冲茶叶和粗水线。
5、了解茶性是泡好茶的关键
除了掌握生茶冲泡的基本流程外,想要将一款生茶的风味尽可能地展现出来,还必须对其茶性有一点的了解,包括树龄大小、茶底强弱等。一般情况下,茶性可以按如下规律进行判断:
茶叶嫩的、散茶、新茶、生茶、春茶、秋茶、小树茶、大叶茶茶性强等等要少投快冲。
茶叶老的、紧压茶、中期茶、老茶、熟茶、大树茶、古树茶、小叶茶茶性等等要多投慢冲,也即适当增加投茶量并延长浸泡时间。
普洱茶是一个时刻都在变化的生命体,在时间的陈化下,新的生茶会逐渐向中期茶、老茶转化。新茶是中期茶、老茶的初始,必须要经过的阶段,所以想陈化出品质上佳的中老茶,除了良好的仓储、窖藏条件外,新茶的选择也很重要。
6、如何冲泡好普洱茶?
1、干泡法
在冲泡功夫茶时,每一泡的茶汤都必须出完,不能将茶根留下,从而便可以观赏茶水路的变化,观察其耐泡程度,细品每一泡的滋味、口感,观察每一泡的香气、特色。在冲泡普洱时这种方法经常可以看见,如果是重发酵茶,使用这种方法冲泡,茶汤不会发黑。如果是有苦涩味的茶,快速冲泡能让其苦涩味降低。此冲泡方法,头一两泡可以使茶的异味、新味被除去,从而让后几泡的纯度得到提高。
2、留根泡法
在洗茶之后茶壶里都会留下一部分茶汤,不会将茶汤倒干,留和出的比列通常为“出八留二”或者“出半留半”。等出汤之后在往壶里注水,循环反复,一直到茶叶变淡为止。这个时候可以进行闷泡(时间要长),在节奏上要循序渐进,需记住一个字“慢”。留根泡法和闷泡很适合冲泡普洱,能够很好的将普洱的特性体现出来,还能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余地让普洱的滋味慢慢形成,也就是我们说的“茶熟香温”。
3、煮泡法
煮泡法适用于粗茶,如果在冲泡时在加上玻璃器皿,就会有水滚茶漂的画面出现,此时便可以欣赏到茶汤的色彩逐渐的沁润开来。或者使用少数名族制作的色彩陶器,慢慢煨,耐心等待,也会别有一番体会。
4、特殊冲泡法
有一部分茶香高且质弱,所以不能用通常的冲泡方法,得用特殊的冲泡方法,首先快速洗茶,在冲泡第一道时,略微闷泡一下,后面的冲泡则用快进快出的冲泡方法。
5、修正法
对于内质好但有杂味的老茶品,头一两泡使用高温冲泡,后面的冲泡需要使用闷泡(降温);对于香气足质量好但是汤色稍差的新品,在洗茶之时采用闷泡,后续的冲泡需要快且温度要高。
6、顶点冲泡法
泡茶时采用盖碗冲泡,以紫砂壶作公道壶。盖碗能洗冲去不同茶的异杂味、及不洁物,释放茶味,汤再入紫砂壶中,用紫砂壶作公杯分汤,聚香含淑,使韵味不散,留香温汤,更得真味。
喝茶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享受。
愿每一次泡茶都成为一次美好的体验,让茶香常伴您的生活。愿我们都能在茶香中,品味出生活的真谛,享受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光。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
来源: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