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常常喝到“天黑了再多来两杯”?或者挂着肝病筛查却总说“等有空再去”?别等肝亮起红灯,咱得先搞清楚——肝是怎么在日积月累中被“慢性透支”的。肝脏不像心脏有疼痛信号,损伤过程往往潜伏、隐匿,当你察觉不适,往往已经过了最佳干预期。
你是不是常常喝到“天黑了再多来两杯”?或者挂着肝病筛查却总说“等有空再去”?别等肝亮起红灯,咱得先搞清楚——肝是怎么在日积月累中被“慢性透支”的。肝脏不像心脏有疼痛信号,损伤过程往往潜伏、隐匿,当你察觉不适,往往已经过了最佳干预期。
一、潜伏期:无声透支,从“日常小事”开始
1.饮酒超标:哪怕自认为“只喝啤酒不喝白酒”,每周三五知己小聚,也可能让肝细胞慢性受损。乙醇在肝脏经乙醛脱氢酶分解时,产生的自由基会破坏细胞膜,引发脂肪积聚(脂肪肝),日久加重就演变成酒精性肝炎。
2.高脂高糖饮食:炸鸡、奶茶看似解馋,其实是“肝脏的隐形炸弹”。过多的饱和脂肪与果糖于肝脏合成三酰甘油,累积后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严重时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3. 不良作息方面:熬夜会使肝脏错失“夜间自我修复”的黄金时段。肝脏在凌晨1–3点执行解毒、代谢与细胞修复,长期熬夜就等于每天少给它2–3小时,肝细胞没休息,毒素、脂肪就越堆越多。
4.滥用药物:头痛来一片,牙疼又加一片。诸多非处方药对肝脏存在潜在损害,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一旦超剂量服用,便可能致使急性肝坏死。药虽“便宜”,但过量或长期服用,肝脏负担随之加重。
二、隐性损伤:从脂肪堆积到纤维化
1.脂肪变性(Steatosis):初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血常规、肝功能也许只是轻度ALT、AST升高。
2.炎症期(Steatohepatitis):肝细胞遭损后,出现灶状坏死和炎症浸润,部分人会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影像学检查可见“斑点状”改变。
3.纤维化(Fibrosis):持续炎症激活肝星状细胞,产生胶原纤维,肝脏开始“变硬”。这时如果不干预,5–10年内可进展为肝硬化。
4.肝硬化及癌变:肝硬化阶段患者容易出现门静脉高压、脾肿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部分病灶还可能走向肝细胞癌。
三、检测与早期干预:别让肝“默默哭泣”
1.常规肝功能检查:每年做一次ALT、AST、GGT、ALP、总蛋白、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
2.影像学筛查:腹部超声可发现脂肪肝和早期纤维化;需时可做FibroScan(弹性成像)或MR Elastography;
3. 肝纤维化评分:APRI、FIB - 4等非侵入性评分与血清学指标相结合,用以评估纤维化程度。
提醒:单次检测正常不等于万无一失,特别是有家族史、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筛查频率应增至半年一次。
四、系统科普:肝脏的“超级功能室”
1.解毒与代谢:分解药物、酒精与环境毒素。
2.合成蛋白质:制造凝血因子、运载蛋白(如白蛋白);
3. 胆汁分泌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并且能够排出胆红素。
4. 储能与调节:具备储存糖原以及维生素A、D、B12等物质的能力。
5.免疫调节:Kupffer细胞吞噬病原。
肝脏功能一旦衰退,上述系统便会失衡:血糖易出现波动,凝血功能遭受损害,免疫防线亦被削弱。
五、实用建议:拯救“快透支”的肝
1.饮食管理:
控制总体热量的摄入,削减饱和脂肪与精制糖的摄取量。
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像全谷物、蔬菜、水果等都是极佳的选项。
每周食用两次深海鱼,可补充ω-3脂肪酸,进而对肝脏炎症起到抑制作用。
2.运动干预:
每周应至少开展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行等。
每周开展两次阻力训练,于促进肌肉合成、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而言,裨益极大。
若能坚持半年及以上,使体重下降5 - 10%,则可显著改善脂肪肝状况。
3.戒酒与限药:
男人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宜超过20克,女人则不宜超过10克,情况严重者以完全戒酒为宜。
遵医嘱用药,必要时咨询肝病专科,避免“自我加量”。
4.修复作息:
确保每日享有7 - 8小时的优质睡眠。
保持固定的作息规律,切不可在凌晨1 - 3点熬夜。
白天的时候,要适度开展户外活动,这对于补充维生素D大有裨益,从而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定期复查:
肝功能与影像学检查宜达成“常规化”。
若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对于患有慢性肝病(诸如乙肝、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遵循“一年一次或者半年一次”的筛查策略。
不要让“无声的杀手”悄然将您的健康吞噬。通过科学筛查、生活方式干预和必要的医学手段,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肝脏的守护者。现在就行动起来,让我们的肝脏不再被一步步透支!
来源:中医医生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