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公去取快递,我让他顺便买块豆腐。卖豆腐的菜店就在菜鸟驿站隔壁,两个门头一左一右一东一西紧紧挨在一起。
老公去取快递,我让他顺便买块豆腐。卖豆腐的菜店就在菜鸟驿站隔壁,两个门头一左一右一东一西紧紧挨在一起。
答应着。
来去也就十几分钟。我看他拿壁纸刀拆包装盒,问:豆腐呢?
哦。我忘了。
我啥也没说。
搁以前,可能就开启唠叨模式:搁爪就忘……你这个脑子呀……中年痴呆了吗?
为啥不唠叨了呢?
我也在学着改变。
有个老师说: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特质是“能改变”。
前几天听播客,黄执中讲了一件事,他跟妻子的互动。在家里,黄老师经常下厨做饭,厨房里有条擦手的毛巾,挂在横杆上,他经常擦完手之后随便一摆。他妻子要经常帮他挂回去,也会问:为什么你不把毛巾挂起来?
黄老师说他妻子是非常智慧的人,不是责怪,不是抱怨。而是在发生过很多次之后问了他一句很巧妙的话:
是有什么阻力、有什么难处,让你无法把毛巾放回原处吗?
黄老师说他就认真想了想。那个横杆靠墙,空间很窄,他的手比较大,挂回去手会被卡住。那个小小的不舒服,让他觉得挂回去有点麻烦,所以就随便一丢。而他妻子手比较小,很容易挂回去。
他也知道毛巾挂起来更整洁,也容易晾干。
夫妻俩一沟通,找到了问题所在。后来,换了个挂钩,挂起来比较方便,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家洗菜的水池上方也挂了块擦手的毛巾,听黄老师一讲,很容易代入厨房的场景。经常做家务的人会知道,物归原处有多重要。
生活就是由这些日常的琐碎小事组成的。有的人被琐碎压得喘不过气,甚至崩溃,有的人在琐碎中获得乐趣,甚至成长。
见贤思齐。
听人家的故事,长自己的一智。
就联想到我老公刷碗这件事。每次他刷完碗,不是把碗从小到大摆在沥水架里控水,而是碗盘胡乱堆放。嫌他干活干不到咱心眼里去,便“不稀赖”用他,宁肯自己刷。
听过黄老师一讲,我就想,是有什么阻力什么难处让他不能按我的标准(办法)把碗盘摆放整齐控水吗?当然我的标准也未必就是完全合理。
还真有。
他是左力手,也就是左撇子。厨房里的沥水架往往都在右边,他放回去并不像我那么顺手。不是他不想,而是,对左力手来说,别扭。可能这就是个小小的障碍。
想到这一层,也就通了,没什么可抱怨的。要么接受,要么面对,要么改变自己。刷个碗而已,要么,人家刷什么样是什么样,你别唠叨。要么,你自己刷。
多大点事儿?
我中午出去散了个步,顺便把豆腐买了回来。
现在之所以不太唠叨,还有个原因,我也会想到——可能,他也经常看我不顺眼呢?只是,他不说罢了。
中年人贵有,自知之明。
ps:感谢大刘投喂的桲椤叶粽子
好大个儿
两个绑在一起
今年吃的第一个粽子
与粽子同煮了十几个小时的鸡蛋和鸭蛋。蛋白Q弹,蛋黄软糯。
来源:观澜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