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追踪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新发患者,34年后约一半中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6 08:28 2

摘要:近日,《Diabetes Care》杂志刊登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与陈燕燕研究员团队主导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最新成果。这项历时34年的随访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我国人群中,新诊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即糖尿病前期)人群在超30年内的中风发病率及其进

01

近日,《Diabetes Care》杂志刊登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与陈燕燕研究员团队主导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最新成果。这项历时34年的随访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我国人群中,新诊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即糖尿病前期)人群在超30年内的中风发病率及其进展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在长期追踪期间,约有一半的糖尿病前期或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风,表明糖尿病状态显著增加中风的长期风险。而令人振奋的是,通过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中风发生率,尤其对女性效果更为明显。

02

该研究起始于1986年,纳入了598名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540名糖耐量受损者以及494名糖耐量正常个体。其中,糖耐量受损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为期6年的饮食与运动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组,405人),另一组未进行干预(对照组,135人)。

经过长达34年的随访,研究人员统计并分析了各组人群的中风发生情况,以评估不同血糖状态与干预措施对中风风险的长期影响。

研究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风累积发生率为65.4%;未接受干预的糖耐量受损者为62.8%;接受生活方式干预的糖耐量受损者下降至49.8%;而糖耐量正常人群仅为38.2%。

进一步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风发生率显著高于糖耐量受损人群(每千人年分别为24.3 vs 18.5)。此外,从发病时间来看:糖耐量正常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中风发生时间平均延迟了16.8年;接受干预的糖耐量受损者延迟7.8年;未干预的糖耐量受损者仅延迟2.3年。

这说明,生活方式干预不仅短期内有助于控制血糖,其带来的健康益处可以持续超过三十年。

在调整多种危险因素后,研究发现:相比糖耐量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风风险增加了80%;未干预的糖耐量受损者风险增加52%;而接受了生活方式干预的人群,中风风险“仅”增加33%;更值得注意的是,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干预组的糖耐量受损者整体中风风险降低了23%,而在女性中这一降幅达到了36%。

这提示,女性可能从生活方式干预中获得更大的心血管保护效益,也为未来制定性别差异化的预防策略提供了依据。

研究还分析了多个潜在影响因素,发现:年龄、性别、收缩压升高和是否处于糖尿病状态,都与中风风险上升密切相关;在随访过程中,若个体最终发展为糖尿病,其中风风险会额外增加28%;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中风风险也会上升11%。这些结果再次强调了控制血压、延缓或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对于中风防控的重要性。

03

作为全球首个针对中国人群开展的超30年随访糖尿病前期与中风关联研究,大庆研究为慢性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它明确指出:糖尿病前期并非“无害”,而是中风的重要预警信号;早期进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能够显著降低未来中风风险,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具有长期持续性;特别是在女性群体中,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尤为突出。

这也提醒公众,尤其是血糖异常但尚未确诊糖尿病的人群,应尽早采取健康管理措施,以延缓甚至避免进入糖尿病阶段,从而减少包括中风在内的多种并发症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负担加重,如何通过有效的初级预防来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大庆研究用34年的时间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早筛查、早干预、重管理,才是守护健康的长久之道。

参考

Chen, Yanyan, et al. "Stroke Incidence Evolution in People With Newly Diagnosed Diabetes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 34-Year Follow-up of the Da Qing Diabetes Study." Diabetes Care (2025): dc242675.

来源:健康盛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