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大咖齐聚文博会“意库论剑”,探讨未来城市生活的新形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6 09:35 2

摘要:文博会带给深圳市民的,不仅有海内外特色文化展品齐聚深圳展出的机会,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近日,“美好生活研究计划”2025年系列讲座第一期在深圳蛇口南海意库举行。这是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南海意库分会场系列活动之一,多位嘉宾以“城市记忆下的未来公共空间——从记忆容

文博会带给深圳市民的,不仅有海内外特色文化展品齐聚深圳展出的机会,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近日,“美好生活研究计划”2025年系列讲座第一期在深圳蛇口南海意库举行。这是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南海意库分会场系列活动之一,多位嘉宾以“城市记忆下的未来公共空间——从记忆容器到城市客厅”为主题,共同探讨了未来城市生活的新形态。

活动现场

深规院城市设计与公共艺术促进中心(SADA)主任刘磊认为,城市更新需兼顾硬件改造与文化激活,让公共空间成为串联历史、社区与未来的纽带。面对工业遗产的功能单一、记忆断层等挑战,需要尝试运用“共生思维”,走“共生路径”——物质空间共生,让人感到舒适;社会网络共生,社会学家挖掘集体记忆的情感坐标,艺术家重构空间感知,经济学家设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规划师保留野趣、预留接口,社区组织策划市民志愿者参与;经济系统共生,建立经济正循环;治理机制共生,开发商、投资者、艺术家与租户共同推进。

大咖论剑

“在更新改造中相对于硬件改造建设,更要注重注入软文化,在生态打造上导入更多的生活场景。”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公共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策展人李震表示,城市需要共同的文化记忆坐标,要让工业遗产成为艺术与社区融合的“城市客厅”。李震抛出“想象共同体”概念,他认为公共艺术要回应个体化、流动性,通过集体参与重塑城市人文精神与社区归属感,破解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无地方性”困境。通过艺术协作共创激活公共空间,孵化城市文化符号。

圆桌论坛环节则邀请了张健蘅建筑事务所创办人、城市学者、建筑师张健蘅,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宋科,南海意库招商副总监王海艳等嘉宾,围绕公共艺术、建筑设计、遗产活化、空间运营等议题,探讨城市更新领域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新路径。

“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传承和兴趣的种子。”张健蘅认为,保护的目的是更新,使其在新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发挥作用,尤其需要体现年轻人认可的文化元素和情感归属,也需要像今天类似活动的思想碰撞。

“让更新过程成为文化传承的实践课堂。”宋科关注批判性遗产管理领域,他表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见证,不是文化遗产的荒漠,而是富矿,需要培养未来城市更新改造的“年轻工匠”。

“让改造后的空间成为青年人社交场。”王海艳说,“要平衡多方诉求,构建多方利益的共赢模式,加入快节奏社会中年轻人喜欢的业态和运营方式。”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举办地所在的南海意库前身是一片旧厂房,通过“以文带创、以创兴商、以商成文”更新改造,实现了设计、创意、文化企业总部基地有机融合,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蓬勃的朝气。”蛇口传媒总经理、蛇口研究所所长赖巧贞表示,南海意库作为蛇口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典型案例,也是改革开放蛇口史迹文物主题游径的重要一部分。

据悉,本次活动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ICIF、招商蛇口主办,招商产业园、蛇口传媒、蛇口研究所承办。“美好生活研究计划”由蛇口研究所发起,“美好空间研究计划”系列讲座已举办三期,向大众展现更立体多元的蛇口实践。

文 | 记者 王俊图 | 主办方提供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