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了120个免费体验名额,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24日,“我做小医生”第一场活动正式开启。当天,来自科学城的30名儿童化身“小医生”,带着充满求知欲的小脑袋,学习有关微生物、生活卫生和护理健康等方面的知
血液,就像是我们身体中流动的小河,孩子眼中的血液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血液是红色的?血液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此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了120个免费体验名额,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24日,“我做小医生”第一场活动正式开启。当天,来自科学城的30名儿童化身“小医生”,带着充满求知欲的小脑袋,学习有关微生物、生活卫生和护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与现场医护人员一起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医学探索之旅!
▲活动现场。雷键 摄
据了解,本届“我做小医生”科普体验活动由往年的一场丰富为4个专场。而第一场则是围绕“儿科+检验科”主题展开。记者在现场看到,活动共设置了血液能量密码、显微镜侦探社、七色洗手密码、我的成长小树苗、营养补给站和参观重庆市人类生命与健康博物馆几个环节。
趣味体验,探索医学奥秘
在血液能量密码环节,医护人员使用静脉采血模型让小朋友们体验医护静脉采血流程,以此减少小朋友对采血的恐惧。“通过仿真的模拟演示,让小朋友们对采血有更加直观认识。”医护人员说。
▲医护人员使用静脉采血模型让小朋友们体验医护静脉采血流程。雷键 摄
来自大学城树人小学一年级的杜彦琳小朋友兴奋地跃跃欲试。“原来采血一点也不可怕。”
“哇,这么多显微镜,每一台显微镜都可以观察不同细胞的形态,太酷了。”来自重庆科学城富力南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李一洋开心地说。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细菌的各种形态。雷键 摄
在显微镜侦探社环节,孩子们了解了血液为什么是红色,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细菌的各种形态,这一环节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让他们学到了宝贵的科学知识。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设置了营养补给站,通过测量小朋友们的身高、体重并为孩子们设计较为科学的饮食方案,让现场参与的家长们深入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设计较为科学的饮食方案。雷键 摄
“对我们市民来讲这个活动太好了,孩子可以在玩耍中学习健康知识,在他们心里埋下医学的种子,十分具有启蒙意义。”市民王先生点赞道。
▲工作人员测量小朋友们的身高。雷键 摄
寓教于乐,播撒学医种子
事实上,“我做小医生”已经举办到第七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从创办之初,就希望打破传统单一的宣教式科普模式,让孩子们通过沉浸式体验,真正走近医学、理解健康。现在的青少年对医生职业的认知可能来自影视剧或网络,但医学不仅是“治病救人”,更包含科学精神、团队协作和人文关怀。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操作,孩子们不仅能学习急救、护眼等实用知识,还能培养对生命的敬畏感和责任感。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的“我做小医生”较往年有很大不同。“今年我们对活动进行了再次升级,根据前期的家长调研,结合6-12岁儿童的实际健康科普需求,不仅名额大幅增加,活动依旧全免费,还重点打造了四大专题活动,涵盖了儿童成长发育、急救、口腔、耳眼鼻喉等知识板块,同时联合重庆市人类生命与健康博物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用心探索医学的奥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雷键 摄
作为科学城目前唯一一所在运营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也承担着区域科普教育的功能职责,“我做小医生”的开展便是最好印证。
据了解,该系列活动还将于5月31日、6月7日、6月8日进行三场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边玩边学中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来源:科学城帮帮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