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成就一个产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6 09:40 2

摘要: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因花似灯盏、根似细辛而得名,常见于海拔1200米—3500米的中山和亚高山开阔山坡、草地或林缘,主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尤以云南最多。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因花似灯盏、根似细辛而得名,常见于海拔1200米—3500米的中山和亚高山开阔山坡、草地或林缘,主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尤以云南最多。

据了解,灯盏花与银杏、三七、丹参一道被称为四大类心脑血管中药,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最早记载于2500年前的傣医药传统经方《贝叶经》;在明代云南医药学家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中被主流记载,在傣族、彝族、苗族中一直广泛使用,应用该单方治疗中风瘫痪已有上千年历史,有“滇南灵草”之名。

云南灯盏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尤以红河州的灯盏花品质最好,在产量、外观及内在品质上都优于其他产区。根据测定,红河州的灯盏花有效成分比其他地区的灯盏花高出37%—50%,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灯盏花也被列入云南省“十四五”重点发展的中药(民族药)品种。

1992年,在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研制的口服剂和水针剂的基础上,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注射用灯盏花素冻干粉针剂,提高了注射用灯盏花素的质量及疗效,成为国内首家生产上市注射用灯盏花素的制药企业。“龙津”牌注射用灯盏花素一度是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

1998年,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物谷”)经过研究发现,人工种植的灯盏花在稳定性和含量上远超野生灯盏花,于是就与云南大学合作开展人工种植灯盏花研究,通过对云南省6个地区的高含量野生品系进行优良单株选育,建立灯盏花种植资源圃。生物谷的“优质灯盏花人工种植基地”落地红河州,目前已拥有灯盏花优良品系8个。

2002年,生物谷的“优质灯盏花人工种植基地”被财政部列为“农业产业化项目”;2004年,与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大学共同申报的“地道药材—云南灯盏花种植资源及其评价研究项目”被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11年,培育的“灯盏花1号”和“灯盏花2号”获得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认定;2015年,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为规范化种植奠定基础。近年来,生物谷推广灯盏花有机种植基地700亩,并示范推广种植灯盏花8000余亩。

人工种植灯盏花为当地农户收入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生物谷采用“公司+基地+种植户”的订单农业运作模式,使农户在资金、信息、技术、市场、销售、生产及物流上形成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生物谷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累计推广灯盏花种植面积超2万亩,培训110人次,累计发放农户工资近300万元,带动当地300余户农户1000余人实现增收,为少数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贡献。

品质有了保证,一朵花可以成就一个产业。2023年,全国以灯盏花为原料的药品、制剂实现销售收入约60亿元,其中云南灯盏花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近20亿元。生物谷以灯盏花为核心原料,上市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软胶囊、灯盏花滴丸、灯盏花素片五大独家产品,领跑灯盏花产业。

其中,灯盏细辛注射液作为国家医保甲类品种(2023版),全额报销且无适应症限制,覆盖住院及门急诊场景,尤其适用于需快速干预的急重症患者(如中风急性期)。灯盏生脉胶囊被列入国家医保乙类(2023版),享受甲类支付,报销比例达70%—90%,作为唯一进入基药目录(2021版)的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成药,在基层医疗机构可优先采购使用,患者每年节省治疗费用约60%。

目前,生物谷正积极发掘新的临床适应症,不断巩固和提升灯盏花系列中成药产品市场地位,探寻灯盏花系列产品在治未病领域的作用,尝试在个体健康消费、精准医疗、健康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将其打造成继云南三七后又一标志性产业。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郭曼

责编:毕群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来源:掌上春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