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持续走强!18 家龙头谁能领跑能源革命?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5 22:22 2

摘要:近两个月,A 股市场上可控核聚变概念持续火爆,众多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此。这一概念的强势表现,背后是全球能源转型浪潮的推动以及该领域不断传来的技术突破捷报。本文将从可控核聚变的基本概念、行业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剖析 10 余家核心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两个月,A 股市场上可控核聚变概念持续火爆,众多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此。这一概念的强势表现,背后是全球能源转型浪潮的推动以及该领域不断传来的技术突破捷报。本文将从可控核聚变的基本概念、行业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剖析 10 余家核心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未来发展趋势,最后为投资者分析该领域的投资价值与风险,助力大家把握投资机遇。

可控核聚变,被誉为 “人造太阳”,它模拟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将轻原子核(如氘和氚)聚合形成重原子核(如氦),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相较于传统能源,可控核聚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燃料来源极为丰富,仅海水中蕴含的氘,就能满足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需求;而且反应过程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和长期放射性废物,安全性极高,不会出现传统核裂变那样的失控风险。

目前,实现可控核聚变主要采用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方式。其中,托卡马克装置作为磁约束方式的典型代表,通过高强磁场将高温等离子体约束起来,使带电粒子沿着螺旋形轨道运动,从而实现对等离子体的约束与加热,以达到核聚变所需的高温高压条件。

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已走过数十年历程,成果斐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计划于 2025 年底实现首次等离子体放电,旨在验证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我国在该领域同样成绩亮眼,自主研发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不断刷新纪录,2025 年 1 月实现了 1 亿摄氏度下 1066 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中国环流三号” 也于 2025 年 3 月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向工程化应用迈出坚实一步。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加大对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投入,资金、技术不断涌入,推动着从等离子体控制、材料研发到能量转换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迭代,为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雪人股份:为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提供氦气螺杆压缩机,应用于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低温冷却系统。凭借在低温装备制造领域的成熟技术,未来有望在更多核聚变项目中获得订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纽威股份:作为核电阀门龙头,向法国ITER 项目供应超 6000 万元核级阀门,技术适配核聚变装置真空系统。在未来核聚变装置建设中,其在真空系统阀门供应方面的优势将持续凸显。兰石重装:成功研制高效紧凑型热交换器(PCHE),应用于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氦冷测试项目。依托在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深厚底蕴,有望在核聚变装置热交换设备领域持续深耕。海陆重工:供应热核聚变堆压力容器及真空室设备,参与中核集团聚变项目。凭借在压力容器制造方面的专业能力,将随着国内核聚变项目推进,获取更多订单。常辅股份:在北交所市场中,作为核电核能概念股,其产品在核电以及可控核聚变产业的阀门等配件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在 5 月 23 日市场中表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未来有望受益于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为装置提供更多关键辅助设备。尚纬股份:积极布局可控核聚变领域,其产品在能源传输方面具有优势,可为核聚变装置的能源供应系统提供可靠电缆,保障能源稳定传输。5 月 23 日,市场对其在该领域的发展预期推动股价强势表现。安泰科技:子公司安泰中科为 EAST 装置和 ITER 提供偏滤器全钨复合部件,技术国际领先。随着全球可控核聚变项目推进,将持续受益于在偏滤器材料领域的优势地位。大西洋:与中核、广核合作,研发镍基 / 不锈钢焊接材料,用于核聚变反应堆容器制造。凭借与核电企业的合作经验,有望在核聚变反应堆焊接材料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西部超导:超导线材广泛应用于核聚变领域,为 ITER 提供低温超导材料,全球市占率约 15%。随着核聚变装置对超导材料需求增长,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永鼎股份:高温超导带材在核聚变领域应用潜力巨大。随着高温超导技术在核聚变中的应用成熟,有望在该领域打开市场空间。中洲特材:专注于钴基、镍基、铁基等高温耐蚀合金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核电等领域。在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中,其高温耐蚀合金材料可为核聚变装置在特殊环境下稳定运行提供材料保障,5 月 23 日股价展现出强劲涨势。哈焊华通:作为专业熔焊材料企业,产品涵盖碳钢焊丝、不锈钢焊丝等上百个品种,部分实现国产化替代。在可控核聚变工程中,其焊接材料将在设备组装连接环节发挥重要作用,5 月 23 日市场表现突出。东方钽业:作为稀有金属材料领域的重要企业,其生产的钽等稀有金属材料在核聚变装置特殊部件制造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如高真空、强辐射环境下的部件。5 月 23 日,公司因在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中的潜在价值受到市场青睐,股价表现出色。中国核建:作为国内核电工程建设主力军,拥有丰富的大型核设施建设经验。在未来可控核聚变工程建设中,其工程管理、施工技术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有望承担大量项目。上海电气:在能源装备制造与工程领域实力强劲,参与众多重大能源项目。在核聚变领域,可凭借综合实力,从设备制造到工程建设全方位参与,分享行业发展红利。辰光医疗:5 月 23 日股价涨幅达 14.96%,公司长期致力于高场强和超高场强磁共振产业链核心部件研发。在可控核聚变领域,辰光医疗处于产业链中游,是超导磁体核心部件供应商。其在超导磁体技术上积累深厚,自主开发的超导磁体已在医疗领域商业化应用,且参与中科院 EAST 装置等国家级项目,技术壁垒高,发展潜力巨大。王子新材:在包装业务基础上,积极拓展与新能源包括可控核聚变相关业务,可为核聚变相关设备提供定制化包装解决方案,保障设备运输安全。5 月 23 日,其在资本市场因可控核聚变概念受关注,股价走势良好。融发核电:在核电设备制造方面经验丰富,其技术和制造能力可迁移应用到核聚变装置部分设备制造中,如压力容器等。5 月 23 日,受益于可控核聚变概念热度,股价表现突出,展现出市场对其发展潜力的认可。合锻智能:锻造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在可控核聚变中,可为关键部件提供高质量锻造加工,确保装置性能和安全。5 月 23 日,公司在可控核聚变概念加持下,市场表现强势。

总体来看,这些核心上市公司在各自细分领域具备独特优势。随着可控核聚变行业从实验研究向商业化逐步迈进,它们有望通过技术创新、订单获取等方式实现业绩增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技术迭代快、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领先地位。

长期增长潜力巨大:可控核聚变一旦实现商业化,将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市场空间不可估量。目前相关上市公司处于行业发展初期,未来业绩增长潜力巨大,具有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政策支持力度大: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控核聚变对未来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出台政策支持该领域研发与产业发展。这为相关上市公司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企业获取资金、技术等支持,加速业务发展。技术创新推动估值提升:上市公司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上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引发市场对其未来盈利预期的上调,从而推动股价上涨,提升公司估值。技术不确定性:尽管可控核聚变取得诸多进展,但距离商业化仍面临等离子体长时间稳定约束、高效能量转换等技术难题。若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将影响相关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盈利前景。商业化进程缓慢:从实验室研究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需要较长时间,期间存在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若商业化进程受阻,投资者可能面临长期投资回报不达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可控核聚变概念热度上升,越来越多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加剧。现有上市公司若不能持续创新、保持技术和市场优势,可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公司业绩。

可控核聚变概念虽蕴含巨大投资潜力,但也伴随着较高风险。投资者在参与该领域投资时,需充分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基本面,做好风险评估,以长期投资的眼光,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