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想|体验卡收集指南:抽卡、洗牌与重构组牌的勇气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6 14:58 2

摘要:“看理想”曾经写过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遭遇完时代车轮的碾压后,我们进入一段喘息时间,大部分人在重建自己的精神废墟。”也许是“伟大”太过模糊,也许是社会发展的逻辑早已有了定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挑战中,在社会对文科持续存在的质疑声中,我反复审视着自己的

李瑾 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广告与会展方向研究生

“看理想”曾经写过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遭遇完时代车轮的碾压后,我们进入一段喘息时间,大部分人在重建自己的精神废墟。”也许是“伟大”太过模糊,也许是社会发展的逻辑早已有了定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挑战中,在社会对文科持续存在的质疑声中,我反复审视着自己的生活,究竟“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思索的问题。

清晨7点半的地铁里挤满了睡不醒的脑袋。被困在工作里的年轻人不再矫情,我也是其中一员。日报、周报,实习、转正,涨薪、升职,考研、考公、考编……人人都像在不断加速的机器,只有将每个小时、每一分钟量化为拥有实际回报率的行动,不安和焦躁才得以平息,只有在To Do List上勾下所有完成的任务,才觉得今天没有被浪费。

我不想被优绩主义下产生的焦虑和不安拖着跑,我想,生命的奥义也许是一场体验。课余闲暇,我热衷于探索各种新鲜事物。我尝试学习法语,想通过语言打开一扇通往不同文化世界的大门,接触到别样的文化思维;我投身爵士舞蹈学习,感受音乐的律动;尝试制陶,亲手赋予泥土鲜活的形状,感受创造的乐趣;我也曾坐在寺庙里抄写经文,在笔墨纸砚间,领悟书法与玄学的深邃内涵。我还积极参与电影节、咖啡节的志愿者服务,做过咖啡店、茶馆兼职,当过调酒师和家教老师,甚至体验过活动主理人的角色。我想,我的生命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获得的体验卡,张张都是“我来过”的证明。

在学术与实践的裂隙里,打捞真实的自我

读研时写过的论文,是我观察社会的多棱镜。研究后女性主义话语下的女性广告时,我看见数字媒介如何重塑性别叙事——那些被符号化的“独立女性”形象背后,藏着消费主义与性别规训的合谋。这让我在咖啡店兼职时,总会留意玻璃橱窗里的商业海报:当“她经济”成为流量密码,女性究竟是被看见,还是被更精致地物化?

观察AI污染下的数字平台的舆情治理,就像一场对技术异化的抗辩。我曾在电影节志愿者工作中目睹短视频解说对电影艺术的解构,正如算法推荐正在瓦解人们的深度思考能力。于是我开始刻意练习“反媒介依赖”:关掉手机推送,用胶片相机记录旅行,在陶泥塑形时强迫自己脱离“电子榨菜”——那些被切割成碎片的时间,本可以生长出更丰饶的感知。

斜杠不是标签,是对抗单一价值的游击战

三次考研、四段行业经历、十余种身份尝试,构成了我简历里的“斜杠矩阵”。在4A广告公司写脚本时,我会把在茶馆兼职时听来的方言俚语揉进文案;做跨境电商运营时,法语课上学的“优雅”哲学竟帮我精准捕捉到目标客群的审美偏好;甚至连兼职调酒的经历,都让我在参加活动时,思考人们究竟是真的喜欢莫吉托里朗姆酒的风味,还是在消费“夏日海滩”的想象符号?——这些看似零散的体验,实则在暗中编织着我的认知网络,让我在斜杠实践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距离。

这种审视后来延伸到我的日常生活,当短视频挤满了所有琐碎的时间,算法驯化出人们“即时反馈依赖症”,斜杠体验恰恰成为打破这种惯性的解药。在陶艺工作室捏制茶杯时,我必须耐住性子等待陶土晾干;钓鱼时的漫长寂静,教会我与不确定性共处;而在陆家嘴咖啡节做志愿者时,望着摊位上或停或走的客人,我尝试理解得到答案:人生的确定性,也许从来没有规定好的主线剧情,而是在无数次试错中练就的应变能力

未完成的拼图:在流动中成为自己的答案

站在人生的中场,我依然是个“未完成品”:法语课本躺在抽屉里,爵士舞停留在基础步法,陶艺作品总是带着歪歪扭扭的拙趣。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我对抗“标准人生”的壁垒,我的生命也正是由无数看似零散的体验拼贴而成——学调酒时了解的酒文化,茶馆兼职时听老板讲自己的沪漂故事,做活动主理人时突发暴雨却意外温馨的“露天咖啡夜”,这些“计划外”的篇章,才是人生最鲜活的注脚。

或许我们都该像棵自在生长的树:脚下踩着新闻与传播的专业土地,认真吸收知识养分;枝叶却朝着自己喜欢的事物伸展,不管别人说有没有用。当“斜杠”不再是写在简历上的漂亮标签,而是变成一种不想被单一标准困住的活法,我才理解,人生的地图上,重要的不是别人画好的“成功点”,而是自己一次次勇敢尝试留下的痕迹。那些学法语时磕磕绊绊的发音、做咖啡节主理人时熬夜策划的活动、陶艺课上歪歪扭扭的杯子,虽然不完美,却都在闪闪发亮。

来源:中国广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