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密较量》的折射下,看国家安全法律的利剑与公民责任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6 15:41 2

摘要:一部《绝密较量》谍战剧,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国家安全保卫战。境外间谍势力不择手段地试图窃取我国重要机密,而国安人员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与之展开殊死搏斗。

一部《绝密较量》谍战剧,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国家安全保卫战。境外间谍势力不择手段地试图窃取我国重要机密,而国安人员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与之展开殊死搏斗。

这部剧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影视作品,更像是一本生动的国家安全教科书,深刻揭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以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法律视角看剧中情节,结合现实中的真实案例与相关法条,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严重后果以及法律在守护国家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在《绝密较量》里,境外间谍组织精心策划,派遣间谍潜入我国,试图通过各种隐蔽手段获取机密信息,这种行为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对于间谍行为的界定。该法第四条明确规定,间谍行为包括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等。

例如,剧中间谍想方设法渗透进重要会议,企图窃取关键技术资料,这便是典型的接受间谍组织任务、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在现实中,类似案例屡见不鲜。

2021年10月,眉山籍人员李某,为了赚取快钱,通过QQ主动与境外情报人员联系,在利益诱惑下,接受对方任务,为其拍摄我国某港军事基地及军舰视频、照片。经鉴定,这些资料中有6件为机密级、3件为秘密级。李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反间谍法》,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在剧中,间谍为获取国家秘密和情报,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如刺探、收买内部人员,窃取重要文件等。这种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即“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

回顾现实,2020年,某国内信息科技公司接到一项商业委托业务,委托方是境外公司。境外公司以对中国铁路网络进行调研为名,要求境内公司采集中国铁路信号数据,包括物联网、蜂窝和铁路移动通信专网信号等数据。该境内公司明知境外公司别有用心,但在利益驱使下,依然按照要求进行数据采集。经核查,该境外公司的长期客户包括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等。最终,该境内公司采集的相关数据被鉴定为情报,相关人员因涉嫌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情报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且剥夺政治权利。

在剧中,部分商业机密涉及国家重要产业安全,境外势力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这些商业秘密,这可能触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并且当这些商业秘密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时,其危害性质更为严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等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例如,现实中一些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其技术秘密可能关乎国家在特定领域的竞争力和安全。若有境外势力通过收买企业内部人员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这些技术秘密,不仅损害企业利益,更可能威胁到国家相关产业安全,进而影响国家安全。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如间谍窃取国家军事机密,可能导致国家军事防御部署被敌方掌握,使国家在军事对抗中处于被动地位,直接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经济领域看,若关键产业的商业秘密被境外势力获取,可能使我国相关产业在国际竞争中遭受重大打击,阻碍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损害国家发展利益。

在《绝密较量》中,一旦间谍成功窃取核心技术资料,可能会对我国相关产业的自主发展造成巨大阻碍,影响国家在国际产业格局中的地位。

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例如,若发生重大间谍窃密事件,可能导致民众对国家安保体系产生担忧,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同时,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如能源、通信等,若因国家安全问题遭受破坏或干扰,将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如境外势力对我国能源数据的窃取和破坏,可能影响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给民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我国法律对于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制定了严厉的刑事处罚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间谍罪的,危害国家安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例如,张某曾是某国家机关的核心涉密人员,离职后,因难以抵挡金钱诱惑,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拉拢策反,向其提供大量国家秘密。最终,张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充分彰显了我国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坚定决心。

除刑事处罚外,危害国家安全行为若给国家、集体或个人造成经济损失,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例如,企业内部人员因被策反泄露商业秘密,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需依法进行赔偿。同时,对于一些尚不构成犯罪的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等。如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虽未达到犯罪程度,但根据《反间谍法》,可由国家安全机关予以警告或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依法享有诸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公民和组织协助国家安全工作的行为受到法律保护。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相关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保护措施。

此外,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公民和组织对国家安全工作有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条,公民和组织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例如,普通民众若发现有人在军事禁区附近异常拍照、打听敏感信息等可疑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绝密较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安全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通过对剧中情节的法律分析,结合现实案例与法条,我们深刻认识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多样性、严重性以及法律惩处的严厉性。同时,明确了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权利与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工作,共同筑牢国家安全的坚实防线,让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处遁形。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五十六条: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第一百一十三条 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二百八十六条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或者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四条 本法所称间谍行为,是指下列行为:

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

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以及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或者策动、引诱、胁迫、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的网络攻击、侵入、干扰、控制、破坏等活动;

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

进行其他间谍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七十七条 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二)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来源:北京京尹律师事务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