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贵阳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扫黄打非”为抓手,以“清源”“护苗”等专项行动为统领,持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治理,为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提供了“贵阳经验”。
近年来,贵阳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扫黄打非”为抓手,以“清源”“护苗”等专项行动为统领,持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治理,为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提供了“贵阳经验”。
聚焦“专项行动”,敢于“亮剑”斗争
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典型案例突破带动整体治理效能提升,三年来累计查办“扫黄打非”案件70余件,罚没金额20余万元,形成“查办一案、震慑一片”的高压态势。工作中,支队坚持线下检查与线上巡查相结合,对出版物市场开展专项行动,通过“行刑衔接”机制,联合公安共同查办了“金某某侵犯著作权案”“CAD之家侵权盗版案”“李某某复制发行侵权案”“贵州某图书发行有限公司非法经营案”等典型案例,查获侵权出版物、涉案电子出版物、非法出版物共计13万余册,涉案人员获刑并处罚金,支队执法人员斩断非法复制发行链条,深挖印刷厂违法证据并移送公安机关,实现“编印发”全链条打击。其中,“金某某侵犯著作权案”的办理展现了执法部门在著作权保护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打击力度,贵阳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也获评国家版权局“2022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
科技引领,构建智能化治理新格局
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一体化执法平台,实现案件全流程线上办理,三年来平台办理案率达100%。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研判,案件平均办结周期显著缩短,推动执法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变,确保办案全程可溯、可监督。
机制创新,打造高效协同执法模式
利用“监管平台升级+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强化行政与刑事执法衔接。在CAD之家案、李某某等典型案例中,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实现快速查扣与深度惩处的有机结合。电子证据固定、大数据溯源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有效破解了传统执法中取证难、认定难等瓶颈问题。
夯实“护苗”阵地,推动“文化执法+”
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新闻出版、交通等部门,聚焦校园周边文化市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同时,组织退休老干部等“五老义务监督员”开展“一看二查三提醒”巡查,通过“检查—反馈—整改—复查”闭环流程。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通过普法宣传,指导企业守法经营,在重要节假日,执法支队组织企业集中学习法规、签订《守法经营承诺书》,通过一系列举措,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强化队伍建设,凝聚“向心力”
支队始终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在重大案件中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双向赋能、双促进双提升。工作中,为顺应新形势下“扫黄打非”工作的需求,创办“四个课堂”,全方位推进执法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在“政治理论大学堂”中,支队党组织精心组织党员骨干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扫黄打非”领域治理能力;在“文化执法大课堂”中,搭建起知识共享与经验传承的平台,采取“请进来”邀请专家传道授业,安排业务骨干分享办案心得,帮助执法人员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在“执法巡回大讲堂”中,采取“走出去”由执法骨干走出机关,奔赴六城区及“三县一市”开展巡回授课活动,将行之有效的执法办案经验和创新做法传递到基层一线,促进全市文化执法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文化交流大书堂”中,倡导队员通过阅读经典、交流研讨等方式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执法人员的执法办案水平和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锻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执法铁军。
编辑丨杨雨茜审核丨张庭苇终审丨冯颖佳来源:爽游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