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展播进行中……|“阅读润心 书香满园”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6 20:03 3

摘要:轻轻合上《红楼梦》的青灰色封面,大观园里的雕梁画栋仿佛还在眼前晃动。贾宝玉挂着通灵宝玉蹦蹦跳跳的身影,林黛玉握着诗帕咳嗽的模样,薛宝钗转动金锁沉思的神态,都像浸了水的胭脂似的,在我心里慢慢晕染开来。

优秀作文

展播时间到!

“阅读润心 书香满园”

入围优秀征文名单

入围名单持续更新中……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哦!

投稿邮箱:wzjyfb666@163.com

一起来看本期优秀作品!

人生如戏

——读《红楼梦》有感

青缎书脊是永不褪色的戏台,泛黄纸页里仍悬着金陵十二钗的珠帘。

——题记

轻轻合上《红楼梦》的青灰色封面,大观园里的雕梁画栋仿佛还在眼前晃动。贾宝玉挂着通灵宝玉蹦蹦跳跳的身影,林黛玉握着诗帕咳嗽的模样,薛宝钗转动金锁沉思的神态,都像浸了水的胭脂似的,在我心里慢慢晕染开来。

记得黛玉葬花那日,粉色花瓣簌簌落在她的绢衣上。她含着泪把花瓣装进锦囊时,我跟着揪心地疼。宝玉虽然整天嘻嘻哈哈,可他在晴雯病逝时撕扇子,在黛玉灵前摔玉的举动,分明藏着无法说出口的难过。这些水晶心肝玻璃人儿般的公子小姐,终究没逃过命运的安排。妈妈说这就是“花开花落终有时”,但每想到黛玉临死前烧诗稿的火光,我的眼睛就止不住发酸。

纱窗外的斜阳给书页镀上金边,我突然明白曹雪芹写这本书的苦心。这些鲜活的少男少女,就像我们课间一起追蜻蜓的伙伴,也许总有一天会各奔东西,可那些真诚相待的日子,那些笑中带泪的成长,都会变成最珍贵的彩色贝壳,永远躺在记忆的沙滩上。

永嘉县外国语实验小学

2020级6班 董子睿

指导老师:戴祝芳

星河照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

翻开《三国演义》,滚滚狼烟扑面而来。黄巾军的铜锤砸碎城门,赤壁的火船在江面燃烧。在这片乱世中,我找到了永远不灭的英雄星光。

书中有三颗最亮的星。诸葛亮的羽毛扇指挥千军万马,关羽的青龙刀劈开血色黎明,张飞的蛇矛搅动惊雷。他们用不同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三国。

隆中草庐里,诸葛亮把智慧装进锦囊。草船借箭那夜,我仿佛听见箭雨扎进船板的声音。五丈原的灯熄灭时,我的眼泪打湿了《出师表》——原来真正的英雄,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

月光下的青龙刀闪着忠义的光。关羽护送嫂嫂时劈开五座城门,刀锋却小心避开花轿。华容道放走曹操时,他颤抖的手让我明白:讲义气有时比打赢更需要勇气。

张飞的吼声震得我书桌发抖!当阳桥上那声怒吼,吓得我差点摔了书。拆桥时马尾扬起的尘土里,藏着粗中有细的智慧。上周扶起摔倒的小妹妹时,我感觉手里握着他的蛇矛——原来勇敢真的会传染。

这些英雄,教会我:普通人心里都住着个小英雄,也能发光。看,阳光洒落下来,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六(13)班 林乙博

指导老师:潘方纯子

坚持练习的魔力

——读《俗世奇人》有感

一个午后,我翻开《俗世奇人》这本书,立刻被里面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这本书讲述了天津卫一群身怀绝技的普通人:刷子李刷墙技艺超凡,张大力力大无穷,华大夫认牙不认人……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本领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故事。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刷子李》这个故事。刷子李是一位粉刷匠,他有个特别的规矩:如果刷完墙后,黑色衣服上沾到一个白点,就不收工钱!这需要多么高超的技艺啊!故事中,他的徒弟曹小三以为发现了衣服上的白点,结果是裤子破了个洞。这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练习魔方的经历。刚开始学魔方时,我连最简单的公式都记不住,手指也不灵活,但我没有放弃,每天坚持练习。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拿出魔方反复练习。课间休息时,我也会抓紧时间练习几遍。四年过去了,我的速度越来越快,复原时间越来越短,从最初的三分钟到现在的8秒多。这就是坚持练习的魔力!

我相信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得来的。正如我们的学习一样,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坚持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反复练习不会的题目。只要肯下功夫,多练习,每个人都能练就一身好本领。

温州城南小学五(7)班 吴子轩

指导老师:余林丽

在苦难中寻找生命的光亮

翻开余华的《活着》,我本以为会看到一个关于“生存”的残酷故事,却意外地读懂了“生活”的真谛。这本书像一把钝刀,缓慢而深刻地剖开了生命的本质,让我在福贵一生的苦难中,看见了人性最坚韧的光芒。

《活着》中,福贵的故事让我震惊而沉思。他从富家少爷沦落为贫农,先后失去所有亲人,却依然坚持活着。特别是当家珍拖着病体回来时,福贵那句“回来了就好”,让我看到了生命最朴素的坚韧。余华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这句话起初让我困惑,后来却成为我理解生命的钥匙。福贵教会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承受多少后依然能保持尊严。

合上《活着》,我决定接下来要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两本书有着奇妙的联系:它们都讲述人在极端困境中的生存状态。如果说《活着》展现了中国农民面对苦难的生命韧性,那么《我与地坛》则呈现了知识分子在病痛中的精神跋涉。福贵在失去所有亲人后依然耕作,史铁生在双腿残疾后仍坚持写作,他们都诠释了生命最本真的力量。

我期待在《我与地坛》中读到史铁生如何在地坛公园的四季轮回中,完成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特别是他关于“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的感悟,想必能与《活着》形成深刻对话。两本书都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气不是改变命运,而是接受命运后依然热爱生活。

从《活着》到《我与地坛》,我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苦难史,更是中国人面对困境时共通的生命智慧。这两本书就像两面镜子,照见生命的不同面相,却又殊途同归地指向同一个真理: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在这个追求速成与成功的时代,它们提醒我们回归生命的本真,在苦难中依然保持尊严与希望。

浙江永嘉中学高二(9)班 王晨曦

指导老师:王艳艳

编辑:薛敏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