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6日,由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主办,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广州市花都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培训班(花木盆景人才专题)第三阶段实践教学正式启动。继长三角研学后,本期课程聚焦岭南盆景核心腹地——广
撰文:钟思阳
岭南盆景新传承:花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第三阶段研教学启动
——探究品松丘的艺术IP化、何焯光的商业化路径、嘉盛园艺的两岸协作
2025年5月26日,由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主办,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广州市花都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培训班(花木盆景人才专题)第三阶段实践教学正式启动。继长三角研学后,本期课程聚焦岭南盆景核心腹地——广东顺德,番禺,东莞等珠三角多地。首期行程以“大师课堂+实操实训”为主线,串联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韩学年的品松丘、何焯光的新顺景园艺及台湾真柏大师创作研习会,为30余名花都瑞岭村山松种植户开启技艺升级之旅。
首站品松丘:山松艺术的“韩格”启示
上午10时,学员们踏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韩学年的私家盆景园——品松丘。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山松圣地”,陈列着200余盆韩学年耗时二三十载创作的经典作品,其“韩松韩格”以狂放遒劲的造型与自然写意的画意闻名,被誉为“岭南山松艺术的巅峰”。
针对学员多来自山松种植基地的特点,韩学年重点解析了山松培育的核心理念:“松味不在形似,而在神韵。一盆好松需外显苍劲,内蕴风骨。”他以多件镇园之作为例,演示如何通过枝条取舍展现松树“逆境求生”的刚毅气质。瑞岭村学员围绕山松控针、拿弯干制作等难题提问,韩学年逐一解答,并强调“十年育一枝”的匠心理念:“山松之美是时间与心血的结晶,急功近利只会失去灵魂。”
品松丘的园区设计亦令学员震撼:园区以起伏草坪分隔展示区、交流区与活动区,茶室水帘潺潺,与松影相映成趣。这种“园林即展场”的理念,为花都盆景园的文旅化改造提供了范本。
第二站何焯光大师的顺景园艺:岭南技法的实战锤炼
下午,教学团转场至岭南盆景实力派大师何焯光的天台花园。这座200平方米的“空中盆景殿堂”,陈列着20余件中大型作品,涵盖九里香、黑松、朴树等树种,其“黄金分割,不等边三角形,回头大飘枝”型格以枝法细腻、布局严谨著称,彰显岭南派“截干蓄枝”的精髓。
参观完何焯光大师的天台花园后,一行人随何大师来到他的盆景园,现场示范岭南盆景创作全流程:从主干拿弯的缠绕技法,到细枝修剪的“脱衣换锦”效果,每一步皆以“工匠精神”为准则。学员们分组进行实操,在何大师手把手指导下,完成主干定型、枝爪蓄养等核心技能训练。一名学员感叹:“过去只会粗放修剪,今天才懂何为‘一寸三弯’的匠心!”
何焯光还分享其“以树养树”的产业经验:通过标准化造型与差异化定位,实现其作品变现流通的良好效益,印证“艺术与商业可并行不悖”。这一模式为瑞岭村山松产业从“卖桩材”向“卖艺术”转型注入信心。
明日焦点:两岸真柏创作碰撞
首日课程结束后,学员移师顺德陈村花卉世界,明后两日将参与“2025真柏盆栽创作研习班”。此次活动由嘉盛园艺联合两岸机构主办,包括广州番禺宝文园,馨园盆景,特邀台湾真柏创作大师李安原、何永裕、董毅、林泽松等四人现场演绎。嘉盛园艺主理人王俞又表示:“台湾真柏以铝线攀扎缩短成型周期,与岭南技法融合后将催生新可能。”
研习班学员还在嘉盛园艺场还学习其“园林化展陈+农文旅融合”模式,与品松丘形成呼应,为学员提供全产业链升级思路。
研学意义:从“技艺传承”到“产业破局”
本次第三阶段研学延续前两期“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主线,并凸显三大升级:
1. 技艺深度:韩学年的“松味哲学”与何焯光的“工匠实操”,构建从理论到落地的完整学习链;
2. 产业视野:品松丘的艺术IP化、何焯光的商业化路径、嘉盛园艺的两岸协作,为花都盆景提供“艺术+商业+文化”三维模型;
3. 两岸联动:台湾真柏大师的加入,推动岭南盆景在技法创新与国际化传播上打开新局。
写到最后: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韩格松韵”到“两岸交流”,这场跨越地域与流派的学习,正重塑花都盆景人的认知边界。当瑞岭村的山松遇上顺德的匠艺,岭南盆景的全球化叙事,已埋下伏笔。
活动花絮
第一站:品松丘
第二站:新顺景园艺
研
来源:岭南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