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大郎,此刻正揉着发酸的手腕,望着案板上发好的面团出神。晨光穿过塑料遮阳棚,在"武记炊饼"的招牌上投下斑驳光影。巷口的共享单车叮当作响,外卖骑手黄袍加袖的衣裳比当年官人的皂衣还要鲜亮。这是我在清河县重生的第三年,也是第三次被市场管理员警告占道经营。
我,武大郎,此刻正揉着发酸的手腕,望着案板上发好的面团出神。晨光穿过塑料遮阳棚,在"武记炊饼"的招牌上投下斑驳光影。巷口的共享单车叮当作响,外卖骑手黄袍加袖的衣裳比当年官人的皂衣还要鲜亮。这是我在清河县重生的第三年,也是第三次被市场管理员警告占道经营。
"武哥,您这炊饼摊该升级啦。"隔壁蜜雪冰城奶茶店的店员小王滑着平衡车飘过来,手机支架上还闪着直播间的打赏特效,"现在都搞预制菜中央厨房了,就您这老手艺,还能坚持多久呢?@#¥%@¥#..."
他后半截话被蓝牙耳机的来电打断,转身又钻进直播数据流和各位大姨大婶子们打赏的保时捷、钻石的漩涡里。我低头看着掌心粗粝的老茧,不禁一声长吁低叹。想起八百年前阳谷县街头,这双手也曾托起一家生计,并且能足够养活我那美貌又娇俏的夫人潘金莲。
一、科举与校招:千年不改的龙门阵
人才市场的玻璃幕墙映出我泛白的鬓角,电子叫号屏的红光刺痛眼睛。三十五岁的肉身在这个时代成了原罪,简历上"初中肄业"四个字仿佛烙红的铁印。斜后方两个后生仔的议论顺着冷气钻进耳朵:"这大叔怎么混的?学历比个子还矮,要是我,我都不来......" "估计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我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裤上的褶皱,想起那年潘金莲说要供二郎读书时的烛光。如今义务教育普及了,可寒门跃龙门的戏码倒比宋朝还要惨烈。见过背着古琴来面试文员的艺考生,遇过海外镀金回来抢行政岗的留学生,还无数邂逅过高学历的研究生双手拎着外卖和写字楼的高级白领争抢电梯的尴尬光景。
昨夜刷到个视频,说某街道办招个城管都要硕士起步,底下的评论倒比清明上河图还热闹。
"下一位!"机械女声惊得我好一个拘灵。面试官扫过简历的眼神,像极了当年王婆子打量我挑着炊饼担子满街叫卖时的神情。"您这个年纪...我们更需要应届生那样的可塑之才。"她推了推塌鼻梁上的金丝眼镜,"或者考虑下我们的银发顾问岗?嗯对不起,您也不太适合,因为这个岗位得需要二十年跨国公司管理经验!"
二、零工江湖:算法鞭子下的新挑夫
暮色染红外卖箱时,我在商业街的霓虹里找到了新营生。手机接单的提示音比当年打更的梆子还急,平台算法把时辰切成碎片。超时预警的红字跳出来那刻,我忽然懂了为何二郎宁可在柴进庄上做门客——这电子腰牌比官府枷锁还催命。
暴雨天接了个急单,电动车在积水中突突哀鸣。写字楼电梯排起长龙,我迈着我的小短腿拎着餐盒气喘吁吁地冲上十七层,西装革履的白领接过外卖时,镜片后的眼神与当年狮子楼食客别无二致。
下楼的消防通道里,撞见了一个蜷缩在安全门后的黄袍小哥,手机屏光照亮他嘴角的水泡——像极了那年我在雪地里摔碎的炊饼。
三、手艺人的数字围城
社区搞"非遗传承"培训那日,我带着祖传的酵母老窖去了。穿汉服的姑娘们举着云台拍vlog,直播间礼物特效淹没了面香。主办方说要打造"国潮IP",可谈到分成比例时,负责人的笑容比西门庆的算盘还精。
转机出现在冬至那天。菜场口修鞋的老赵头递给我张传单:"大学生搞的什么共享厨房..."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去了,却在顶楼天台闻到久违的麦香。穿围裙的姑娘们正用空气炸锅试验新配方,见我带来的老面酵头眼睛发亮。那个雪夜,我们研发的"低糖全麦炊饼"在社区团购群卖爆了单。
四、破晓时分的地平线
今晨四更天和面时,短视频自动播放着"促进灵活就业新政"的报道。面盆里的气泡咕嘟作响,像极了八百年前柴火灶上沸腾的蒸锅。小王帮着调试直播设备,说要把揉面手法做成ASMR。窗外无人机掠过社区早餐工程试点店的招牌,我忽然想起《清明上河图》里那个永远走不到虹桥的挑夫——原来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跋涉,只不过有人换了竹扁担,有人跳进字节跳动的长征里背着算法跑。
面团在掌心重新苏醒时,东方渐渐升起了鱼肚白......
来源:霖大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