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嫁给穷小子气坏全家,5年后开豪车回娘家:他现在是千万富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7 06:36 2

摘要:“你疯了吗?那小子除了一张脸还有什么?”舅妈拿着鸡毛掸子,眼圈红得像刚哭过。

那年春天,表妹小雅结婚的时候,舅舅家的门槛差点被踏破。

不是来道喜的,是来劝阻的。

“你疯了吗?那小子除了一张脸还有什么?”舅妈拿着鸡毛掸子,眼圈红得像刚哭过。

“他家连彩礼都拿不出多少,你跟着他喝西北风去?”

小雅坐在床沿上,手里攥着那张皱巴巴的结婚证申请书。窗外的梧桐刚发芽,嫩绿得像她十八岁的倔强。

“妈,我认定他了。”

舅妈气得把掸子摔在地上。灰尘扬起来,在午后的阳光里打转。

小雅的对象叫陈远,县城边上农村的。两个人在县里的电子厂认识,小雅做包装,陈远搞技术维护。长得确实不错,一米七八,清清瘦瘦的,戴副黑框眼镜,看着斯斯文文。

可家里穷啊。

那时候陈远租的房子在老城区,一间半平房,月租八十块。墙皮脱落得像癞子头,暖水瓶的塞子用报纸裹着,电视机还是那种厚得像砖头的老古董。

我记得第一次去他家,是小雅带我去的。她想让我帮她说说话。

推开门的时候,陈远正蹲在地上修一台收音机,螺丝刀、老虎钳摆了一地。听见响动抬起头,脸上沾着机油,笑得憨厚。

“来了?我给你们泡茶。”

他站起来找杯子,只找到一个完整的,另一个缺了个口子。

“没事,我不喝。”我摆摆手。

小雅倒是不嫌弃,接过那个缺口的杯子,“你这收音机又坏了?”

“隔壁王大爷的,我帮他修修。”陈远擦擦手,“他儿子在外地打工,老人家就爱听评书。”

这个细节我一直记得。

因为那时候修收音机可不挣钱,纯粹是帮忙。

小雅看陈远的眼神,亮得像夜空里的星星。

舅舅家倒是没那么穷。舅舅在供电所上班,虽说是个临时工,但每个月也有千把块钱的收入。舅妈在菜市场卖菜,起早贪黑的,一年也能攒个几千。

家里的条件在我们那一片算是中等偏上。

32寸的彩电,双门冰箱,洗衣机,该有的都有。小雅从小就是家里的宝贝疙瘩,舅妈说过,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女儿嫁个好人家。

结果小雅偏偏看上了陈远。

订婚那天,陈远的父母从乡下赶来。他爸是个木匠,常年干活落下一身毛病,走路都佝偻着腰。他妈更是实在,一开口就是乡下口音,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

彩礼谈来谈去,最后定了一万八。

在那个年代,一万八不算少,但也不算多。舅妈的意思是至少要三万,这样才显得重视。

“他们家拿不出来。”陈远红着脸说,“我爸说,卖掉家里的几亩田,再借点,凑个两万差不多。”

舅妈的脸当时就拉下来了。

“小雅,你看看人家什么态度?连个彩礼都要借,以后你跟着受罪!”

小雅那时候在电子厂一个月能挣四五百,陈远稍微多点,六七百的样子。两个人加起来一千出头,在县城租房子,除去吃喝,一个月能攒三四百就不错了。

按照舅妈的算法,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但小雅铁了心。

“妈,我不要彩礼了。”

这话一出,舅妈差点背过气去。

“你疯了?不要彩礼?让人家看不起你?”

“他对我好就行。”

舅妈气得直哆嗦,“好?好能当饭吃?你看看隔壁小丽,嫁的那个小伙子,家里开超市的,彩礼给了五万,还买了金项链。人家现在过得多滋润?”

“那是人家的事。”小雅倔得像头小毛驴。

后来这婚还是结了。

舅舅舅妈没办法,女儿大了留不住。不过脸色一直不好看,婚礼当天也是强撑着笑容。

我记得那天陈远穿了身借来的西装,袖子长了一截,总是往上撸。小雅穿着一身红色的连衣裙,是她自己在街上买的,一百多块钱。

没有婚纱,没有鲜花,连婚庆公司都没请。就在村里的大院子摆了几桌,请了双方的亲戚朋友吃顿饭。

菜也简单,四个热菜四个凉菜,最贵的就是一盘红烧肉。

但是小雅那天笑得特别甜。

陈远也是,一直傻笑,见人就发烟,那种五块钱一包的红塔山。

婚后两人就在县城租了间房子,开始了小日子。

刚开始还好,小两口恩恩爱爱的。陈远下班回来会给小雅买个烧饼,或者一袋酸辣粉。小雅也会给他织毛衣,洗衣服。

可是日子过久了,问题就出来了。

那房子冬天冷夏天热,下雨天还漏水。小雅怀孕后反应特别大,吃什么吐什么,陈远每天下班还要照顾她,人瘦了一圈。

孩子生下来后,开销更大了。奶粉钱、尿不湿、看病的钱,每一笔都是数。

小雅坐月子的时候,陈远妈妈从乡下赶来照顾。老人家什么都不懂,炖个鸡汤都能炖糊了,小雅吃得直皱眉头。

“妈,要不你回去吧,我自己来。”小雅实在忍不住了。

陈远妈妈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嫌弃我了?我好心好意来照顾你…”

这话传到舅妈耳朵里,又是一顿数落。

“看看,这就是你选的好人家?婆婆不会照顾人,男人又没本事挣钱,你这是何苦?”

更要命的是,孩子六个月的时候生了场病,住院花了三千多。那可是陈远两人大半年的积蓄。

为了这个钱,陈远找了好几个朋友借,才凑齐了住院费。

小雅抱着孩子在医院里哭了一夜。

“我是不是真的选错了?”她在电话里跟我说。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穷确实是个大问题,爱情不能当饭吃这话,一点都不假。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这对小夫妻快过不下去的时候,转机来了。

那是2018年的春天,陈远突然辞了工作。

“你疯了?”小雅差点跳起来,“家里就指着你这点工资,你辞了喝什么?”

“我想创业。”陈远认真地说,“现在短视频火了,我想做这个。”

小雅当时就蒙了。短视频?那不是小孩子玩的东西吗?

“你懂什么短视频?”

“我这不是在学吗?”陈远指了指电脑屏幕,“我看了很多资料,这个行业有前景。”

舅妈知道这事后,气得差点住院。

“这个陈远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好好的工作不干,要去搞什么短视频?小雅,你赶紧劝劝他,别胡闹了!”

可陈远这次特别坚持。

他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拿出来,买了台二手电脑,还有一些拍摄设备。每天都在家里琢磨怎么拍视频,怎么剪辑。

小雅看他那么认真,心里也动摇了。

“要不,试试?”

“试试?试什么试?钱花光了你们喝西北风去?”舅妈在电话里骂得狗血淋头。

但陈远真的用心了。

他拍的第一个视频,就是教人修家电的。因为他本来就会这些,讲得也清楚,居然有不少人看。

慢慢地,关注的人多了起来。有人在评论里问问题,他都会耐心回答。有时候还会直播,现场教人修东西。

半年后,他的粉丝突破了十万。

“这能挣钱吗?”小雅问。

“能。”陈远眼睛发亮,“广告费,还有直播打赏,一个月能有两三千。”

两三千,比他之前的工资还高。

小雅开始相信了。

2019年,陈远的账号彻底火了。

那个教修洗衣机的视频,播放量超过了一千万。底下的评论密密麻麻,全是感谢的话。

“大师,我按你的方法修好了,省了三百块维修费!”

“太厉害了,讲得这么详细,比那些收费的师傅强多了!”

从那以后,陈远开始接广告。家电品牌找他合作,维修工具厂家找他代言。

一个月的收入,突然就变成了几万块。

小雅简直不敢相信。

“这是真的吗?”她看着银行卡上的余额,眼睛都瞪圆了。

“真的。”陈远笑得合不拢嘴,“而且这才刚开始。”

2020年,疫情爆发,大家都待在家里。短视频行业反而更火了。

陈远趁势扩大了团队,招了两个助手,专门负责拍摄和剪辑。他自己主要负责内容策划和出镜。

这一年,他的年收入突破了五十万。

舅妈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嘴巴张得能塞下个鸡蛋。

“五十万?真的假的?”

“真的。”小雅把银行流水给她看,“还不止,他说明年能突破一百万。”

舅妈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

“这孩子有出息!我早就看出来他不是一般人!”

可我记得很清楚,就在一年前,她还在说陈远是个废物。

2021年,陈远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不大,就五六个人的小团队,但已经有模有样了。他们不光做短视频,还开发了一些小程序,教人维修各种家电。

这一年,公司营收突破了三百万。

陈远分到手的,也有一百多万。

小雅怀了二胎,他们在县城买了套新房子,三室两厅,一百二十平米。

装修得特别温馨,客厅的沙发是真皮的,卧室铺了木地板。

最让小雅高兴的是,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陈远说,以后孩子大了,可以在这里写作业。

2022年,陈远的事业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他不仅自己做内容,还开始孵化其他博主。公司签了十几个垂直领域的达人,涵盖了家电维修、汽车保养、手机维修等各个方面。

每个达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都遵循陈远的理念:实用、真诚、接地气。

这一年,公司的营收突破了八百万。

陈远的身家,也正式跨过了千万大关。

春节前,他开着一辆奔驰S级回到了娘家。

那天我也在舅舅家,准备一起吃年夜饭。

听见外面有汽车声,我们都跑出去看。

一辆黑色的奔驰停在门口,车牌号还是本地的豹子号。

陈远从驾驶座上下来,还是那副斯文的样子,但气质完全不同了。

西装合身,手表闪闪发亮,整个人都透着成功人士的自信。

小雅从副驾驶下来,怀里抱着二宝,肚子已经显怀了。那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

她穿着一件白色的羽绒服,脸色红润,笑容满面。

“舅舅,舅妈,新年好!”

舅妈迎出来,眼睛就没离开过那辆车。

“这车多少钱?”

“不贵,一百多万。”陈远淡淡地说,好像在说一百多块钱一样。

舅妈的腿都软了。

一百多万!

这个数字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她这辈子见过的钱加起来,可能都没有这么多。

“快进屋,快进屋!”舅妈忙不迭地招呼,“外面冷。”

进了屋,陈远开始从包里往外拿东西。

给舅舅的是一块手表,牌子我不认识,但看起来就很贵。

给舅妈的是一套化妆品,据说是什么国际大牌。

给我的是一瓶红酒,标签上全是英文。

“太破费了!”舅妈嘴上这么说,但接东西的手一点都不慢。

吃饭的时候,陈远喝了点酒,话也多了起来。

“其实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心里也没底。”他夹了筷子菜,“但是没办法,总得试试。”

“你这试得值!”舅舅举起酒杯,“来,我敬你一杯!”

“舅舅,您别这么说。”陈远赶紧站起来,“要不是您和舅妈把小雅教育得这么好,我哪有今天?”

这话说得舅妈眉开眼笑。

“那是,我们小雅从小就聪明!”

饭后,陈远又拿出一个红包。

“舅舅舅妈,这是给您二老的过年钱。”

舅妈接过来一摸,厚厚的一沓。

后来小雅告诉我,里面是两万块钱。

那天晚上,舅妈翻来覆去睡不着。

“老头子,你说我当初是不是眼瞎了?”

“咋了?”

“我居然说陈远没出息!人家现在身家千万,开奔驰住豪宅,我当初怎么就看不出来?”

舅舅在黑暗中笑了。

“谁能想到呢?做短视频还能发财。”

“不是短视频的问题。”舅妈很认真地说,“是这孩子有脑子,肯钻研。你看他刚结婚那会儿,就爱帮人修东西,我还嫌弃他不务正业。”

这话说得没错。

其实回过头看,陈远身上一直有一种特质:善于学习,愿意帮助别人。

这在当时看来可能是”不务正业”,但在短视频时代,这恰恰成了最大的优势。

第二天,陈远带着全家去了市里最好的商场。

给小雅买了个包,据说是什么限量版,要好几万。

给孩子买了一堆玩具和衣服。

自己倒是没买什么,只是看中了一块手表,试了试就放下了。

“怎么不买?”小雅问。

“太招摇了。”陈远摇摇头,“我现在这样就挺好。”

这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

很多人有钱了就开始炫富,但陈远没有。他还是那个朴实的小伙子,只是多了些成熟和自信。

临回去的时候,陈远找我聊了会儿。

“大哥,这些年谢谢你帮忙照顾小雅。”

“说什么呢,都是一家人。”

“我知道当初大家都不看好我。”陈远点了支烟,“说实话,我自己心里也没底。”

“现在好了。”

“是啊,现在好了。”他深深吸了一口烟,“但我不会忘记那些困难的日子。是那些日子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我问他,有什么人生感悟想分享的吗?

陈远想了想,说: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当所有人都觉得你不行的时候,你更要坚持。”

“还有就是,要对别人好。我之前帮那些邻居修东西,从来没想过要回报。但是这些经历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服务精神,这在我后来做短视频的时候特别有用。”

“最后就是,要敢于改变。如果我一直待在电子厂,现在可能还在拿着几百块钱的工资。”

这些话,我一直记得。

现在,陈远的公司已经发展得更大了。他们在市里租了一整层写字楼,员工有五六十人。

业务也从短视频扩展到了电商、培训、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据小雅说,去年公司的营收突破了五千万,陈远的身家也早就超过了两千万。

他们在市里买了套别墅,还在海南三亚买了套房子,准备以后冬天去住。

三个孩子都很健康,老大已经上小学了,很聪明,特别喜欢摆弄各种电子产品。

“像他爸。”小雅总是这么说,眼里满是骄傲。

舅妈现在逢人就夸陈远。

“我女婿啊,那可了不得!身家几千万,公司几十个员工!”

每次有人夸小雅嫁得好,她都特别得意。

“我早就看出来这孩子有出息!”

可我还记得,五年前她是怎么说的。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计较的。

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重要的是能认错。

现在舅妈对陈远好得不得了,每次去看他们,都要包饺子、炖排骨,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都做给他吃。

陈远也很孝顺,每个月都会给舅舅舅妈钱,逢年过节更是大包小包地买东西。

去年舅舅查出了糖尿病,陈远二话不说就把他们接到市里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花了十几万治疗。

“这钱我们还你。”舅舅说。

“舅舅,您说什么呢?”陈远认真地回答,“您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这件事让舅舅舅妈特别感动。

“这孩子,真的是个好孩子。”舅妈跟邻居说,“我们家小雅有福气。”

最让我感慨的是,陈远成功了,但他没有变。

还是那个愿意帮助别人的人,还是那个认真做事的人。

前段时间我们县里有个孤儿院缺钱,他直接捐了五十万。

“做人不能忘本。”他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是很多好心人帮助过我们。现在我有能力了,当然要回报社会。”

我觉得,这才是陈远成功的真正原因。

不是运气,不是机遇,而是他身上那种朴实、善良、勤奋的品质。

这些品质在任何时代都是珍贵的,也是成功的基础。

想起当初那个穿着借来西装、袖子长了一截的小伙子,再看看现在这个身家千万的成功人士,真的是感慨万千。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一个看似平凡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所以,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人,也永远不要放弃自己。

就像陈远说的:要相信自己,要对别人好,要敢于改变。

这些话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

而那些做到的人,往往都有不错的人生。

故事讲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

但生活还在继续,陈远的事业还在发展,小雅的幸福还在延续。

我相信,他们的故事会更加精彩。

因为,真正的成功不是一时的辉煌,而是持续的成长和贡献。

而陈远,正走在这样的路上。

来源:默默Mo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