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风华—— 玄览•道光瓷器精品一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7 10:09 2

摘要:道光年间,景德镇制瓷业虽受社会局势影响,但瓷器工艺仍闪耀独特光芒。彩瓷领域,粉彩大放异彩,色彩层次丰富,尽显华丽贵气。青花瓷选用国产青料,前期发色浓艳沉稳,后期淡雅清新,品类多元,创新技法不断涌现。

重要古董器物专场

IMPORTANT

CHINESE CERAMICS & WORKS OF ART

道光年间,景德镇制瓷业虽受社会局势影响,但瓷器工艺仍闪耀独特光芒。彩瓷领域,粉彩大放异彩,色彩层次丰富,尽显华丽贵气。青花瓷选用国产青料,前期发色浓艳沉稳,后期淡雅清新,品类多元,创新技法不断涌现。

本次春拍【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释出众多道光御窑瓷器,从纹饰到造型,从胎釉到工艺,全方位展现这一时期瓷器的独特魅力,为藏友与研究者呈上一场探寻道光瓷艺奥秘的盛宴 。

lot 915

清道光·御窑内青花外蓝地轧道洋彩花卉开光「重阳菊花」节令膳碗(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6.5cm.High;14.5cm.Diam×2

RMB:600,000-900,000

备注:

1、伦敦佳士得,2004年11月9日,编号0029

2、五台山人旧藏

3、中国嘉德,2011年5月22日,编号3418

伦敦佳士得,2004年11月9日,编号0029

中国嘉德,2011年5月22日,编号3418

著录:《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道光御瓷》,文物出版社,2011年,页80,图版20

拍品造型规整,敞口微撇,弧腹,圈足。胎质坚致缜密,釉面光润细腻,洁白莹亮,制作考究,典雅庄重。内壁绘青花花卉纹饰,外壁以浅蓝色为地,开光绘花卉纹饰。碗内绘青花折枝菊花几组,碗心双圈青花,内绘一丛怒放花卉,枝繁叶茂,虽为青花一色,然绘制精致细腻,栩栩如生,浓淡有致。一内一外,一素一艳,交相呼应,构思极为巧妙,颇有意趣。

纹饰绘画工艺精湛,敷彩细致,设色亮丽。蓝彩淡雅,轧道精工,全器颜色鲜艳华贵,绘工精细,装饰效果强烈。色地开光节令膳碗因为乾隆皇帝的风雅所好而创烧,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主要用于御茶膳房,为名副其实的御用瓷。

且装饰精良,用料讲究,数量非常有限,更是清宫御用瓷器中非常难得的成组成套烧造的瓷器品种。其创烧和断烧时限有明确的档案史料为依据,在清代御窑瓷器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据《清宫瓷器档案》记载,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九日,太监胡世杰交御用青花膳碗一件,传旨:“外面俱烧五彩各色地杖,花样各按时令分别吉祥花样。碗内仍照外面花样,俱要青花白地,年节用………九月九用“重阳菊花”………俱按时令花样烧造,五彩要各色地仗,每十件地仗要一色,按节每样先烧造十件。钦此。”从清宫档案可知,此类膳碗共有八种纹样,其创烧与皇帝的直接旨意有关,是由皇帝参与设计或定稿的御用传办瓷器。

各式节令膳碗图样

九九重阳原为祈求长寿的节令,汉代《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现发展为老年节。是应出游踏秋,登高远眺,遍插茱英,吃重阳糕,赏菊饮酒的节日,民间习俗活动甚为丰富。而“重阳菊花”膳碗所用纹样却几乎纯是菊花,倒也名副其实。此拍品形制周正,设色妍雅艳丽,绘画精细,制作考究,寓意吉祥,制作上乘,端庄秀雅,宫廷气息浓厚。

彩瓷轧道,亦称“锦上添花”,是先在白胎上均匀施一层色料,再在色料上用一种状如绣花针的工具拨划出精细纹饰,最后配以花鸟、山水等图饰或开光图饰。创烧于乾隆早期,此后历代多有继承。这种方法综合了西洋铜胎画珐琅与中国粉彩绘画两种工艺技法,中西合璧,甚有时代风格。

据《清档》记载,此类器物为宫廷所用之器,这种玲珑精美的色地轧道开光碗,不但色地各有不同,圆光内的纹饰也极其讲究,随四季景物的变化而绘写寓意吉祥的纹饰,但总体仍然保持富丽堂皇的宫廷气象,足见当时朝廷对于这种形制的碗的重视与喜爱。本品配随形木座,釉彩妍美,轧道精工,青花发色明艳,绘工精细,为道光官窑上乘之作。

更为难得的是此对碗传承有序,为英国著名收藏“Fonthill House”旧藏。(Fonthill House)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威尔特郡,毗邻闻名遐迩的放山修道院(Fonthill Abbey),至今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这里原本是19世纪“英国首富”詹姆斯•莫里森(James Morrison)的一座乡村私邸,莫里森家族一直将其作为艺术收藏品的陈列地。“Fonthill House”所藏珍宝分别于1965年、1971年和2004年进行了3次专场拍卖,每一次都在全世界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引起巨大轰动。此对碗即为2004年专场拍卖中的拍品之一,足见其珍罕程度。

lot 917

清道光 黄地洋彩缠枝花卉五福纹宫碗(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14.8cm.Diam;6cm.High×2

RMB:800,000-1,600,000

备注:国营文物商店

此类碗为乾隆初年创烧的洋彩器物作品,乾隆二年造办处档案有载:“洋彩黄地花宫碗,花样甚好……照此将小圆盒亦烧造些”,文中所称“洋彩花宫碗”即指本类碗,道光朝继之延续乾隆朝之式样,花纹图案规整而不失变化,细微处可见巧匠深厚功力,令人叹服,堪称道光朝继承乾隆珐琅彩的御制珍品,殊宜宝之。

本品口微撇,腹部平滑,圈足,造型隽秀优雅,曲线柔美,胎釉轻薄莹润。外壁通饰黄釉为地,其上满绘洋花,见有银莲花、番莲、百合、罂粟、蝴蝶花、蔷薇、石竹等十余种花卉,争妍斗芳,色彩斑斓,各式绿叶上以珐琅白料作不规则的点染,表现西洋绘画上的光影明暗技法。

碗内壁施白釉,釉汁润泽,宛若凝脂,碗心用矾红彩以渲染的笔法绘制五只姿态各异、活泼生动的蝙蝠。“五蝠”即“五福”,典出《尚书‧洪范》,具体是指:“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五种人生吉祥之事,以红彩绘制五蝠还有“洪福齐天”之意。

碗外壁以黄釉为地,用各色料彩绘制花卉,纷繁鲜艳的缠枝花,花间枝头还有半放的小花及花蕾点缀,整器纹饰绘制纷繁细密,色彩富丽堂皇。所绘花卉的曲线及布局均与典型的中国传统画风截然不同,明显体现出西方巴洛克装饰风格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器物外底施白釉,底心青花书“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检阅公私典藏资料,从目前传世品的情况可见,此类被高宗皇帝评价为“花样甚好”的作品,自乾隆初年即成为景德镇御窑厂的传统品种,并一直烧造至光绪朝,是清代官窑瓷作中档次高贵的瓷器品种,其按尺寸又可分大小两类,其中小者直径近十五公分,外壁绘花卉四朵,大者尺寸十八公分有余,绘花六株。

本对碗为道光朝作品,按尺寸属小者,其精细程度直逼前朝,且为成对流传,甚为难得。与本品相同的作品,见香港苏富比2011年6月1日拍出的一对清道光黄地洋彩花卉纹碗,直径18.5cm,成交价1,820,000元港币;另一例相同尺寸拍品放山居旧藏于2010年12月2日香港佳士得拍出,成交价6,620,000港币;可见此类黄地粉彩五蝠碗一直颇受藏家青睐,其重要性显然不言而喻。

lot 914

清道光 粉彩开光五谷丰登碗(一对)

款识:「慎德堂製」四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17.5cm.Diam;7cm.High×2

RMB:600,000-900,000

备注:

中国嘉德,2022年6月27日,Lot.2825

北京保利,2023年7月23日,LOT.5449

此类纹样为道光官窑所常见,有见色地轧道开光品种,亦有外壁以粉彩和金彩作画,本品即为一例。碗外壁圆形金彩开光四组,内绘五谷、夔龙衔彩灯、如意、四季花卉等图,寓意“五谷丰登”。其间以折枝西番莲纹分隔,粉彩亮丽,纹饰繁茂而有层次,据档案记载,此碗纹样的名称为“五谷丰登”,当时烧制了大碗、中碗、汤碗各二十件。色地轧道粉彩碗上同样有烧造,只是底部落有道光本朝款。

本品设色明艳,造型标准,底以矾红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西,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是道光皇帝的一处行宫,晚年主要生活在此,故凡属“慎德堂制”款的道光瓷器,均被视为高于其时官窑的专用御瓷,十分宝贵。每年三度贡瓷当中就有二次被送往慎德堂安放使用,可见宣宗皇帝对此之重视。

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指,“慎德所以鼎鼎有名,盖其瓷质之白,彩画之精,固足颉颃御制也”;另外陈浏《陶雅》称道,“慎德堂为道光窑中无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质地之白,彩画之精正在伯仲间”,观本拍品即能看出道光御瓷之非凡品格。以此五谷丰登为主题的纹样,也常用于粉彩瓶之上,可见孙瀛洲先生捐赠于故宫成对粉彩五谷丰登双喜瓶。故宫博物院此类“五谷丰登”纹色釉碗,更是有成套收藏,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珐琅彩 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44,图216,四面开窗纹饰与本品一致,可作参考。

lot 913

清道光 黄地洋彩花卉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11.5cm.Diam×2

RMB:350,000-550,000

备注:马钱特旧藏(据标签)

在乾隆造办处活计档里有大量关于洋彩的记载,所指洋彩与今日传世的乾隆粉彩相同,因此有洋彩即粉彩一说。唐英《陶冶图编次》第十七云:圆琢洋彩,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说明洋彩器是唐英在景德镇御窑厂总理窑务时,在珐琅彩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仿西洋画法的新式瓷器。他对这种瓷器彩绘的内容、使用的颜料、调色料的方法等都作了说明,故用珐琅色料、西洋画法和西洋纹饰的粉彩瓷器成为洋彩器。

道光时期此类器物装饰纹样多样,制作刻意求精,极尽装饰之能事,色彩鲜艳华丽,质感细腻,见有粉彩绘番莲、缨络、宝相花、锦地彩绘的瓶、盘、碗等。此碗器形秀美轻盈,釉质光润如玉,图案绘制精湛,色彩艳丽,与精美纹饰融汇完美,赏心悦目,体现了御用宫廷制器的不凡气派,实为道光粉彩器的精品。

此碗式样为清代传统官窑造型,自乾隆二年时已开始烧制,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称“洋彩黄地洋花宫碗”,“江西烧造瓷器处”条目下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记载: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高玉交……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一件。传旨:……洋彩黄地洋花宫碗甚好,再烧造些……钦此。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此式碗甚为钟爱,此后延续至道光。装饰极其华美瑰丽,具有浓郁的宫廷风格,十分精彩。

拍品撇口,深弧腹,圈足。足内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体态秀雅,为宫碗的典型造型。内壁施白釉,光素无纹,釉面光亮莹润,细洁致密。外壁满施黄釉,绘制三组缠枝西番莲纹,以粉、白、紫、蓝、绿等颜色施彩,填彩饱满,渲染浓淡有致,借鉴西洋绘制技法。花叶繁密茂盛,缠枝连绵不断,枝蔓相接,寓并"生生不息"之意。设色妍丽明快,喜庆色彩浓重,气度华丽富贵。画面构图比例得当,绘画精细,颜色艳丽,品相完好,为道光朝官窑器的精品。配菊瓣造型木座,典雅考究,与宫碗相得益彰。

lot 916

清道光 胭脂紫地轧道开光山水人物图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15cm.Diam;6cm.High

RMB:150,000-350,000

此式宫碗有黄地和红地两类,均摹造于乾隆朝器皿,依据乾隆朝八年十一月《造办处活计档•清宫》记载,此类洋彩器皿原称为“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宫碗”,主要烧造于乾隆六年至八年之间,并被乾隆皇帝秘藏于清宫内,从不外赐于人,颇为珍贵。

本品撇口,深弧腹,下承圈足,胎质细腻洁白,器型稳重浑厚,制作精细,隽秀优雅。碗心一改常见节令膳碗的青花装饰纹样,以洋彩绘宝相花,花瓣层迭,金彩运用更显富丽堂皇。外壁饰胭脂红地轧道卷草纹,其上绘勾宝相花纹。

四面圆形开光内分绘携琴访友、踏雪寻梅、寒江独钓、楼阁静思四幅山水人物图。画面中山水楼台错落有致,人物描绘生动传神,深具中国古典山水画之风骨,画风淡雅高洁,格调清新脱俗。开光之间运用西洋绘画上的光影明暗技法,勾绘各式西洋花蔓纹饰,色彩斑斓,争妍斗芳。器身所饰纹饰,含有吉祥、美满之寓意。全器高贵华美,画意精妙娴熟,为道光经典官窑制式。

道光皇帝以节俭治国而著称,故瓷业于此间少有创新,遵循前朝岁例供瓷,量少而精良,时有逸品迭出,予人清新脱俗之感,故其细腻之作亦为藏家所爱。其中雍乾之际的御瓷名品也深受道光皇帝所钟情,遂被临摹烧造,颇得原作之神髓,画意之清雅逸致毫不逊色于前。

本品即为道光御窑延续乾隆之作,集皇家华贵之气与文人儒雅之气于一身,其制作工艺精湛,胎釉质色俱佳,是为道光官窑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同类器可见故宫博物院藏清道光胭脂红地轧道洋彩开光四季山水纹碗,其形制、工艺、纹饰、款识均与拍品相类;中国嘉德2023年秋拍,郭克礼先生旧藏,编号1172,成交价RMB 460,000,可资参阅。

lot 918

清道光 青釉描金缠枝宝相花纹海棠形花盆(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21.5cm.Long;8cm.High×2

RMB:380,000-680,000

备注:伦敦佳士得,1981年12月17日Lot. 0058

展览:《慎修思永—清代道光御窑瓷器展》,嘉德艺术中心,2023年2月25日-3月10日,编号8。

出版:《慎修思永—清代道光御窑瓷器展》,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3年,第80、81页,图8

清宫之内花盆式样丰富,材质多样,参考清宫陈设档和宫廷绘画作品可知,不同材质的花盆使用功能不一,存在明确的分工。金银、玉石、铜胎珐琅等花盆均为殿堂室内陈设器,大多为承托相应的琼树玉花等人工盆景,不具实际养花用途,紫禁城的前朝宫殿均以此类陈设为主。而瓷质花盆则是实用器皿,主要供后寝生活区与京郊各处皇家园林使用,尤其户外养植需用甚多。

此对花盆形制独特别致,呈海棠形,折沿,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盆内外施青釉,质地匀净,厚润似碧玉;外壁青釉之上又以金彩为饰,其中口沿及外足墙分别以卷草纹和回纹为边饰,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纹;盆底为相同海棠式样圈足,整体风格简约隽永,极见雅致之感。底青花书“大清道光年製”六字篆款,结构规整,笔划清晰,实属道光官窑殿堂级陈设雅器。

拍品釉质纯净莹润,金彩明艳夺目,纹样布局疏密有致,线条勾勒工谨流畅,尤以番莲纹勾金技法最为精妙,毫发毕现处尽显内府良工之能事。传承有序,著录清晰,且以成对传世,较之常见单件存例更显珍罕。

翻阅公私典藏,相同装饰风格的道光花盆还见《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清道光御瓷》著录一对,其与本品均以青釉描金装饰,唯器形制式稍异。道光三十年初,时任九江关监督士魁上奏的《九江关遣送道光二十九年奉文传办瓷器名目、件数、及用过价银清册》对此式花盆有清晰记载,其釉色称之为“豆绿釉”,规格上分大号、二号、三号,并将详细的工序与造价一一列明,极为详实。比照实物与档案记录,本品略大于“豆绿釉二号花盆”,当时造坯胎九件,总造价为七十八两八钱六分四厘多,平均每件造价约为八两七钱五分多,所费不菲,远在大运琢器之上,可鉴传办瓷器绝非一般之物,等级之高由此可窥知。

lot 903

清光绪 青花双龙戏珠纹玉壶春瓶

尺寸:50.5cm.High

起拍价:无底价

备注:国营文物商店

本品为晚清光绪时期官窑烧制的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高51厘米,器形硕大,堪称同类器中罕见之巨制。瓶身承袭经典玉壶春式样,撇口细颈渐次外扩,至垂腹处形成饱满流畅的弧线,下收为规整圈足,整体造型端庄典雅,比例协调,尽显传统制器美学精髓。

腹部主体以青花绘双龙戏珠图,二龙腾跃于云海之间,须发戟张,怒目圆睁,龙身蜿蜒呈“S”形律动,鳞甲贲张如生,五爪如轮,刚劲有力,其势撼人心魄。龙纹造型极具光绪一朝特色:丰颅隆准,长喙怒张,鬃鬣飞扬若火焰升腾,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光绪青花云龙纹大缸的绘画技法一脉相承。青花发色浓翠明艳,层次分明,云纹、火焰纹及海水江崖纹笔触细腻流畅,疏密有致,展现出官窑画匠炉火纯青的笔墨功力。

纵观公私典藏,未见与此瓶完全相似者,或为晚清官窑孤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青花龙纹玉壶春瓶虽画片相类,然尺寸较小(约30厘米),仅可作风格参鉴。本品集光绪官窑顶级青花技艺、御窑创新胆识与传统器型之大成,体量恢弘,纹饰雄浑,实为晚清御窑巅峰之作,兼具学术价值与艺术收藏价值,堪称藏界瑰宝。

来源:沐清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