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还要继续打免疫药?两派专家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7 08:44 2

摘要: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匹“黑马”,不仅用于晚期治疗,更被推向了手术前后的“围手术期”。尤其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化疗”组合越来越常见,甚至能在手术前让肿瘤“消失”,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也就是手术切下来的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匹“黑马”,不仅用于晚期治疗,更被推向了手术前后的“围手术期”。尤其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化疗”组合越来越常见,甚至能在手术前让肿瘤“消失”,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也就是手术切下来的肿瘤组织中已找不到活的癌细胞。

但这时一个关键问题摆在医生和患者面前:既然已经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术后还需要继续打免疫药吗?

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一方面,多打一年的免疫药或许能进一步压制残留的微小癌细胞,提高治愈率;另一方面,这样的治疗也意味着更多的不适、经济压力和潜在副作用。那么,继续打,值不值?

最近,《胸部肿瘤学杂志》刊登了两篇针锋相对的专家评论,正面展开了这场关于“术后免疫治疗”的大辩论。

一派观点:已经缓解,不必再治

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的专家团队认为:如果患者在术前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后已经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术后就不必再接受免疫治疗了。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

临床数据显示,达成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其两年无病生存率高达90%~96%,四年总生存率也达到95%,这意味着大多数人其实已经“安全着陆”。

即使不继续治疗,这部分患者的生存表现已经非常理想,几乎难以在新的临床试验中进一步“拉开差距”。

再加上免疫药昂贵、使用周期长、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他们认为这时候再用药不仅可能“多此一举”,甚至可能“画蛇添足”。

他们引用了一项名为NADIM-2的研究,这项研究发现,那些术前化疗+免疫治疗并达成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即使不打术后免疫药,两年内依旧无一人复发。这让人不得不思考:如果结果已经这么好了,还要多做什么吗?

另一派观点:达标≠治愈,还需巩固

而来自美国底特律Karmanos癌症研究所的团队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达成病理完全缓解,绝不等于治愈,术后免疫治疗仍有必要。

他们的依据也很充分:

病理完全缓解虽然是好消息,但并不等于体内没有癌细胞。一些“漏网之鱼”可能已经游走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只是暂时看不到。

以往的数据告诉我们,即使达到了pCR,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出现复发。

两项重要研究(CheckMate-77T和KEYNOTE-671)显示,无论患者是否达到pCR,术后加用免疫治疗都能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特别是在KEYNOTE-671中,甚至观察到了总生存期的提升。

他们指出,这种“再巩固一下”的做法,就像在完成马拉松比赛后进行拉伸——也许你已经完成了任务,但如果能多一步,让恢复更稳、后患更少,为什么不做呢?

此外,这类做法在乳腺癌等其他癌种中早已有先例。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即使术前药物让肿瘤消失,术后也要继续使用一年抗HER2的药物,以防万一。

我们应当如何选择?

两篇文章的立场泾渭分明,各有道理。这场“术后免不免疫”的争论,归根结底是两个问题:

病理完全缓解,等不等于真正的治愈?

术后治疗带来的额外获益,值不值得我们承担代价?

在答案还不那么明确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如果患者术后体质虚弱、经济负担较大,且病理缓解效果好、ctDNA也已清除,也许可以“观察为主”;

如果患者有更高的复发风险(如原来是Ⅲ期、PD-L1表达高等),或治疗耐受性好,也许更适合术后继续巩固治疗。

未来,随着ctDNA等微量检测手段的普及,我们或许能更精准地判断谁真的“安全”,谁还需“巩固”。

参考文献

1、Uprety D, Roden A C, Peters S. Adjuvant Immunotherapy Should Be Used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Carcinoma With a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J].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5, 20(1): 34-38.

2、Phillips W J, Camidge D R, Wheatley-Price P. Adjuvant Immunotherapy Should Not be Used in Patients With a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immunotherapy[J].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5, 20(1): 30-33.

来源:蔡绮纯肿瘤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