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鹏城中轴,观澜河水蜿蜒如诗,滋养着一方创新热土。这里,是数字与时尚交织的龙华,是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辉映的湾区明珠。2024年,266.6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的文化产业总营收、263家规上文化企业的集群规模,彰显着这片热土的蓬勃生机。
龙华观澜湖手艺工场
在鹏城中轴,观澜河水蜿蜒如诗,滋养着一方创新热土。这里,是数字与时尚交织的龙华,是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辉映的湾区明珠。2024年,266.6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的文化产业总营收、263家规上文化企业的集群规模,彰显着这片热土的蓬勃生机。
从观澜湖畔的文旅交响到锦绣科学园的智创浪潮,从大浪时尚小镇的潮流盛装到上围艺术村的艺脉新生,龙华正以文化为核、科技为翼、民生为本,在湾区发展的长卷上,书写着“数字龙华 都市核心”的华彩篇章。当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的聚光灯再度点亮,龙华以“数字文旅·时尚龙华”之姿,携“1个主会场+4个特色分会场+N场活动”的璀璨阵容亮相,邀世界共赴一场文化盛宴,见证一座城区的产业蝶变与时代担当。
文博盛会展风采——数字与时尚交织的文化盛宴
文博会龙华区主会场位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11号展馆,以“虚实无界,潮向未来”为设计理念,巧妙融合“数字科技链”与“时尚文化链”,打造出“可触、可玩、可去”的创意艺术展陈空间。这里全方位展现了龙华区在数字创意与时尚产业领域的卓越成就,彰显其作为大湾区“数字创意先锋”和“时尚产业高地”的独特魅力。
在数字应用场景方面,大漠大无人机、云鲸视觉等众多数字科技企业强强联合,构建前沿数字应用场景,集中展示龙华区的数字科技实力,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数字科技的无限魅力;在时尚文化符号方面,携手大浪时尚小镇服装企业,打造独具特色的时尚舞台,释放龙华区的时尚基因与城区活力;在文旅消费方面,联合观澜湖、后浪新天地等知名景点与特色区域,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向市民展示龙华区作为大湾区文旅消费目的地的丰富资源与独特吸引力;在特色文化产业方面,知音文创、德馨童娱等企业带来丰富多样的原创IP产品,展现龙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创意,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落地龙华的文旅项目将在开幕仪式上签约,云洲数字、云鲸视觉等新兴企业携最新成果惊艳亮相,为龙华数字文化新兴业态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其中,龙华区将引进“哈利·波特禁忌森林”沉浸式夜游项目,在打造大型文化艺术综合体、推动文化精品创作、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平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主会场之外,龙华区四大分会场亦如众星拱月,在五月的鹏城次第生辉。5月17日,观澜湖艺工场分会场举办的2025观澜湖国潮艺术节启幕,包括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沙龙、AI赋能青年创客国潮艺创节、艺术展览文化交易的国潮艺览周以及中华非遗文创焕新的国潮嘉年华等活动,将持续至5月31日。观众可以欣赏到蒋一玮高温颜色釉瓷板画个人展、中华手工20年手工艺封面展等精彩展览,还能参与国潮文创市集、非遗工艺集市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体验现代创意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5月23日至25日,观澜红木产业集聚区分会场将举办红木论坛、红木技能大比武、红木生活中式整装定制展等活动,为红木爱好者及业内人士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此外,非遗传统文化之旅将带领游客领略深圳红木博物馆、观澜版画博物馆等场馆的独特魅力,“澜造”红木手信展则为观众带来精美的红木文创产品,全方位展示观澜红木产业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擦亮观澜红木的金字招牌。
锦绣科学园分会场活动将于5月26日至28日期间开展,聚焦微短剧产业,推出“5+”赋能活动,涵盖“微文旅+”“微品牌+”“微科普+”“微非遗+”“微AI+”五大维度。通过微短剧海报展、循环展映等活动,让观众沉浸于微短剧的魅力之中。同时,还有招商招展、高端对话、行业交流以及二次元集市等精彩配套活动,为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平台。同期启幕的上围艺术村分会场将举行“上围院子”品牌发布、“上围有院”文旅招商推介会、“上围有艺”文化产业展以及“上围有味”在地美食探秘打卡等活动。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丰富的艺术展览,品尝地道的美食,感受上围艺术村独特的艺术氛围与文化魅力,探索文旅项目的新亮点,为艺术村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机遇。
在5月,还有观澜河龙舟赛、笑的晚会、钢琴博物馆开馆等N场精彩文化活动同期开展,为龙华文旅增添文化魅力。
产业勃兴显活力——科技赋能下的文产高地
文博会是龙华文化产业厚积薄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华区以“数字龙华”战略为引领,构建“产业生态、政策扶持、重大项目”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形成“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模式,全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2024年,龙华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达7.2%,文化产业总营收同比增长9.52%,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3.8%。
在产业特色方面,龙华区文创企业类型多元,传统文化产业、时尚产业以及“文化+科技”新兴业态齐头并进,形成核心与重点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传统文化品牌底蕴深厚,以观澜版画精妙绝伦的刀工、永丰源陶瓷巧夺天工的工艺、观澜红木典雅华贵的气质为代表,它们承载着传统文化元素,历经岁月沉淀,愈发熠熠生辉。拥有玛丝菲尔、歌力思、艺之卉、影儿、梵思诺等100多家原创品牌服装企业,它们凭借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制作工艺,在时尚界引领潮流,打造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还有世界级的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以卓越的品质和服务,吸引着全球目光,成为龙华区时尚休闲领域的亮丽名片。“文化+科技”品牌更是亮点突出,拥有绚丽多彩显示技术的利亚德、拥有精准可靠智能设备的天王电子、拥有前沿创新科技成果的夏普科技等大型企业,用科技赋能文化,用文化反哺科技,催生出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产品与服务。其中,大漠大智控凭借卓越的实力两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向世界展示了龙华区“文化+科技”融合的强大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永丰源、润天智等企业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利亚德、易事达电子入围深圳文化出口十强企业。龙华还拥有覔书店品牌和萌想文化、小海洋、灰鲨科技、云鲸视觉、德馨童娱等一批特色文化企业。
产业载体方面,龙华区凭借“强集聚力”这一独特优势,如磁石般吸引着众多文化产业纷至沓来落地生根,同时积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贴心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龙华区现有17个区级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8个、区级园区6个,成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阵地。除了文化创意产业园,龙华积极打造并高效利用区属数字文化产业空间,为数字文化企业构筑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1.8万平方米的数字产业空间已吸引育才教育书店、云鲸视觉、千影照明、深圳同驿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优质企业入驻,年营收突破10亿元。
在政策保障方面,2022年至2024年,龙华共计资助了151个项目,资助金额高达4330万元,为文化产业项目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助推项目顺利实施、落地开花。2024年12月,龙华出台了《深圳市龙华区推动现代时尚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文旅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与实际需求,在资金扶持方面精准发力,涵盖了从项目建设运营到市场推广等多个维度,全方位为企业保驾护航,助力文旅企业茁壮成长、行稳致远。
产业生态的构建更是多点开花、精彩纷呈。龙华精心打造了文博会分会场、“创意十二月”、重大文创活动这三大文化产业平台,如同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为企业搭建起展示自身实力、彰显品牌形象、拓展市场渠道的广阔舞台,同时也为广大消费者创造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消费场景。
交流合作共繁荣 ——从区域协作走向国际舞台
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龙华积极拓展区域协作新路径。拥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龙华,既是深圳的城市会客厅,又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轴心。从这里出发,18分钟高铁直达香港九龙的便捷交通,为区域协同发展架起黄金通道。今年初,一场以“多彩龙华,大有可玩”为主题的文旅推介会在香港引发关注,上河坊港澳湾、卡鲁冰雪世界等6家龙华区文旅企业面向香港游客作主题特色推荐,全面展示“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的龙华旅游形象和独特的本土文旅资源。同时推出多款港人游玩专享旅游套餐,为入境游客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加强了两地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开启两地文旅合作新篇。
在深化区域协作的进程中,龙华区聚焦“硬联通”与“软衔接”双轨并行。依托深圳北站枢纽优势,着力打造4号线旅游消费走廊,串联深港创意设计合作区等载体,形成跨境产业链条。加快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深化金融、会展商贸、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合作,促进人才、资本、数据、技术等要素跨境高效流动,推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大湾区研发总部等项目落地。为促进湾区民心相通,龙华区持续提升港澳居民执业注册、商事登记、医疗教育、文旅消费、交通出行等便利化水平和优质化服务,并通过青少年成长峰会等品牌活动,构筑起多层次的人文交流网络。
龙华的国际化步伐同样铿锵有力。2024年,深入开展对外经贸文化交流,通过“携企出海”拓市场、以商招商引外资等方式,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54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预计增长80.1%。同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国内首个位于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的实验室项目在龙华正式启动,为本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注入新动能,打造龙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名片。龙华也成为全国唯一获评2024年度“影响力城区”的基层县区,城区辨识力、知名度不断增强。
文旅融合促发展 ——生态与人文共生的幸福之城
对外深化合作,向内精耕细作。龙华区注重本土文旅资源的挖掘,以“山水城共生”为基底,构建起人文与自然交织的都市图景。2024年,观澜河获评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牛湖水碧带项目摘得省级绿美碧带建设称号,生态底色愈发鲜亮。同年,龙华“守望田野”作为深圳市唯一项目,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该线路串联龙华的观澜古墟、观澜湖乡村俱乐部、观澜红木家具艺术街、中国版画博物馆、观澜版画村、鳌湖艺术村、观澜山水田园、上围艺术村等文化地标,将百年建筑与非遗技艺、现代艺术深度融合。游客穿行于青砖黛瓦间,既可触摸深圳百年文脉,又能体验传统扎染、版画雕刻等非遗技艺,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这些散落于繁华都市中的古村落,既留存着岭南建筑的精髓,又承载着都市人的乡愁记忆,成为现代快节奏生活的诗意栖息地。
文化根系深植于生态沃土,孕育出蓬勃的文体活力。2024年,龙华围棋队问鼎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冠军,创造广东最佳战绩。本土原创儿童剧《哪吒闹海新传》在国家大剧院展演。联合出品、获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的全球首部藏羚羊保护题材纪录电影《藏羚王之宝贝日记——极地追踪》在龙华首映。文艺精品获国家、省、市级奖项245件。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国际网球公开赛等顶尖赛事落地龙华。此外,龙华全年举办系列惠民活动超千场,开展文体公益培训超8000课时,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i深圳”一键预约平台上线体育场馆超380家,总量位居全市第二。
山环水绕、青砖黛瓦间,围棋对弈的沉着冷静与网球赛场的激情澎湃相映成趣,文艺创作的深邃意蕴与群文舞台的热闹场景交织共鸣。生态涵养与文化滋养的双向奔赴,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想照进现实。
面向未来,龙华正擘画更宏大的生态蓝图。2025年,依托“山海连城、绿美龙华”计划,完善“一环一脉多廊多点”生态网络,建成观澜河水廊与樟坑径山廊。加快联通南北“双十园”,完成串联“南十园”设计方案、“北十园”规划方案,规划建设骑行道12公里以上,新增绿道3公里以上、碧道10公里以上,推动郊野径总里程达70公里,推进贯通观澜河—茜坑水库—阳台山森林公园—环西丽湖碧道。实施“公园融城”行动,新建改造城市公园2个以上、共建花园6个以上,新种苗木1.3万株以上,新增立体绿化2万平方米以上。观澜河畔将兴起游船泛舟、皮划艇竞逐的滨水活力带,向着国家级幸福河湖目标迈进。
当推窗见绿成为日常,漫步即景化作生活,这座城市的文旅融合之路,便在山河诗意与市井烟火间悄然舒展。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笔触,龙华正以“诗和远方”的深度融合,绘就一座城区的宜居宜游新范式。
双核驱动向未来 ——双中心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2024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将龙华南部片区的民治和龙华街道纳入深圳都市核心区,并在北部片区布局了龙华城市功能中心,为龙华擘画了南北“双中心”的战略空间布局。在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下,龙华将进一步以“双核驱动”重塑空间格局,赋能文化发展,加速从产业高地向综合型国际化城区跃迁。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赛道上,持续深耕多元文化沃土。弘扬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青工文化、时尚文化,健全奋斗文化宣教体系,加快鳌湖艺术村等村落活化,高质量办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高标准建设市级特色文化街区。同时开展立体式全球整合营销,完善全媒体传播矩阵,持续壮大“脸书龙华”“线上国际化社区”等外宣阵地,深化“中国少年说”等品牌活动,构建多维度精准化国际传播体系,向世界讲好龙华故事、展现深圳风采。
促进商文旅体展融合发展,催生全域经济新生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引进草莓音乐节等演艺品牌,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培育发展线上演播、数字艺术等新业态。开发工业游、红色游、时尚游、古村游等特色旅游路线,提供优质休闲度假产品和服务,创建2个以上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塑造“多彩龙华”旅游IP。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办好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国际网球公开赛等高端赛事,做强观澜河国际龙舟赛等品牌赛事,培育壮大冰雪、马拉松、电子竞技等体育新业态。完善全时空全周期展览体系,深化龙华会展中心规划方案,引育特色展会品牌,拓展多样态展会空间。充分发挥节庆、演艺、赛事牵引带动作用,拉动住宿、餐饮、零售、康养、研学等业态蓬勃发展,把更多城区“流量”转变为更大经济“增量”。
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民生福祉与城市品质同步进阶。高质量办好第十五届全运会排球、航空模型赛事,突出“以赛营城、以赛兴城”,推动城区环境大改善、品质功能大提升,实现“办好一届赛、扮靓一座城”。建成大浪体育中心等4个大型场馆,完成龙华文化艺术中心升级改造,推进玛丝菲尔园区“四馆”建设,投用50个以上公益性体育设施,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7万平方米以上。持续开展文体惠民活动,支持创作大众文艺精品,打造舞剧、戏剧、民谣音乐等领域本土文化品牌。加强“书香龙华”建设,持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打造全民终身学习示范区。
当数字浪潮与人文脉动在观澜河畔激荡共鸣,当历史底蕴与创新基因在都市核心交汇相融,龙华以一场横跨虚实、链接中外的文博盛会,向世界递出了新时代的文化答卷。这里,科技为传统文化插上翱翔之翼,生态为城市更新注入诗意基因,一条以“文化+”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正穿透时空边界——向北,红木雕刀刻写产业升级的匠心密码;向南,时尚霓裳舞动国际消费中心的蓬勃生机;云端之上,数字引擎驱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山水之间,非遗薪火点亮文旅融合的璀璨星河。未来,龙华将继续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以创新之力书写传奇,在湾区发展的时代新篇中,谱写更壮丽的“诗和远方”。
责编:武玥
来源:文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