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又给我上了一课,整挺好!

摘要:虎嗅给我提了个要求,必须邀请之前来面基做客过的嘉宾,做一次回访。所以我邀请了面基第 16 期来做客过的一位零零后大学生@照照,她是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足足小了我一轮,这可真是一个悲伤的现实,它意味着我已经毕业北漂快 12 年了。

本期嘉宾:

照照 | 对外经贸大学大四学生

⏯️本期简介:

这期是前阵子在2024虎嗅FM创新节现场录的一期节目。

虎嗅给我提了个要求,必须邀请之前来面基做客过的嘉宾,做一次回访。所以我邀请了面基第 16 期来做客过的一位零零后大学生@照照,她是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足足小了我一轮,这可真是一个悲伤的现实,它意味着我已经毕业北漂快 12 年了。

但是!每次和零零后聊天我都能学到很多,真的,而且能清晰地感受到代际差异,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

「博客」面基:

今天在现场还挺感慨的,今年是2024年,2013年大四来北京实习的时候,因为周末也没事儿,在出租屋里面也无聊,参加的第一场活动就是虎嗅的第一届FM节。印象中我来北京才十年,怎么已经12年了。

照照:

恭喜你第一个本命年了。

「博客」面基:

我比你大一轮,所以那个时候的我,就是今天的你,真的是一个12年的轮回。因为是第一届,李明老师还让大家猜FM是什么意思,最后揭晓的是for fun for money。你今天在现场感受怎么样?

照照:

觉得人很多,我没想到。之前跟着老板去见见世面,很多行业的峰会到场的并不一定有很多人,空座率是很高的,尤其是酒店的大厅,后几排到第二天基本就空了。今天是这个节的第二天,现场的入座率居然真的还可以。肯定是它本身产出的质量能够让大家有兴趣来听。

「博客」面基:

之前不是你们有一场圆桌吗?然后编导老师觉得大家太悲观了。

照照:

因为圆桌要稍微讨论一下,所以做了前彩。结果前彩我们五个人有80、90、00。结果编导老师跟说80跟90的情绪是特别悲观的。他觉得我还好,我也觉得我还好。

「博客」面基:

你同学应该是大四上半学期临近寒假。你的同学都是什么状态?

照照:

觉得各样的都有。我们毕业论文已经分好组了,随机分的,相当于做了个抽样。我们一组是七个人,七个人里有两个人的去向是考公,有1到2个人的去向是保研。剩下的三个人里,我的选择是直接就业。

年级所有这个专业的学生随机分配毕业论文导师,所以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多。我们是专业性很强的大学。

「博客」面基:

直接去就业的除了你还有几个人。

照照:

应该是1到2个。估计这个数字会变。

「博客」面基:

你觉得它能作为一个缩影去外推吗?如果不能的话,把这个范围扩大一点,但仅限于你们专业。目力所及,觉得出国留学、考研、考公和直接工作。

照照:

我觉得差不多三三三吧。

「博客」面基:

上一次录,当时问过你们同学的娱乐生活,又过了一年多,同学里面听播客的多吗?

照照:

这个问题还没有很细的去问过。感觉听播客在所有浏览互联网的内容当中,算是一个比较隐私的事情,我是这样理解的。

「博客」面基:

上次播客评论区里夸你的很多,也有一些声音觉得好像你没有符合年轻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比较现实,比较精于计算。今年对00后又有了新的外号,叫精算一代。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北大教育学院的刘芸杉老师,他在一席上有个演讲,形容现在年轻人的状态,就是过往不恋,非常关注边际变化,非常会衡量性价比。也能很自洽,带着很明确的目的融入一个环境。甚至来的时候就开始盘算怎么离开。以上种种特点,大家管你们叫精算一代。你怎么看这个标签。

照照:

肯定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我觉得分事情的。首先对我自己的一个认知,是我不喜欢的事情我干不下去。比如当初选专业的时候,选的是做教育,这个我就干不下去。理由是我不喜欢。具体在某件事上,在计算投入产出比之前,先考虑的是我能不能干下去。如果干不下去,投入产出比再高我都做不到。我不认可精算一代的看法,在衡量成本之前,先考虑的是我喜不喜欢。

「博客」面基:

那次你给我发了微信,接下来的路我喜不喜欢,我喜欢的这条路能不能承担它的成本和代价,如果能的话就去做。当时觉得挺莫名其妙的,因为你并没有说想干什么,感觉在内心做了什么决定或下了什么决心一样,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就说支持你。

照照:

我有时候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不是负面的那种,情绪波动会比较大一点,不一定是真的做了什么决定。

「博客」面基:

今天有做什么决定吗?上次我们聊的时候,你应该对考研持一个开放的态度,肯定是不排斥的。大四肯定是要做一些选择的,有做什么选择吗?

照照:

你get到我这个点了,我决定不考研了,不会考虑通过考试再去升学了。第一,我不喜欢,不喜欢通过刷大量题,浪费一年的时间。我仔细考虑过,考研到底划不划算。我是财经类的专业,不像需要进一步深造的理工科。对我来讲读研的意义就是多个研究生的学位。它并不能让我对于行业的运作有更深的理解。所有的对现实社会的理解都是我在实习中找到的。对于读研能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这条路径我打上个问号,不认可它成立。第二,有前辈跟我分享一个观点,在学校里已经度过了四年的时间,一部分精华在这四年中都没有汲取到,多两年难道就能汲取到?

我觉得这个太对了,所以一下就排除掉了再读两年的决定。通过观察,读两年的专硕,第一年的秋天就要开始找工作了。并没有把多出来的两年纳入到找工作的考虑范围之内。基于以上的原因,不考虑考研这个事了,太不划算。我的时间比所有的东西都宝贵。20岁太好了,20岁干什么都好。

「博客」面基:

你现在是最应该试错的,怎么样都玩得起,你的同学都是怎么考虑的呢?

照照:

有的在考虑跨考到法学一些专业,有的决定去考公。他们回到家乡有很多的决定性因素,最大的因素是他知道要干什么,知道他回家躺着就可以过得很好。真有这样的特别好的朋友,他的决定就是回家躺着,读研的这几年就是为了玩。我觉得挺好的,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博客」面基:

聊聊你过去一年的情况。上次录播客其实是你来我这找实习,但我这个庙太小了,念不了什么经,之后有去其他的地方实习吗?

照照:

那次是暑假。后来去一个券商研究所了,打了一个月工。我在的组是机械组,是高端制造。当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点,像研究所的实习,就是听会议纪要,做转述,跟着分析师跑路演,打下手,播PPT这些工作。最主要是知道了上市公司的董秘和研究所的分析师,大概会在哪些场所交流。董秘怎么样跟分析师打太极,分析师怎么问出来有的犀利,有的和稀泥的问题。

「博客」面基:

体验之后感兴趣吗?是否涉及到研究问题或者写撰写报告。

照照:

觉得一般,可能时间太短了,接触不到更深的东西。只能把外围的工作干完,然后就上学了。

其实涉及到了,现在是券商合规的风吹的到处都是,我怕惹事儿。

「博客」面基:

看到少爷的新闻了吗?什么感受?

照照:

看到了。看完之后感慨了一下,尤尼克斯的九号球应该真的挺好打的,我跟他买的同一个号。这就是我唯一的感受。

「博客」面基:

说说你的法国之行,应该是去交换了。这个好申请吗?

照照:

成绩合格了。然后申请,学校批了就能去。就是有这个项目,大家都可以申请,有筛选门槛的,按排名来。如果你前面的人跟你排到了同一个项目,你就去不了了,一个项目就1~2个名额。

「博客」面基:

为什么选了法国?

照照:

当时是排除了我不想去的国家。不想去巴西,也不想去俄罗斯。美国我觉得可以之后去,所以就先去法国了。欧洲的整个奢侈品牌管理,再加上一些消费文化的营造,法国说它是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所以就去了法国。

「博客」面基:

你在法国哪个城市生活?

照照:

我在雷恩,第一次听说它是凯尔特人的故乡,在英吉利海峡偏欧洲大陆这一边的城市,是在法国的西北部。从雷恩坐高铁去巴黎,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这个城市的大小,跟西城区差不多大,一共只有30万人。回来之后,在新闻上看见法国前有一个什么百人枪击案还是什么贩毒案,案犯想往北边的城市逃跑,去的那个方向就是雷恩。

「博客」面基:

课程怎么样?同学应该都是各个国家的学生,看到这些样本之后,你的同龄人的生活还有工作状态以及想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照照:

有个大前提,我在雷恩的时间并不算长,只有四个月,这四个月中还一直在旅游。我一节课都没落,没课的时间就在玩儿。一节课3个小时,一周大概6到7节课。有的集中在一天,会从早晨八点上到下午四五点。每周的课表不完全一样,有的时候会凑出来六天的假期。

至于同龄人的状态,首先没有办法在这段时间里深入的感受这个社会。欧洲有时候像文化的共同体,深层次肯定不像,因为交流实在太容易了,他们用的一些APP都是一样的。欧洲的年轻人,他们在不停的去酒吧,谈恋爱,然后去玩儿。他们谈话的很多话题都是去哪里玩儿,如果他们用英语讲话,是能听懂的。

「博客」面基:

授课是用英语吗?

照照:

授课是英语。法国人的英语,他们在课堂上会问一些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不知道频率是怎么计算的,就是中国的学生在中学学的问题。发现衡量他们心智的成熟度,并不以学过多少本书和会不会背元素周期表一类的衡量为价值和尺度。他们一直在寻找的是我想要什么。说到同龄人的状态,觉得在之前还有个体思考问题的方向。我思考的问题是我干这个会使我比同龄人更优秀。他们思考的方向是我想干什么?

「博客」面基:

是群体的普遍状态吗?

照照:

觉得算普遍。我们分组必须要保证多样性,就跟北欧国家的人分在一组。有些德国的男生,他们在思考的时候,会说我想读硕士的原因是因为我想读,我的年纪是比较大的,工作过了,这些地方都去过了,考虑之后,觉得读个硕士还不错。

「博客」面基:

你接触到的是同龄人吗?

照照:

同龄的上下三四岁。都比我大一些。像谈恋爱这个问题,他们对于两性关系的探索和尝试,已经超出了我看过的案例和样本。

「博客」面基:

是所谓的跨性别的吗?

照照:

不是跨性别的,他们追求的是,我跟这个人进入一段关系,是因为我喜欢他,只是因为他身上的东西我没有。有一个女生我印象很清楚,她跟她的女性朋友说,我很喜欢我的男朋友,但是现在遇到了另外一个特别喜欢的男生,她的朋友给她出的主意,你可以两个一起谈,当时我就震惊了。

「博客」面基:

我们小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老友记,看到六个人的恋爱关系,总会带着一种中国视角的困惑。为什么可以这样。

照照:

经历完这些后,再看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就觉得这很法国。不是说我能理解,而是明白了基于什么样的文化氛围能产生这样的作品。

「博客」面基:

有没有什么给你留下一些印象深刻的人或者事?

照照:

我们到哪里旅游,总会碰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好心人。他们像NPC一样给你指路,会把你带到车上。觉得整个社会的节奏很慢,这些帮助你的人,有时间把你帮到他能力所能及的最大的一个范围。

「博客」面基:

对此会抱有有一些戒备心或者警惕心吗?

照照:

这个是有的,人和人之间有没有恶意,能微妙的感受出来。我也帮过别人,一对西班牙的姐弟,帮他们找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在法国要找亚洲人问路。后来我们一起拼车去机场,他们就帮我把的士的钱付了,没要我付费。我说怎么给你,因为转账很麻烦,他们又没有微信。他就摇摇手就走了。

还有碰到导演蓬皮杜工作的纪录片的导演,在巴黎碰到的。他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北京,他说他20年前就去过北京。我说从北京怎么回的法国?他说坐火车回的,坐火车从北京先到蒙古,然后从蒙古到俄罗斯,从俄罗斯又坐火车回到法国南部蒙彼利埃。

说了这么多,觉得他们的生活状态去概括的话,是在学习和工作之外有很多可以去探索的东西。他们学习工作外的生活非常充实。为了和他们做对比,思考了我不学习的时候都在干什么?觉得我的世界有点匮乏。

「博客」面基:

我问过你和你同学有没有对低效率的本能的恐惧或者内疚?你当时的回答很肯定,因为我也是这样状态,当看到那边的生活方式,对你有什么改变吗?

照照:

有的,对于效率低下来,节奏慢下来没有那么恐惧了,甚至有点享受。甚至有个想法,生活的意义有的时候就是浪费时间,浪费一天时间,没有任何的愧疚感,我的一天就应该在床上躺着度过。不要教育我应该学习。活着都是要死的,我躺一天怎么了?跟自己一下自洽了。不会再有明明很想休息,又很愧疚,逼迫自己爬起来学这种状态了。

「博客」面基:

回北京了也不会吗?回到你大学宿舍?

照照:

真的不会,现在特别能说服我自己,累了就躺着。除非真的催的很急,会影响到别人。这个事情就另说,人不能太自私。

「博客」面基:

每次听到这种话,都觉得自己没有慧根,道理都懂,就是不敢。前段时间看崔兴龙的采访,印象特别深刻。问他东亚的特点到底是什么?东亚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他的答案我特别认同。他认为东亚的特色是个人的意义要后置于外部的期待。大家总是通过对外部的识别来校准自己的位置。无论外部是来自于父母、家庭、公司、外人的目光、社会时钟,或者你应该如何,甚至包括对实用和高效的追求种种。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建立在他人认同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外部的认同或许失败,在精神上很难有立足之地,我是很共情的,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照照:

我是认可的。有时候对于自己价值的锚定,也是基于获得了一些小的成就。比如面对稍微大点的场面有应对的能力。这种价值感来源于参加过一些这样的活动。有时候把从外部得到的赞赏、反馈,作为自己选择职业也好、工作方向也好的基础。这些反馈如果是现在思考的话,所有的反馈它导向的方向其实是你擅长做什么,所有外部的这些人,包括你对我的夸奖,说明我擅长和人打交道。我擅长做的,我能做的和我想做的,这三者之间应该有一个交集的。

这个交集很珍贵。外部的这些认可,最终都会帮我导向一个很有意义的圈子,就是我擅长做什么。自己从内心出发,去交换也好,打交道也好,从内心出发会从另外一个方向去想,我想做什么?这两个事情可不可以调和一下?最后有个交集,就是这个想法。

「博客」面基:

目前有探索出什么答案吗?

照照:

探索不出来什么答案,现在探索出来是我不想做什么,就是排除法,不知道想干什么,知道不想干什么,不想考研,不想进体制,不想做不创收的事情,想做能直接产生收入的工作。就是这些简单的想法,不知道我有没有回答到你的点上。关于外部的期待优先于自己的感受,也是我在思考的课题。

「博客」面基:

关于自己的问题好像都分两步。第一步得先意识到,如果意识不到的话,自己就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困惑当中。得先把这个问题识别出来,然后再开始说排序、筛选,或者有个努力的方向。

照照:

我知道你那个点了,就是这个意思。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让我知道了有这个问题存在,然后再思考下一步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去探索。

「博客」面基:

解决这个问题,对不同年龄的人来说有没有难易程度的区分。我个人的经验是年轻时候要对抗它会难一些,因为要面临一些生存压力。

照照:

其实生存压力说不上哪一代更大,觉得是你们这一代人的生存压力更大一点。因为我没有房贷,没有车贷,没有结婚,也没有小孩。对我来说,掉头就像救生艇从大船上下来一样简单。而你还要思考去哪里找船长,这个速度是不一样的。

「博客」面基:

有时候更难一点的是,我就是那艘小船的船长,而且我的船上还有人。

照照:

所以说不上谁的生存压力更大一点。谈生存压力的话,我现在的生存压力并不大,甚至觉得挺小的。我实习的收入还可以,养自己没问题。我有一个观点,我们在学校里是被罩起来的。这个罩子有把社会阶级隔离开的作用。我是学生,说的理论一点,学生是稍微具有一点小资产阶级属性的。因为他的收入来源是家庭的二次分配,并不直接从社会上获得收入。这个话是毛主席说的。

「博客」面基:

你身边看毛选的人多吗?

照照:

有的,我身边看资本论的也很多。

「博客」面基:

看资本论还是21世纪资本论。

照照:

看资本论。像我这种从家里就可以获得二次收入,又能凭自己的实习工作,再从社会上获取另外一份直接收入。对于我来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贫穷学生、工农阶级,是消费力可以与一个月收入在13000到15000匹敌的大学生。我的消费力已经发生改变了,甚至都没有储蓄的压力,挣多少花多少,存那些钱也不会让我变富,但花掉它会让我更开心。

我认为我对社会的感知是存在偏差的。现在识别这个问题不知道偏差在哪儿,只能简单的识别出偏差是在于从经济水平上,我的消费力本身是不一样的,我的阶级是不一样的。这个阶级不是有生以来的阶级,而是在学校中,客观条件促使我的阶级发生了改变,我是这么认为的。

「博客」面基:

我大四实习时,在家网站实习了半年,三个月以后,他们觉得你还OK,就告诉我可以留下了。所以直接开了正式员工的工资。那时觉得每个月真的还可以,还拿它去做了毕业旅行。当拿到了毕业证了,签了人力合同,正式入职之后发了第一月工资,我傻了,前后的工资是一样的。我说怎么到手差了这么多,因为要交五险一金和个税,工作以后到手的甚至不如实习时候赚的多,落差太明显了。

照照:

那个时候我已经离开学校了。因为学校产生的保护,又回到本应该有的状态了。觉得现在乐观状态最大的触动原因是因为我是学生,这是我对自己的衡量。

「博客」面基:

都说80、90有点悲观。你个人觉得我们悲观的点在哪儿呢?

照照:

债务太多了。还有可能是有了小孩。一个人有了小孩,他的生活就没有了底。除非他的小孩在发生经济下滑的这一刻,已经成年并有自己的收入了。

「博客」面基:

说白了就是你的硬成本和负债约束导致的,现在有一种三螺旋。第一个螺旋是你的财富效应,第二个是你对经济的预期,第三个是经济的现实,这三个是互相作用的,前两个都会影响另外一个。它变成了预期的自我实现,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种乐观。

我们刚毕业的时候,对很多的社会时钟和你自认为应该承担的,是抱有期待的,我应该买房、应该结婚、应该给家里一个期待、应该成为父母的支柱去反哺他们。虽然是你可背可不背的一份社会责任,但自己是非常乐于去背的,我应该成为一个职业的公司人,为此我在大学里面特别傻,不睡午觉,就为了想象上班之后不睡午觉,很乐意承担那些责任。你们现在对这些怎么看?

照照: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的观点是第一步把自己过好,然后希望我的家长能过好他们的生活,他们可以去打乒乓球、下棋、游泳,干什么都行。我们两边各自把各自的生活过好,希望进入一种大家都很忙的状态。如果我关心你,不是我应该承担的义务,也不是你对我的期望,只是因为我想关心你。不是我应该关心你,我把这种应该调整为我想不想去做。知道是家庭把你托举到了这个层面,但出生是不能主动选择的。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恋人关系中,我觉得都应该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

还是那句话,我所有的体验都是因为没有进入社会。真实的生活和家人之间也一样,包括我自己做饭之后也一样,生活总是一些柴米油盐。希望跟我关系很亲密的人都明白,做事情是因为我想做,而不是我应该做。我是这么理解的。

「博客」面基:

第一次聊天的时候,我内心是充满恐惧的。特别害怕给你以及听众留下我是充满了爹味儿的。其次一直是把你当成同龄人的,对话时这种感受很深,只是经历不同、视角不同而已,没有把你当小朋友看待。你在法国交流的时候,那些同学,觉得在成熟这点上,大家是差不多的,还是觉得他们更成熟一点,或更幼稚一些,天真一些。

照照:

法国人的社交外壳是比较厚的,很难马上得到他们心里真正的答案。班上的很多同学也不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都是过来交换的,只能感受到大概的氛围,怎么算成熟?是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算成熟,还是对社会的运行逻辑有足够的认识算成熟?不知道怎么去衡量了,我的衡量尺度已经发生变化了,不知道怎么算天真还是成熟。

以前会觉得上学期间一直谈恋爱的人,不学习的人好幼稚。难道不明白立足之本就是老老实实发展你的技术工作。现在我觉得一直谈恋爱的人,真的很成熟。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在一轮一轮的刷新,他在和对方的关系中照见了自己。你去刷题,不会从课本上刷到我是什么样的人的,没有办法衡量到底谁更成熟,谁更天真。

「博客」面基:

从法国回到北京继续上学,是让你对过往的生活更有觉察了,更有改变了,还是有个阶段反应,因为体验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又回到原来的生活。

照照:

我觉得是更好的一个对比和感受。我的根儿在这儿,把我抚育出来的文化的基础都在这个地方。出去再回来,只是为了理解我有哪些问题没有识别出来。就是又回到自己真正的生活中去。

「博客」面基:

律所的工作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的?

照照:

就是投到合伙人的邮箱了,然后就用了。最重要的是有用人需求。我们很多的实习都是,去网上找都是邮箱直投,一般就会收到反馈。刚好刷到就发了,下午就收到反馈。觉得这个方向还挺感兴趣,国际贸易反垄断。

首先出海是一个大方向,出海的方向我是感兴趣的。之前有一段小的校外实践,是跨境电商相关的项目。所以这个方向我觉得OK,而且第二年也会赶上美国大学,想去看一看,然后就投了,他给我打电话,当时问都没问,以为一定要线下办公,下午买了高铁票就回北京了。来了之后发现可以远程。这段实习主要的方向和内容,是国际贸易里会产生的关税和倾销问题。具体不能说太多,不算大众的领域。

「博客」面基:

你们的客户应该都是外贸企业,你接触到的客户,这些外贸企业他们悲观吗?

照照:

特别悲观。主要的客户群体集中在江浙沪产业带的工厂老板,在这些老板中,很难见到真正的高精尖的产业,像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这些都没有。更多的是原材料或者加工后的半成品。所以制裁他们的成本不需要很高,只需要提高关税就可以。它们不是真正的贸易依赖度和依存度较高的产业,转移了也没关系。对于他们来讲,压力是非常大的。有的企业甚至只靠退税活着。前几天退税从13降到9之后,利润一下就没有了。

「博客」面基:

我一直没太想明白,退税到底是补贴给外贸企业,还是变相的补贴了海外的消费者。

照照:

这个问题我没有想过。

「博客」面基:

表面上看直接受惠的是外贸企业,但我觉得某种程度上,也变相的让海外的消费者成本更低。到底在补贴什么呢?

照照:

我觉得特别有道理。有个税负的归纳,关税最后谁来承担,也是消费者承担。要说补贴最后谁来承担,好像也是消费者承担。真正对华贸易依存度高的产品,它的关税不会提到很高。好像有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因为我不是专业的,只是实习在这个地方的一些观察,觉得他们的情绪是特别悲观的。

「博客」面基:

这种悲观有什么表现形式吗?

照照:

产能,有的企业的产能连续扩了20年,从去年年底开始第一次裁撤人员,缩小一些产能。已经不能把产能继续扩大化下去了。最重要的是一些老员工都被裁了。有的企业从24年,我去的时候是八月份,2024年的4 、5月份开始更改了考勤模式,从一天两次变成了一天四次。

「博客」面基:

考勤制度加强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吗?

照照:

不算普遍。我出差也就去过四五家,见到一两家有这个情况。

「博客」面基:

我一直以为现在生意不好做了,那我们休养生息,也没有那么忙了,不可能给你更高的收入以及增速。老板会说咱们多歇一歇worklife baLance一下。我发现并没有,大家会进一步加剧内卷。后来明白这个逻辑在于,如果你不更卷的话,被出清的就是你。大家会很痛苦,更累,但是回报没有更高?

照照:

对这个事我很生气的一个点就在于,降低成本,然后去卷死别人,怕自己被出清。现在我们实习也有自己的实习时长。有的同学说我可以不领工资,只是为了增长见识和经验,可以带着我学习一下,只是为了得到一份实习,都不要工资。我以前觉得对,就是应该增长经验,现在很生气,你应该要工资。如果你不要工资,大家都不要工资,让真的想去实习得到价值的人怎么活?

「博客」面基:

供过于求真的很残酷是吧?在某些行为中,自己付薪实习,这个事成立的话,那么我在这家公司的劳动成果的所有权是我的,但是并没有。

照照:

我觉得你的薪资和责任是对等的。如果这份工作不需要工资就可以做,同样也不必为这份工作负有责任。也不会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交给你。但是他给你发工资了,对此你负有了责任,他才会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交给你。你是拿钱工作的那个人,你值得这一份有价值的成果。

现在实习的很多同学,身上没有用网络的词叫配得感。用市场的理论就是你值得去拿,必须去拿。因为你是去学习这个成果的,只有拿了工资你才有可能学到。

「博客」面基:

怎么看待这种,你干不了后面大把的人等着干这种说法?这也是事实,大家越铆劲想挤进去的岗位,一定是大量备选的,可能也是大家不配得感的来源。

照照:

大家想挤进去的岗位,一定是有薪资的。大概能get到那个点,就是大家都想卷进去,所以大家都想先获得经验,是这个意思吗?

「博客」面基:

大家都想选进去,不配得感可能来源于知道自己是可以被替代的,那还有什么资格要求更多呢?

照照:

市面上80%的工作都能被替代,那80%的人都不要配得吗?我是这么理解的。

「博客」面基:

律所的实习给你带来一些什么见识吗?

照照:

性格上觉得更自信了。见识什么的,很多工作的朋友都会有,大家每天见形形色色的人,跟不同的人打电话,然后去沟通,我还帮老板拉到过单子,帮他成交了几笔,成交那几笔都能覆盖我几个月的实习工资了。所以我对于拿工资这个事更自信了。就应该付给我,我都能给你创收,我现在是销售。

「博客」面基:

都能帮律师拿单子了,你真的很适合跟人打交道。

照照:

我对于拿实习工资这件事没有任何的负罪感,就这么理解的。

「博客」面基:

你擅长的这件事儿,它是你想做的事儿吗?二者能取得交集吗?

照照:

一点点,不是完全的。我其实是一个很哀的人。

「博客」面基:

你觉得你更喜欢和人打交道,还是更喜欢偏做研究做项目?

照照:

我喜欢和人打交道,不喜欢打太多的交道。

「博客」面基:

就是case by case这种的,就事论事。

照照:

我会直接对接客户的。有时候一些外贸企业的财务,会过来问我一些问题。我希望的一种状态是我不过多的向他们表达一些事情,这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反向他们会思考的更多。有的事情不是想的越多越好,所以会控制表达的度,希望我表达的度刚刚好。有一次我回答了他问的小问题后,给我发了一个红包请我喝咖啡。那一刻我对自己是有价值上的认同感的。自己发自内心认可了我在跟人沟通,帮人解决问题这件事的价值。

「博客」面基:

寒假过完再开学,就是大四下半学期了,六月份就要毕业了。也确定了你的路,就是要找工作。现在有什么感受吗?

照照:

先说我的预期,现在对我自己的预期是干什么都能活,就去干我喜欢的行业的工作。比如我就喜欢做财经相关的,能创收的,喜欢这样的工作。

「博客」面基:

创收是能帮公司创收吗?

照照:

对,我浅薄的理解,工作做到最后能产生价值感的原因一定是你能创收。在收入类型的部门和岗位对我来讲很重要。如果做的工作是职能支撑类的,没有办法让我获得价值感。有的人能从帮助别人运行工作这些职能类的岗位中获得价值感。有的人做秘书做得非常好,做十几年的秘书,哪些事情要找哪个人,这些事情他门儿清。他做职能类的工作已经做出了人生的价值感。然后我试了一下,我做不到,我比较适合做能够创收的工作,这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考量。基于此,我对未来的预期是怎么着都行。虽然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但是抱有期望。

「博客」面基:

你会重点投哪些领域呢?比如现在这份实习的工作让你留下来,你会愿意吗?

照照:

已经开了留用意向了,我真的会考虑,还会再考虑别的,你能感受到我的方向有点偏销售。

虽然不完全符合,他说你可以跟我报一个你期望的薪资范围。给他报过去之后,电话就打过来了,因为肯定是要砍价,觉得不完全符合预期,但活着没问题。

「博客」面基:

我觉得本科毕业就工作,其实比很多人是多了2到3年的时间的。

举个我们的例子,14年毕业的时候,学校在保定,当时去腾讯找实习,都是一个火车皮过去的。如果14年毕业就进入互联网行业,跟17年或者16年读完研再进去,虽然就差了这两三年,其实相差的是非常多的。因为时间的分布或者行业在某时间段上分布并不是线性。有时候是密集的爆发式增长。我个人觉得如果单论互联网的话,毕业之后直接进去会拿到更多。

照照:

你现在过30了,有没有会信命?

「博客」面基:

它是一个圈儿,你的认知或知识构成了一个圈儿。这个圈儿是我能看得懂的,可能把它往自己身上归因,圈以外的其实都是命运。随着年龄变大,理论上圈应该越来越大。大家可能会越来越意识到,圈外更多的东西全是命运。所以我觉得应人应该越往后越信命的,未来面基会做一些康波周期的选题。天王的那句著名的人生发财靠康波,康波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周期,往前可能是10到20年的产业设备的周期,再往前是3到5年的库存周期,周期是一轮一轮的。你到底以什么样的年龄,什么样的人生阶段介入某一个周期的环节?因为职场的有效期可能也就20岁到60岁。

照照:

有一个说法,你刚刚也提到年纪越大越信命这个事。现在用这个观点反向来说服我自己,如果都是既定的那我就去干我喜欢的。

「博客」面基:

觉得你比我看得清楚想得开。

照照:

因为我成本低,又没有负债。

「博客」面基:

跟我说说预期中你打算下个学期重点投的一些行业。有大公司情结吗?

照照:

还是会投做外销的这些企业。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些中国的跨国公司。怎么算大公司情结?就是一定要进入大公司,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吗?会有一些大公司情结,一开始就进入这样的平台学习,能过滤掉不太正规的动作。同样也发现很矛盾的点,我们对接的客户里往往是小公司的老板效率最高。

「博客」面基:

肯定是越创业的公司越高效,包括你说的那些不合规的动作,上一份做不良资产处置的实习工作,应该见识过各种不合规的动作。

照照:

我发现有的人把这些叫野路子,后来想想这就是变通。最优解是在好的平台上拥有好的资源的同时又能变通。但通常情况下,好的平台和能够变通这两个事情不一定能同时存在。对我来说,变通是一个人的特质。可以保持变通的特质,进入到大平台去,先去轮转,先去看,看到一定程度后,再想在过程中怎样变通。如果这是情节的话,我是有的。

「博客」面基:

对接下来找工作会有些担心或者恐惧吗?

照照:

会有些担心,恐惧倒说不上。担心在于首先企业是要盈利的,开了秋招的企业,我推测不会再开春招了。秋招开在大选前,大选之后,尘埃落定之后,有的企业可能不会考虑开春招,觉得春招的情况会很惨淡。因为产能上有个出清的过程,这一轮的产能大概在2020年左右,我是这么估计的,也看公众号,我的判断是这一轮产能是在2020年左右建设的,大概五年,这一轮产能释放完。产能释放完之后,中国的优势就会丧失掉一些。产能从16年开始就开始慢慢转移了,同时释放出来的岗位就会更少面向中国毕业生。除非有一种可能,就是接受去外面,接受作为一个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的一个岗位,先去闯一闯。我觉得这是唯一的可能,如果继续依靠过去找工作的惯性,可能真的会很危险。

「博客」面基:

如果有出海的机会给到你,你会考虑吗?

照照:

不管去哪里都要去。如果是太平洋小岛,当然要考虑一下。这一轮产能释放完之后,有的老板歇业不干了是必然的事情。我觉得是这样。

「博客」面基:

现在或者接下来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具体的烦恼吗?

照照:

我觉得人生天天是烦恼。

「博客」面基:

说几个大的小的,不用怕,越具体越好。

照照:

昨天晚上的时候,我的小组有六个成员,交上来的作业,我看了一眼感觉要挂科。这是小的烦恼,这两天在加班加点熬夜改他们的作业。希望至少大四不要挂科,我得毕业,对吧?

然后是怎么去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我妈希望不要走风险波动太大的路,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希望我不要后悔。她后悔了,她年轻的时候在广东,错过了入世以后的整个沿海的发展期,都错过了。所以希望我不要后悔,总体上也做不了什么反对的事情,因为我翅膀比较硬。

「博客」面基:

你们写论文的时候。有没有用AI。

照照:

我现在才开题,还没有到写的过程。但是AI我会用的,真的很好用,取决于你怎么用它,比如让它帮我写代码,我要知道代码是怎样的逻辑能够生成,我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会写代码,而是为了提出最精准的需求。我现在学习的过程是学习提需求。基于这个需求,请它帮我找到,比如以diad方法去分析的哪个领域,哪些期刊,哪篇论文,有可能有哪些,这个我试过,一般都不咋准。但是把这篇文章找出来之后,可以把它投喂给AI,让它帮你总结观点,在文件范围固定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观点准确率觉得还可以。

「博客」面基:

你的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普遍的能同合并同类项的烦恼是什么?

照照:

他们的烦恼就是太闲了。他们好像没有办法享受他很闲这个事情,就是人一闲之后就闲的烦。

「博客」面基:

这点你已经克服很多了,对吗?

照照:

我努力克服很多了。就是闲的烦,他没有办法在肉体可以放松之后,把精神也解脱出来。他一天没有事情干,就急得整个人都很烦躁,状态也不好。觉得就应该一天到处奔波。我说你不能睡觉吗?他说不能。

「博客」面基:

你觉得快乐吗?我们先来定义下这个快乐,就是有时间和意愿去独处,能闲下来,有娱乐,能关照自己的情绪,在精神上是有盈余的,在物质上是有盼头的。这些条件叠加下,你觉得你是快乐的吗?

照照:

如果这么算的话,那可能就不快乐了,因为我还是要操心钱的事情的。能够关照自己的情绪需求是很奢侈的事情。首先要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情绪需求。我的需求是现在想开50公里的车,去北京的西山,要进那叫什么寺,那个太监建的那个寺,里面有壁画,我的需求是现在就要去,我觉得看那个使我快乐。实际上我要么打车花200块钱去,要么坐几个小时的公共交通,这和现实生活是有冲突的。如果从这点定义来看的话,我有待努力,革命尚未成功。

「博客」面基:

回问一下,我们第一期让你做的排序,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现在再排一次。

照照:

我都忘了当时排序了。这样更有意思是不是?

我现在的排序是:成就感第一,幸福感第二,安全感第三。我当时选的是啥?

来源:老钱日日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