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一教授网络发言称广东烫碗“恶心”遭万人怼,官媒下场锐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7 16:21 2

摘要:他直言广东人吃饭前拿开水烫碗,简直多此一举,甚至过程令人恶心。

自称是11年茅台集团特聘顾问,一开口就这点儿水平吗?

“我非常厌恶广东人的烫碗行为,过程让人感到恶心!”

近日,某汪姓教授在网络上火力全开,离谱发言震碎三观。

多少广东人家的日常的“烫碗筷”,竟被专家嫌弃至此?

逆天言论连官媒都坐不住下场锐评!

不过,汪教授究竟是真心认为烫碗习惯“恶心”。

还是有意通过制造争议来吸引眼球、获取流量?

这位平日里温文尔雅的汪教授,一开口就来了个“惊天暴击”。

他直言广东人吃饭前拿开水烫碗,简直多此一举,甚至过程令人恶心。

对着镜头,汪教授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广东人这一传统行为的厌恶,就是单纯看不惯。

这番言论一经播出,瞬间登上热点榜,评论区直接骂成一片。

把烫碗仪式刻进DNA的广东人,听到这样的言论彻底怒了。

这教授怕到底睡醒没,纯纯在踩雷区蹦迪,怕不是在挑战广东人的底线?

据调查,汪教授仅仅任职过一个北京大学下辖研究院的主任。

但早已被撤销了近20年,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让他混上的。

所谓“茅台特聘顾问”的头衔,在茅台官网同样查无此人。

如此一来,那些冠在自己头上虚头巴脑的头衔,含金量着实值得深究一番。

不少网友调侃,这简直就是个“野生教授”,难怪说话如此“大胆”。

要说广东人的烫碗习惯,那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活心得。

早年间,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茶文化盛行,烫碗的习惯就从茶道中衍生而来。

这种对洁净的讲究和仪式感,逐渐从茶桌延伸至餐桌,演变成饭前用开水烫碗的习惯。

滚烫的开水浇在碗碟上,最起码将附着在碗碟筷子上的不净之物,给冲洗干净。

碗碟拿到手的时候,还是热乎乎的,也意味着即将要开饭了。

而且在广东的社交场合,主人主动帮客人烫碗是无声的热情,寓意“洗净晦气,以礼相待”。

这哪里是单纯洗碗,分明是流淌在餐桌上的地方文化,老一辈人都爱烫。

岭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湿热的环境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温床,烫一下最起码图个心安。

在过去,卫生条件有限,烫碗成为老百姓保障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就像喝开水一样。

虽然现在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但烫碗习惯作为一种预防性措施保留下来。

有细心的网友翻出他过往的言论,发现这位教授似乎深谙“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流量密码。

网友们发现,汪教授此前在讲座视频中,曾对着日本茶道文化大唱赞歌。

打着专家旗号输出偏见,吃相属实难看,像这样“地图炮”式的发言,简直作死。

关于“厌恶烫碗”的这番言论,更让人不禁质疑其背后的真实动机。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发表如此偏激且缺乏尊重的观点。

汪教授故意抛出这种具有强烈争议性的观点,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但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公众信任的辜负,损害了专家学者的形象。

在发表言论时,既然身为专家,就更应深入了解事物全貌,避免因片面之词误导公众。

《羊城晚报》发表评论称,烫碗“恶心”之论,着实恶心!

转发该评的金羊网编撰人,也怒评“是教授,就做点真学问、提点真问题。扯犊子、喷口水,丈夫不为也。”

这波发言直接拉高了格局,赢得网友一致称赞。

汪教授的言论不仅伤害了广东人民的感情,也暴露了其对地域文化的无知和不尊重。

然而在评论区里,网友们却分成了“挺烫碗派”和“理性分析派”。

广东本地网友纷纷晒出烫碗日常,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不懂别瞎喷。

出去早茶或食饭,不但喜欢用开水烫一下餐具,吃剩的也喜欢打包回家吃。

几代人都这样子了,到了教授嘴里却被称为“恶心”,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就算不支持的人,也是从节约角度,可能是从节约资源能源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浪费吧!

只要提前把餐具、茶具消毒环节做到让大众认可,确实是可以减少开沸水高温消毒。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每个地域的习俗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与情感。

与其站在制高点指指点点,不如蹲下身子,用理包容去感受文化的魅力。

无论是烫碗还是不烫碗,都是个人的自由,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多元文化通过网络展现在不同地区的人面前,尊重和理解地域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来源:筱晓的世界观

相关推荐